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广东研招网 > 考研经验

中山大学348文博综合备考经验贴

我是一站跨考文博上岸的,文博综合是240分。近几年中山大学真题形式固定为九选六,难度不少,且没有官方的参考书目,而且题目的开放性很强,备考期间也觉得困扰,希望我的经验能对正在备考的考生提供一些思路。我的经验归结到一点:以真题为导向,多看书多总结多背诵。


我的做法是对中山大学从2011年开始的真题就进行按照三大科中的具体模板进行考频的总结分析,尤其注重19年之后的真题,通过这个工作可以直接的看出中山大学文博的侧重点和偏爱点,了解了这些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平时,也可以多关注一些文博考研公众号,浏览一些期刊文章、讲座、博物馆线上展览(推荐中国博物馆app)等辅助学习,并及时做笔记整理。


我的备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基础阶段(备考开始到九月初)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广泛阅读参考书形成文博知识的基本框架

对于文博专业的跨考生来说,越早做准备越好。

这一阶段我用的参考书主要有旧三本+马工程的新三本,以及科学出版社的《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段勇《当代中国博物馆》,韩建业老师主编的《中国考古通识》。

由于中山大学真题历年偏向博物馆学和文物学且出题很注重当下的文博实践,旧三本的知识就很不够用且需要更新。

具体来说,博物馆方面,王宏均老本看一遍,重点看2到3遍《博物馆学概论》和《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这几本书表述不甚相同的知识点可以按照知识点的完善度、逻辑性等进行取舍或者整合。通过这三本可以基本形成博物馆学的大致框架。其余的《当代中国博物馆》和博物馆慕课等资料,及时做好笔记用于完善上面的框架。

文物学方面,李晓东文物学是首要参考书,以这本书为主搭建主体框架。马工程文物学概论为辅助补充完善框架(前两章是理论可以补充文物学,后三章为文物本体重点看真题出现的知识点)。

考古学方面,中大真题考古学涉及较少,我用的有考古通论,马工程考古学和《中国考古通识》,建议第一遍全看理清框架,第二遍可以重点看考古学基础理论、新石器时代考古、陶瓷考古、水下考古、丝绸之路考古以及中大真题并整理笔记。



②提升和背诵阶段(九月初到十一月初)

九月份专题进行深度学习和笔记整理。分析中大的真题可以发现,真题偏向文物学与博物馆学,还有少量的考古学知识。

具体来说,博物馆学方向青睐博物馆类型、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策展以及博物馆伦理和争议性的问题。这个阶段,我增加的参考书有黄洋、陈红京《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十讲》,陆建松《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张瀚予《博物馆管理与伦理问题研究》等。

文物学方向青睐文物学基本理论(文物鉴定、文物保护等)、重要的文物门类(陶瓷、绘画、书法、古建筑、钱币等)、文物拍卖。我选择的参考书有陈克伦《瓷器中国》(选择硅酸盐出版社中国陶瓷史也可以,这本书胜在出版时间近且按陶瓷形态分类专题史论述),中国文史出版社《绘画文化》(分简史、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四章),杨仁凯《中国书画》,《文物保护概论》(重点第六章文物保护和修复的理念与原则)。


十月份可以投入到背诵阶段,背诵最好要做到细致到天的规划且到保证大量的时间用于背诵,我是上午政治英语,下午和晚上都用来背诵专业课。专业课背诵至少来保证二轮至三轮,背诵的内容一是广,二是根据真题突出重点。


③真题冲刺阶段(十一月中旬到考前)

这个时候可以对真题进行模拟训练,从11年做到21年,尤其是19年之后的真题一定要重点掌握,中大真题前一年会与后一年会有所关联(如文物拍卖认识与近三十年文物拍卖市场的发展)。进行真题模拟的时候,要控制好时间,我是选择下午集中三个小时来训练,字体规范性和写字速度也要训练。

这一阶段也可以对当下文博热点(不少文博考研公众号都会有),新出的期刊文章(《中国博物馆》《博物馆管理》《博物院》《文博学刊》等)进行关注和整理笔记。

进行真题模拟后,我安排了最后一轮的背诵,对一些题目进行了汇总,也就是最后的真题预测,重点集中在19年之后真题相关知识点的延伸,与真题19之后有关联的19之前的真题。

以上就是我备考的大致思路和过程啦,每个人的备考经历也因人而异,上述提到的书籍也只是我个人使用过的,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希望能对备考中山的提供一点有用的经验。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