研招网 > 福建研招网 > 厦门大学 > 考研经验

分享:我个人整理出来的厦大微生物笔记



  Chap 4 微生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
  §1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2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概述
  ●营养(nutrition):生理功能、能量和物质、生长和繁殖。
  ●营养物(nutrient):营养功能,提供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 生理环境。
  §1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一、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与营养类型
  ●六种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1、碳源(Carbon source)
  ●定义:碳元素(碳架)、营养源。
  ●碳源谱:碳源范围--有机碳源、无机碳源。
  ●依据利用碳源情况,微生物营养类型有:
  --自养型(autotroph):CO2(唯一碳源)。不依赖有机营养物。
  --异养型(heterotroph):至少需要一种大量有机物、正常营养。
  --混合型(mixotroph):碳同化混合类型。
  ●异养微生物的适宜碳源:糖类、醇类、有机酸类、脂类。
  2、能源(energy source)
  ●定义: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就是其碳源。
  ●以能源分类,微生物的营养型有:
  --光能营养型(phototrohp)直接利用太阳光辐射能。
  --化能营养型(chemotroph):从脂合物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又分无机营养型有机营养型。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氮源(nifrogen source)
  ●定义:氮元素、营养源●氮源谱: ●氨基酸自养型与氨基酸异养型
  ●微生物利用各种氮源的特点:N2(固N)蛋白质及水解物。
  4、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定义:正常代谢必需,不能自身合成,有机化合物,需要量少。
  ●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5、无机盐
  ●定义:C、N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配制细菌培养基时对无机盐的选择。
  ●无机元素的来源和功能
  6、水:营养要素之一,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的重要作用。
  二、微生物的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混合养料,具备六大营养要素, 比例合适,配制后立即灭菌。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
  1、目的明确:菌种与目的产物类型、实验室研究或工业生产、种子培养或发酵,C/N比(种子培养基比发酵培养茎低)。
  2、营养协调
  ●确定各种营养要素的数量和比例的依据:细胞成分或元素含量(P92,表4-7)、异养微生物碳源兼作能源、需要量大。
  ●培养基中各营养要素的含量顺序:水>碳源>氮源> P.S>K.Mg>生长因子。
  3、培养基PH应适宜:4、经济节约:
  (二)培养基配方设计方法
  1、生态模拟:天然基质、“初级”培养基(肉汤、 水果汁、麸皮米糠、米饭面包、肥土、玉米芯。
  2、查阅文献:直接或间接相关信息。
  3、精心设计:C源、N源的影响、无机盐的影响,
  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PH、温度、通气量)试验、综合试验、扩大规模试验。
  (三)培养基的种类
  1、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划分: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
  2、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划分:固体培养基(琼脂 1.8—2.0%),半固体培养基(琼脂0.5%)、液体培养基。
  3、接培养基的功能划分:
  ●选择性培养基(selected medium):特殊营养要求或对 某一理化因素、抗性、提高筛选效率功能。加富培养基(enriched medium)
  ●鉴别性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指示剂
  (与无色代谢物发生显色反应)、菌落易区别,
  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Eosin Methylene Blue, EMB)鉴别各种肠道杆菌。
  §2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概述:
  物质运送(material transport)
  一、研究营养物质运送的意义
  ●与微生物营养、代谢密切相关;
  ●促进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细胞膜是物质运输的主要屏障;
  ●微生物发酵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物质运送的方式及分子机制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被动运送(passive transport).
  ●特点: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物理扩散,无特异性,扩散能量 来自分子热运动。
  ●存在:H2O、气体(O2、CO2、N2等)、乙醇和某些氨基酸。
  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机理:底物特异性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膜内外侧结合底物 亲和力不同(结合底物在膜上位移中载体蛋白构型变化引起)。
  ●·特点: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扩散能量来自分子热运动, 有特异性,运送速度快载体蛋白)。
  ●存在:真核细胞(糖类)、原核(厌气微生物)细胞(等)
  3、主动运送(active transport)
  ●特点:特异性载体,提供能量(ATP、质子 势)、载体构型变化,逆浓度梯度运送、底物分子结构无变化。
  ●存在:各种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无 
  机离子(  、   、   )有机离子(氨基
  酸)和一些糖类( 乳糖、蜜二糖、葡萄糖)。
  4、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
  ●机制:依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一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
  ●过程:热稳定载体蛋白(HPr, heat stable carrier protein)的激治(PEP+HP 丙酮酸+P-HPr)。糖被磷酸化后运入膜内(P-HPr+ 糖 糖-P+HPr)
  ●特点:需PEP-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酶对底物有特异性选择●消耗高能磷酸化合物PEP ●底物分子结物变化●逆浓度梯度运送。
  ●存在:兼性和严格厌氧菌●需氧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杆菌) ●糖类(葡、果、甘)以及脂肪酸、核苷、 碱基。
  三、四种运送方式的比较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