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重庆研招网 > 重庆理工大学 > 考研大纲

2010年重庆理工大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试大纲

  九、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的发生

  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以工具性、社会性为特征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和决定因素。
  2、认识的种系发生
  认识的发生表现为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两种形式。认识的种系发生及其“相关建构”的必要因素。
  3、认识的个体发生
  儿童认识能力发生的三个阶段。认识的个体发生与认识的种系发生的关系。
  (二)认识的本质。
  1、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关于认识本质的观点。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反映性、摹写性特征与认识的能动性、创造性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认识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
  人的认识活动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
  3、反映客观世界与创造客观世界
  人的认识所具有的反映世界的功能和创造世界的功能及其关系。
  (三)认识的结构
  1、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构性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构性的表现。认识主体的社会构成形式及其意识要素。认识客体系统。认识中介的要素构成。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
  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特征。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重构、选择的关系。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3、认识结构演化与发展的特点
  认识结构演化与发展的特点:认识结构积累扩大与自我更新、认识结构水平不断提高、认识结构相对独立性不断增强。
  十、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一)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

  1、认识是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
  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统一的客观基础。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相互关系。
  2、认识的感性形式及其社会历史性
  认识过程中的感性直观的三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社会历史性。
  3、认识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质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理性认识的抽象化、间接性和理解性特征。
  (二)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2、反思、建构与虚拟
  反思性思维及其特点。思维的建构功能及其与虚拟的关系。
  3、语言、符号与认识
  语言符号及其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客观知识世界”。
  4、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的分类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中的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相互关系。
  5、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途径。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十一、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一)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

  1、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
  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辩证法和方法论的一致性。社会实践是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一致的基础。
  2、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思维方法及其中介性。思维方法的客观性、主观性、层次性。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二)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1、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知性思维与形式逻辑,辩证思维与辩证逻辑。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3、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
  4、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辨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