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巡礼:云南农业大学学校简介
云南农业大学位于春城昆明,北依龙泉山、东傍盘龙江,毗邻著名风景名胜昆明黑龙潭公园,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张海翔,校长朱有勇。 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建址昆明市呈
云南农业大学位于春城昆明,北依龙泉山、东傍盘龙江,毗邻著名风景名胜昆明黑龙潭公园,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张海翔,校长朱有勇。
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建址昆明市呈贡县,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迁址昆明北郊黑龙潭,1962年滇南大学、滇西大学并入昆明农林学院,1969年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1980年搬回昆明北郊黑龙潭。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办学规模
云南农业大学建校七十年来,一代代师生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情系稼穑、躬耕疆域、励精图治、矢志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41人,硕士研究生1371人,博士研究生93人,留学生81人,成人教育学生7931人。校园占地2156亩。近年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校舍面积翻了近两番达到45.4万平方米,教职工住宅面积翻两番达到2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1亿元;图书馆藏书119.3万册,电子文献85.3万册,千兆校园网功能齐全;固定资产总值5.2亿余元。学校现设17个学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涉农学科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烟草学院和普洱茶学院是服务云南优势产业而建成的特色教学单位。
专业学科
学校现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为省级重点专业。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审批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专业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建成3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即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普洱茶认证中心。建成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即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建成5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即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蜜蜂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与节水灌溉工程研究中心。建成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即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还建有18个校级研究所(中心)、校内实验农场和实习工厂及5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495人,其中正高职105人,副高职319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32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08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教育部学部委员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省级名师奖3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劳模、全国农业劳模等14人,省级优秀教师13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8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4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12人,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人,教学科研带头人8人,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3人,技术创新人才2人。
办学思想
云南农业大学始终植根边疆,服务三农,针对云南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特点,围绕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开学养正培育边疆民族人才,耕读至诚演绎生物资源优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农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学改革
学校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围绕社会经济需求,突出区域特色,调整专业结构;依托科研平台,建设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规范教学管理,构建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先后拥有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考评连续四年为优秀,名列全省第一。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教学成果奖居云南省高校前列。
人才培养
学校虽数易校址,多次创业,历经坎坷,但矢志不移,始终从云南社会发育程度参差不齐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实际出发,开学养正,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呕心培育边疆民族人才。办学初期,农业教育家汤惠荪、农学家张海秋、育种学家诸宝楚、植物病理学家段永嘉、烟草学家徐天骝、生物统计学家昝维廉、园艺学家蔡克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先贤开创了边疆农大办学基业;先人风范激励着一代代学子践行“厚德博学、明理尚农”之校训。办学七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十万余名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优秀人才,其中水稻育种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归侨邓友成,献身彝区五十年,育成“楚粳”系列水稻品种,推广面积占云南省中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50%以上;烟草育种专家、“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李永平,育成“云烟85”和“云烟87”品种,推广面积占2007年全国烟草种植面积的56.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秀明,立足边疆苗岭壮乡,成为开创“三七之乡”支柱产业科技领军人;畜牧专家马崇文扎根基层第一线,成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功勋人物”;“全国杰出创业女性”李海燕自主创办的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成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云南省农业高级技术人员80%以上、农业技术推广站(所)负责人80%以上、县乡主管农业的领导80%以上是我校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占30%以上,他们既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又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孜孜以求,勤奋工作,为增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研究
七十年来,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和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动植物品种选育、绿色食品产业、地方特色生物产业、环境资源与生态保护、农田水利与节水农业、农业工程与农业信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李铮友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1108.55千克的世界纪录;曾养志教授等潜心研究西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27年,繁育24世代,近交系数达99.47%,居国际领先水平;朱有勇教授等在国际上创建了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理论和技术,在云南、四川、贵州、江西等11个省市及东南亚推广应用1.2亿亩,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研究论文在《Nature》作为封面文章全文发表,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学校还选育了水稻、玉米、甘蔗、马铃薯等新品种近百个,在西南地区及东南亚推广应用1.6亿亩。培育了云南大河猪、滇撒猪配套系、龙陵黄山羊和武定乌骨鸡等畜禽地方品种,推广养殖1.5亿头(只)。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4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研成果名列全省高校前茅。目前学校主持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等项目474项,在研经费2.1亿余元,为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科教相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英、美、日、法、荷、澳、泰、越等32个国家的118个院校和国际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教合作关系。与荷兰瓦赫宁根(Wageningen)大学、越南荣市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本科生。与英国伍尔夫汉普顿(Wolverhampton)大学、法国里尔(Lille)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生。与日本鹿儿岛大学、京都府立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La Trobe)大学等互派学生。主持了20余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聘请了116名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院士和专家教授担任客座教授,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精神文明
校党政领导、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全面倡导教书、管理、服务育人,弘扬启发学者、培养正道、潜心耕读、至真至诚的大学精神。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大“三农”人物、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云南省十大兴滇人才、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省部级劳模等100余人。有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1人,全国人大常委1人。培养出全国优秀大学生、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全国大学生百名自强之星刘艳华;全国百名优秀大学生胡颖;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冠军韩桂明;首届全国城市电视台业余主持人大赛最佳主持人刘亚萍;全国新丝路杯模特大赛云南赛区冠军徐靖等优秀大学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6年受到团中央表彰,校男子篮球代表队连续19年获云南省高校篮球比赛冠军。近三年全国三好学生、云南省三好学生174人,云南省先进班集体14个,省优秀学生干部53人。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
发展规划
开学养正,耕读至诚,博学尚农,富民兴滇是云南农大办学七十年的执着追求,是留在高原红土地上的厚重脚印。学校与边疆发展同行,与时代需要并进,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学校七十华诞之际,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契机。遵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原则,学校精心谋划、群策群力,实施第一步夯实基础、第二步提升水平、第三步实现目标的 “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第一步“十五”目标圆满完成,第二步“十一五”规划实施顺利,成绩显著。今日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交相辉映于盘龙江畔;俊彦济济、学子莘莘,钟灵毓秀在龙泉山麓。岁月见证了农大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时代召唤着云南农大继往开来,再创佳业。学校有信心和决心到建校八十周年实现第三步目标,成为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不惮关山远,而今再跨越。云南农大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云南四千七百万各族人民一起开创灿若云霞的未来!
云南农业大学院系简介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工程技术学院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植物保护学院 |
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 体育学院 | 龙润普洱茶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烟草学院 | 园林园艺学院 |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外语学院 |
建筑工程学院 |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