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导师介绍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导师介绍:刘卫平


    学涯心路:
  从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算起,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已有25年了。其间坎坷艰辛,甘苦自知。回首以往,感慨尤深。
  科学理论研究是一项非常艰辛的事业,需要勤奋刻苦的精神和踏实严谨的态度。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考入大学是在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制度后的1978年。那时我在班上是算小年龄。然而,我们不管年大年小,都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拼命读书,不敢虚度光阴一分。今天想来,正是这一段本科苦读的经历,使自己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知识,也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精神品质,至今仍是受益匪浅。
  做好学问,还需要有丰富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我大学时偏爱经济学,获得的是经济学学士学位。我大学毕业时曾经报考过经济学方向的研究生。后来因被《资本论》中深邃的辩证思维魅力所吸引,开始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而要进行哲学的教学与研究,更需要掌握各种学科知识,形成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我体会到,注重跨学科的知识建构,这对于自己融会贯通、克服思维局限性、增强思维拓展能力、进行创新研究是很重要的。我早期主要从事认识论研究。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系领导要我在全校主讲一门新课――“思维方式与方法”。从那时起,我便对思维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把重点转向了创造性思维领域。这种适应社会客观需要,由过去认识论研究转入思维科学(包括创造性思维)领域的选择过程,表面上看是一个偶然的行为,实际上是自己认识论研究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因为思维科学研究是哲学认识论研究的深化,二者具有内在的深刻联系。当然,虽然说思维科学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仍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但如果把思维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作为相对独立的具体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很显然,仅从哲学认识论层面,简单运用认识论方面的知识是很不够的。人的思维活动作为“黑箱”之谜,已成为众多人文学科研究的共同对象。如果没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在研究上是很难有突破的。值得庆幸的是,我在硕士生阶段学习过的有关“老三论”(即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与“新三论”(即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突变论)等新兴课程知识,为自己在思维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基础,使自己在这一领域研究取得了较多的重要成果。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