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导师介绍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导师介绍:王志平


  1982年完成本科学业后,有9年时间没有作为学生进入课堂。期间,却完成了从科员到副科级、科级、副处级、处级的职业进步。1980年代初,作为共青团干部,发表了两篇稍显另类的文章:《做我们能够做的》和《做我们应该做的》。文章的观点是,共青团的能力及其工作的领域是有限的,只有做有限的、有限地做,共青团工作才会真正有成效。1986年,在全国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浪潮中,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另类文章《职业道德重在建设》。文章的观点是,职业道德主要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建设问题,即建设有利于职业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制度环境。
  1992年,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职硕士研究生;1996年,再次经过统一考试,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1999年,应美国“国际研究与交流协会”和西弗吉尼亚大学的邀请,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完成了有关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研究。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和毕业证书。
  从1982年到1999年的17年时间,感觉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分量。这段时间,一边在管理和领导岗位上努力工作,一边勤奋读书、不辍笔耕,把工作感受和对社会的观察融入文字之中。特别是后期在上海交通大学在职完成硕士、博士学业那段时间,的确可以用“辛勤”加以描述。白天,作为处级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忙着处理公务;晚上,则进入“苦读苦思”的学问天地。1992年,买了第一台电脑(386)和第一架打印机(松下1121)。作为“业余选手”,我的论文《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获上海市(1996—1997)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人力资源开发者的思维与行为误区》,获上海市(1998—1999)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当时,从事实际工作的我,在“学术圈子”里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不能不说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结果。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