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传媒大学 > 考研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资料传播学流派讲义   


  3、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论:
  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现代精神的美学家和艺术评论家,本雅明主要是从艺术的层面上探讨了技术和机械复制。在本雅明看来,生产技术的变革会对艺术生产和对艺术品的接受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代生产技术对艺术的最大影响就是机械复制技术所造成的变化。复制技术的扩张导致艺术作品的“灵韵”,即一种包含在作品中的韵味和意境的丧失,而“灵韵”关系到作品的本真性和独特性,这是传统的权威性的艺术的重要特征。因此,机械复制艺术的发展代表着艺术的非神圣化进程,艺术作品的展示价值日益超出了其崇拜价值,他称之为“艺术的裂变时代”。但本雅明对机械复制艺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热切的好感,他认为,机械复制艺术具有一定的解放意义,它打破了传统的崇拜性的权威艺术,取而代之以更为民主的“流行文化”,开启了从“氛围文化”向“民主文化”发展的进程。在“民主文化”中,意义不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可以被质疑的,意义产生于消费,而非生产方式。
  4、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ity):
  所谓单向度,是指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政治制度,还是科学、工艺、哲学、日常思维,都是“单面”的,即只有承认和接受现实的一面,却没有否定和批判性的一面。
  马尔库塞区分了虚假需求和真实需求,虚假需求指“那些特殊的社会利益集团为了压制个人而加之于个人之上的需求”。现代社会用各种方式引诱人民消费产品,无论这种消费是否出于人们自身的真正需要。大众媒介及其造就的文化工业在使人们成为“单向度的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引诱之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人们已经被现代社会所吞没,丧失了自己的灵魂,但人们自身却意识不到这种异化状况。
  5、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知识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哈贝马斯改良了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的激进主义和悲观主义态度,实现了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以交往行动理论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哈贝马斯主张用交往理性来取代工具理性,从而建立理性在人类生活世界中的基础性地位。
  (1)交往行为理论:以一个说话者和至少一个听者构成的互为主体关系为基础的言语行为和交往行为为出发点。用交往理性代替了工具理性。
  (2)公共领域论:最早的“公共领域”起源于古希腊城邦的广场集会。现代意义的公共领域则诞生于18世纪的资产阶级内部,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之间的一种理性的、批判性的公共辩论,主要场所是各种沙龙、咖啡馆、剧场等。
  哈认为,公共领域具有脱离国家控制和市场操作的相对独立性,是介于私人与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空间。在此领域,公民可以自由表达和沟通,也可以对公共事务进行批评。公共领域是传媒运作的空间之一,大众媒介是发挥公共领域作用的重要一环。
  然而,现代大众传媒的普及所导致的公共领域中近代的最后一次转型,却带来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再封建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媒的渗透使得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渐趋融合。其后果之一,就是传媒的民主功能下降。现代大众媒体日益为意识形态所操纵,为资产阶级利益所控制,政治利益理性取代了大众话语。同时,传媒的不断商业化使得公共领域被广告所“劫持”。这一切使得公共领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评价:法兰克福学派开创了传媒批判理论的先河,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各种批判学派的研究取向。但他们在颂扬高雅文化的同时却贬抑大众文化,完全忽略了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积极的一面,因此,他们的批判仅仅停留在单纯否定性的批判阶段,始终找不到必然的出路。

  (三)帕洛阿尔托学派/交往传播学派
  代表人物:G?贝特森、P?沃茨拉维克。
  最著名的著作《人类传播语用学:交往模式、病理学和悖论的研究》。
  重视作为理解个体行为的手段的个体与他人的传播关系,完成了从关注个体内在动力向关注个体交往或关系模式的转向。
  元传播:G?贝特森提出,认为每个人际交流包含两个信息,内容信息显示谈话的内容,关系信息显示传播者之间的关系,这种通常以非语言形式同时进行的关系交谈,被称为“元信息传播”或“元传播”。
  悖论:从连贯的前提中得出正确的推论的矛盾,陈述和元陈述属于不同的逻辑类型。
  双重约束:一个个体将既相互限定又相互冲突的两个层次上的信息传播给另一个人时,出现双重约束。个体通过重新构造传播环境,即改变信息交流的上下文而摆脱双重约束。
  对传播学的贡献:
  1、要求人们意识到模棱两可的传播,理解传播反常现象,研究诸如“悖论”那样的自我指认的矛盾的性质,并提出更多的与更清楚的传播是否经常发挥作用的问题。
  2、他们的观点是控制论的、生态学的,以系统论为基础,和传播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认识论不同(这也是帕洛阿尔托小组的交往理论没有受到美国主流传播学者更多关注、没有对传播学产生更多影响的一个原因);
  3、认为人类传播是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反对单向、线形的传播模式;
  4、将传播学看作是在自然背景中发生的,有反实验法的倾向;
  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帕洛阿尔托小组(PaloAltogroup):
  贝特森:英国人类学家,帕洛阿尔托小组的奠基人和核心人物。贝认为人类精神外在于身体,在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此有了“精神生态学”的概念,这样一个概念强调个体与其他人的传播关系的重要性,反映了帕洛阿尔托小组的中心论题。

  (四)政治经济学派:
  传播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即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考察传播现象,将传播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其宏观决策活动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考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考察人类传播活动中,对传播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控制以及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把资本主义主流媒体的传播看作是一种生产活动,媒介所有权决定信息和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研究的着眼点首先是媒介的组织和经济活动。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学者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或倾向于马克思主义,他们接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观察经济机构、研究生产方式,揭示这些机构通过塑造媒介来满足其利益的目的。
  产生的原因:
  (1)传播媒介发展成为20世纪的新型大工业;
  (2)国家政权对传播过程的生产、分配、消费、控制等活动的参与日益增多;
  (3)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平等和“文化帝国主义”现象。
  1、达拉斯?斯密赛(DallasSmythe)——“受众商品论”:
  开辟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而且是一位将研究理论成果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身体力行的活动家,他参与并影响了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国际运动,并始终关注传播领域的公共利益和公共控制。
  斯麦兹指出,广告时段的价值是传播产生的间接效果,而广播电视节目也只是“钓饵”性质的“免费午餐”,他们都不是广播电视媒介生产的真正商品,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产品是受众的注意力。
  “免费午餐”的享用者不仅是消磨时光,他们还在工作,在创造价值。这种价值,最终是通过购买商品时付出的广告附加费来实现的。受众在闲暇时间付出了劳动,为媒介创造了价值,但没有得到经济补偿,反而需要承担其经济后果。
  2、席勒:
  美国批判学派的先驱。
  传播帝国主义:揭示了大众媒介与美国政府、军事工业构成联合体,共同控制美国社会的传播实质。
  思想管理者:媒介走向集中和垄断的根本原因是媒介对广告利润的追逐以及对大公司的服从。除大公司外,媒介还受美国政府的严格管理,而美国政府与大公司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经济和政治的双管齐下,使媒介作为“第三种权力”或“第四部门”的特征全无。美国媒介美国媒介只是跨国大公司用以出售其产品、服务、观点的工具,也是政府用以维护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及全球霸权的工具。
  3、文特森?莫斯可(VincentMosco):
  代表作《传播政治经济学》遵循既有的政治经济学学理脉络梳理并重新定义了传播政治经济学,莫斯是“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家之一”。
  莫斯可认为,所谓技术神话是指人们相信技术能够克服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技术政治取代宗教,甚至取代意识形态。但这种技术神话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技术不可能终结历史、地理、政治。
  4、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
  乔姆斯基对市场力量对于媒介内容的影响提出了批评,提出了新闻的“宣传模式说”。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程式化和狭隘的报道。媒介成为人类解放的工具还是控制和支配的工具要看谁在操纵它,除非大众力量组织起来控制它们,否则新通讯科技的前景多半也会像过去的大众媒介一样成为私人利益的工具。
  5、彼得?戈尔丁(PeterGolding):
  将媒介的集中和垄断趋势视为垄断资本控制文化生产和流通的明证,揭示大众传媒的活动最终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权力。
  6、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Murdock):
  英国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西方传媒理论界近几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坚持使用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待新的文化消费现象,指出文化工业的独特功能在于生产一整套意义体系,多数普通人依据这套意义体系来理解他们生活状况、选择行动策略。但由于人们不仅仅是传媒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因此传播政策不应该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对民主状况的影响。
  7、尼古拉斯?加汉姆(NicholasGarnham)——文化产业
  其核心观点是大众文化的生产和销售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但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建筑日益产业化,被经济基础渗透,以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区分崩溃,只剩下经济基础。
  文化商品不会在消费过程中被破坏,因而难以保证其稀缺性,而这种稀缺性与价格息息相关,所以文化商品生产者就会通过各种方式限制进入,以制造稀缺。另外文化商品单位生产成本高,而批量生产后单位成本大幅下降,这使得文化产品的投资者倾向于增加受众数量来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也就导致了文化产业中三个主要的结构趋势:所有权集中、国际化和跨媒体所有权。
  8、阿芒?马特拉(ArmandMattelart):
  法国学者,巴黎第八大学教授,《世界传播和文化霸权》。
  跨国的信息新网络是按照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生产、分配重新分割世界;信息文化的全球性流动引发了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跨国传播集团用工业化的方式推广的贴着商品标签的文化,成了普遍的文化消费资料。
  着力观察和批判了传播强国的跨国媒体集团为主宰其他民族、地区或群体的文化,而以强制性传播的为手段掀起的一场全球化运动。文化同化的恐惧和文化认同的希望在传播工业化以后就成了国际关系的要素之一。真正的信息传播应该是接收者和传播者之间的互动的对话过程,而在信息交流的不平等的背后,马特拉语言了人类将面临重重危机。
  政治经济学派保持着对宏观社会秩序和媒介精英所有权的关注,对欧洲不断加剧的媒介私有化现象以及世界范围内媒介所有权的集中化现象提出了批评。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