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云南研招网 > 云南农业大学 > 院校资讯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介绍

 

  历史沿革 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建址昆明市呈贡县,1960年设立云南畜牧兽医学院,1961年合并至昆明农林学院成立小哨分院,1964年小哨分院迁至昆明农林学院本部昆明北郊黑龙潭成立畜牧兽医系,1969年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1971年成立云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79年迁回昆明北郊黑龙潭。1995年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办学规模 办学58年来,一代代师生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发扬“矢志创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谋求发展,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867人,硕士研究生258人,成人教育学生570人,形成了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实验室面积由原来的不足2000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0845.4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624.11万元;由原来的简易牧场发展到拥有鸡场、猪场、牛场、饲料厂、草学基地、兽医院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围绕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科专业从过去的畜牧、兽医2个专业发展到目前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5个专业,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高级农业科技人才6000余名。是目前云南省唯一培养本科以上畜牧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学院,已成为云南省培养畜牧业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技中心。

  专业学科 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2个专业为云南省省级重点专业。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预防兽医学和草业科学5个学科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有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草业科学、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推广硕士和兽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实验动物饲料营养质量与生产监测中心。由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参与的“边疆农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准国家立项建设;基础学科纳入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云南省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动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和14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师资队伍 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等措施,着力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3人。其中正高职18人,占17.48%,副高职32人,占31.07%,中职47人,占45.63%;硕士生导师36人,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硕士学位教师4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专任教师中,异缘学历者74人,占71.84%。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技术创新人才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劳模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

  办学思想 立足云南丰富的畜禽与饲草饲料资源,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和畜牧业发展需求,植根边疆,服务三农,彰显特色,精心培育边疆民族人才。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学科发展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支撑,促进教学、科研、服务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教学改革 学院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围绕社会经济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依托科研平台,建设教学基地,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以教研促教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实施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两个重点专业建设,先后参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承担动物科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参与教育部“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在承担多项省、校级教改项目基础上,2007年起,学院设立了教育教学研究基金,用于资助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首批立项的10项课题正在顺利实施。学院先后于2005年、2006年被学校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学院。实施的教改项目先后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动物饲养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动物育种学》等3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并拥有21门校级一类课程。由于加强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考评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

  人才培养 学院历经坎坷,矢志不移,励精图治,呕心培育边疆民族人才。一代代学子践行“厚德博学、明理尚农”之校训。办学58年来,为社会培养了6000余名毕业生,对云南边疆民族人才的培养,提升本土畜牧业人才整体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已经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或企业家。他们之中,有中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李海燕,其创办的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创新企业;有扎根边疆,为地方畜牧兽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功勋人物”巍山县农业推广研究员马崇文;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李华春;有获得全国首次“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提名、“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卫士”称号的海关总署瑞丽缉毒犬基地民警彭永新……。据统计,云南省各地畜牧兽医业务部门40%以上的业务骨干均为本学院毕业生,毕业生中少数民族占30%以上。他们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孜孜以求,勤奋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研究 学院长期依托云南独具的畜禽品种和饲草饲料资源优势,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科学研究,获得了一批有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选育、畜禽营养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颇具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选育和开发利用方面,先后培育了大河猪火毛系、版纳小耳猪群体系、撒坝猪专门化母系、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滇撒猪配套系、武定鸡农大I系、龙陵黄山羊等地方畜禽新品系(或配套系),累计推广养殖近1.5亿头(只),在大额牛、乌骨羊等特有遗传资源种质特性方面开展了颇有特色的研究。其中,曾养志教授等培育的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历时27年,繁育24世代,近交系数达99.47%,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连林生教授等培育的我国第一个以纯地方猪种选育的专门化品系配套而成的猪配套系——滇撒猪配套系通过了国家审定,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猪配套系,这一研究成果被有关专家誉为“代表了我国猪育种科技的先进方向”。

  在畜禽营养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研制的以天然植物有效成分为主体的饲料添加剂可替代饲料中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为生产安全优质畜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展的云南地方猪种蛋白质利用技术研究,采用回-直肠吻合技术,测定了云南地方蛋白质饲料的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构建了氨基酸消化率数据库,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的弱秋眠性苜蓿遗传多样性及利用研究,筛选出了适合云南集约化栽培的苜蓿品种,并优化了丰产栽培技术,丰富了苜蓿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近五年来,主持项目及获得的科研成果在数量、层次和水平上有了大幅提升。共承担国家“973”前期专项、“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项目31项,主持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7项,其他各类项目102项,累计达190项。目前在研项目71项,在研经费2463.5万元。成功培育国家级配套系1个,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合作交流 学院与澳大利La Trobe大学、日本明治大学及鹿儿岛大学、泰国Khon kaen大学、越南河内农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教合作与交流关系,共同实施完成了多项国际合作和省院省校合作项目。聘请了12名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知名专家、教授和院士担任客座教授,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精神文明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我校“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认真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后有6人分别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来,有1人当选全国人大常委,1人当选省人大常委;学院获“创新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省级“先进集体”、校“师德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云南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2次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次获云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单项奖;学院被授予云南省“三下乡”优秀服务队,获云南省先进班集体2个,1人获全国大学生百强之星提名奖并获“中国大学生新东方百强奖学金”,12名学生获云南省三好学生,3名学生获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37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46名学生获云南省政府奖学金,学生助贷工作考评连续两年蝉联全校第一。学院连续四年获得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冬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学生“交谊舞大赛”蝉联四届冠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院将继续立足云南丰富的畜禽与饲草饲料资源优势,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畜牧业发展需求,“矢志创业,艰苦奋斗”,以高素质应用型边疆民族人才培养为己任,继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