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天津研招网 > 南开大学 > 考研大纲

2015年南开大学020101政治经济学考研大纲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是全日制经济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政治经济学部分。本考试是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关于考生在理论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的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
  三、考试基本要求
  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考生用中文答卷。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形式,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内容参见考试大纲。总分为50分。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政治经济学"一词,开始是由法国的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提出来的。重商主义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理论探讨。他们反对古代思想家和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维护自然经济、反对货币财富的观点,把经济学的中心放在研究商品货币关系上。这是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重商主义把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仅仅描述了经济过程的表面现象。法国的重农主义学说是最早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把农业看成是生产"纯产品"(剩余价值)的唯一生产部门。重农主义对"纯产品"的研究,已使他们开始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上起了重大作用。
  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由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到大卫.李嘉图最终完成。古典政治经济学克服了重商主义的缺陷,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等重要观点,并接触到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在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斗争中创立的。马克思运用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部结构、本质特征及运动规律,进而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发展以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开创了人们自觉地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以"破坏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获取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另一方面,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从这个过程的结果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表现为生产资料;人们的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只有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生产物质财富,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两项是劳动和生产工具。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社会生产力的三个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不能离开这三项要素。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狭义的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但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一次性过程,而是一个连续进行和不断更新的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含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最基本的环节,其中发生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都属于社会生产关系。因此社会生产关系具体包括四个基本方面: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这四个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称作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所有这些经济关系都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一切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狭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广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是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中处于控制和支配地位。生产过程运动的直接目的以及各社会集团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都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
  分配关系。广义的分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和产品分配两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分配关系也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包括产品分配的原则、方法和份额等方面的内容。
  交换关系。它是指产品交换过程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消费品的交换则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的性质和形式决定着交换的性质和形式。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交换的广度和深度。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关系。它是指人们在产品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广义地说,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的内容。生产消费即生产资料的消费过程本身属于生产过程。消费要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消费关系要受到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消费关系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社会生产关系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狭义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另一方面,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并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一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经济体制,生产关系总是要求一定的经济体制与其性质相适应,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了,经济体制也会随之发展变化以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生产关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经济体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它作用于生产力并反映着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要求。因此经济体制的安排和变革要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揭示和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进行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构成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根本动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辩证统一体。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总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形成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的变革,又必然决定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根据其性质的要求发生相应的变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决定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变革。在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据;上层建筑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因此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规律,就必须把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包括在其研究的范围内。
  按照经济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经济规律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3)一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每个社会都有许多经济规律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经济规律体系。在这个经济规律体系中,总有一条经济规律在该社会经济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着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发展方向。这种经济规律便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人类社会经济历史过程的研究,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在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中,分析生产关系的内部矛盾,揭示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它的基本方法。坚持这种基本方法,就是要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坚持以下基本观点:(1)唯物的观点。(2)发展变化的观点。(3)矛盾的观点。
  (二)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重要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所谓从具体到抽象,也就是理论研究要从具体的客观经济现象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占有实际材料,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辩证的分析,探索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经济运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理论叙述的方法,也就是安排理论体系的方法。所谓从抽象到具体,就是理论叙述的逻辑进程从最简单和最一般的经济理论范畴出发,逐步上升到复杂和具体的经济理论范畴,通过经济理论范畴的上升和转化,把客观经济运动和发展过程在理论上再现出来。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逻辑,指的是阐明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从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理论范畴分析开始,逐步上升到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理论范畴的逻辑进程。历史的研究方法则是指,按照历史的真实发展进程来把握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运动规律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