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天津研招网 > 南开大学 > 考研大纲

2015年南开大学020101政治经济学考研大纲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经济学科除了政治经济学之外,还包括研究各个部门领域的经济理论,它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经济学科可以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类,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其他分支学科则属于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是其他各个分支学科乃至整个科学的经济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来研究生产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的。而国民经济各个具体部门、具体运行环节也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形式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的发展、变化也都受相应的经济运动规律的支配。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阐发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一般本质、特点及其运动规律,对于认识经济分支学科领域中各个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第一章商品
  第一节商品的二因素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物品的使用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社会形态无关,它本身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4、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第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第二,它是社会使用价值。第三,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商品的价值
  1、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
  2、价值: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本质。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统一性: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第一,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第二,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其中没有凝结人类劳动,没有价值也不会成为商品;第三,有些物品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并不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也不形成价值,因而也不是商品。
  (2)矛盾性:两者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第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对同一的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互相分离的,在商品买卖中,任何商品生产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第二,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以商品交换为条件。
  第二节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1、具体劳动:也叫有用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3、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二、抽象劳动
  1、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2、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括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
  3、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商品交换而相互交换自己劳动的社会关系。它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一个永恒范畴。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两者是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2)两者存在矛盾和差别: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条件,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而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历史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5、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和证明的,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后,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节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若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在生产商品上所耗费的劳动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2)若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在生产该商品上所耗费的劳动就能得到全部补偿。
  (3)若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仅可以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
  4、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所谓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每一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所谓复杂劳动,是指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从事的劳动。
  (2)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基础进行换算的。
  (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换算比例,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地进行的,也不是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而是在商品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自发地确定的。
  二、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2、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4、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等等。在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影响劳动生产力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5、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第四节价值形式
  一、简单价值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2、公式表示:1只绵羊=2把石斧
  3、相对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等式左端)
  4、等价形式: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等式右端)
  5、两者的关系:一方面,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极,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
  6、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形式。
  二、扩大价值形式
  1、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40斤粮食
  =20尺布
  2、公式表示:1只绵羊=2把石斧
  =2克黄金
  =……
  3、(1)进步性: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价值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为充分,范围更广,从而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2)局限性:从相对价值形式看,每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都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从等价形式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的一般等价物。在实践中,这种局限性表现为交换过程中的困难。
  三、一般价值形式
  1、一般价值形式: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40斤粮食=
  20尺布=
  2、公式表示:2把石斧=1只绵羊
  2克黄金=
  ……
  3、(1)进步性: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一般价值形式克服了在扩大价值形式上出现的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2)局限性: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由于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给商品交换带来了新的困难。
  四、货币形式
  1、货币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用一种特殊的商品(主要是金和银)来表现的价值形式。
  40斤粮食=
  20尺布=
  2、公式表示:2把石斧=2克黄金
  1只羊=
  ……=
  3、金银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取得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特权地位,并不是金银有什么神秘的地方,而是由于它的自然属性,使它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收藏和携带;二是不易腐烂变质,便于长期保存;三是硬度小,易分割和合并,质地均匀。
  4、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五节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但私人劳动并不直接就是社会劳动,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
  3、要实现商品交换,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必须同时具备双重社会属性,即社会有用性和社会均等性。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对商品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一切矛盾的根源。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第三,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