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广东研招网 > 导师介绍

中山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谢进杰



22.《重新认识“合宪性”的意义》,载《人大研究》2007年第9期(第36-39页)
21.《审判对象的运行规律》,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第96-115页)
20.《论被告人的处遇》,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4期(第32-43页)
19.《审判对象变更机制述评》,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4期(第56-62页)
18.《论审判对象的变更及其控制》,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12-118页)
2006
17.《宪政司法与司法宪政》,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43-46页)
16.《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中国的建构》,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第43-48页)
15.《被告人最后陈述制度构造原理》,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61-68页)
14.《问题与范式:最高法院制度化研究》,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55-67页)
13.《我国民事诉讼法法典体例的反思与重构》,载《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与张嘉军合作,第24-31页)
2005
12.《“疑罪从无”在实践中的艰难展开》,载《犯罪研究》2005年第6期(第42-46页),详稿《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疑罪从无”的双重分析》载《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1卷(2005年,第465-486页)
11.《欧洲国家宪法法官制度初论》,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33-38页),详稿载《公法评论》第3卷(2005年,第347-364页)
10.《作为宪政实践机制的合宪性审查》,载《行政与法》2005年第11期(第104-106页)
9.《终止刑事案件与刑事追究制度及其启示》,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7期(第41-44页),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7期(第74-77页)
8.《侦查中止问题及其制度建构》,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4-76页)
7.《撤销案件制度研究》,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126-130页)
2004
6.《同构与分化:违宪审查制度的理念剖析》,载《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6期(第125-127页)
5.《律师会见与交往理性》,载《学术研究》2004年第5期(第106-109页)
4.《在历史、模式与理念之间——通过最高法院与宪法法院的合宪性控制》,载《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第26-35页)
3.《困境与进路:中国语境下的律师会见制度》,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47-51页)
2003
2.《“疑罪从无”原则的证据学之维》,载《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54-59页)
1.《透视与反思:刑事辩护的困惑——以律师会见制度为基点》,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31-37页)
科研项目
10.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程序理想的发生:以刑事领域为视角》(2011-2012年)
9.主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爱德华兹研究员学术基金项目《The Emergent Regime of the Pursuit of Procedural Justice in China -- Social Transformation, Legal Practice and Public Opinions》(2010-2011年)
8.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刑事程序模式研究》(2010-2012年)
7.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变革社会的程序理想——建国以来的刑事程序建设与实践研究》(2009-2011年)
6.主持国家留学基金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宪政型刑事程序的构造》(2009-2011年)
5.主持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无罪的法理与实践——以无罪裁判为中心》(2007-2009年)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2006-2009年)
3.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民内部矛盾解决体系的完善》(左卫民教授为首席专家)子项目《人民法院解决纠纷机制的完善》(2005-2009年)
2.以第一参加人参加广东省立法规划项目《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2007-2008年)
1.以第一参加人参加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暨美国福特基金项目《最高法院比较研究——以中国最高法院为基点》(2002-2004年)
学术奖励
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广东省教育厅,2010年)、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人才工程”(广东省委宣传部,2008年);学术成果《审判对象的运行规律》获全国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会,2009年);博士论文《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先后被授予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四川大学,2006年)、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08年);科研项目《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获“广东省立法规划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表彰(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综治委,2008年);学术成果《律师会见与交往理性》等获全国第一届陈光中诉讼法学奖励(中国诉讼法学会,2003年);等等
教学成果
主持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09-2011年);主持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9-2010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获中山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2008年);指导中山大学代表队参加第一届中国国际刑事法院模拟竞赛获亚军、书状综合第三名及最佳检察官辩手等奖(与黄瑶老师,2007年);指导中山大学代表队参加第四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获第五名及优良辩手等奖(与张亮老师,2006年);等等
学术与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主编;四川大学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法学院人权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普法讲师团讲师、广东省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兼职律师(2001年)、成都市法律援助律师人才库成员、四川省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等
通讯方式

电子邮箱:ajie1205@163.com;xiejj@mail.sys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法学院(邮编:510275).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