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广东研招网 > 导师介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导师介绍:薛德升

 

(19)袁媛、许学强、薛德升.广州市1990-2000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07,27[2],250-255。

(20)李志刚、薛德升、魏立华.欧美城市居住混居的理论、实践与启示[J].城市规划,31 [2],2007,38-44。。

(21)尹晓颖、薛德升、闫小培. “城中村”非正规部门形成发展机制-以深圳市蔡屋围为例[J].经济地理,26 [6],2006,969-973。

(22)薛德升、陈烈、王志华. 企业集群研究:特征、类型、形成机理及竞争优势[J].经济地理,26 [6],2006,982-987。

(23)李志刚、吴缚龙、薛德升.“后社会主义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1 [5],2006,10-5。

(24)薛德升、孙丽萍、李志刚.广东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与过程研究[J].地理科学,26 [5],2006,520-528。

(25)薛德升、闫小培、张成智.生态工业园:理论基础、发展阶段与竞争优势[J].城市规划,2006 [8],47-51。

(26)袁媛、薛德升、许学强.转型期广州大都市区户籍贫困人口特征和空间分布[J].热带地理,2006,26[3],248-253。

(27)毛蒋兴、薛德升.世界城市化模式及其对珠江三角洲的启示[J].规划师,22 [5],2006, 76-79。

(28)刘望保,曹小曙,薛德升,1980年来国内城市化研究回顾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06(3),28-33

(29)柳意云,范丽华,薛德升,外向型经济地区小城镇土地利用特征及体制性障碍——以东莞市寮步镇为例[J].热带地理26(1),2006,51-55

(30)袁媛,薛德升,许学强,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贫困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6(1),93-99

(31)曹小曙、薛德升、闫小培.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2006,26[1],111-117。

(32)薛德升、曹小曙、曹丰林.山区资源型大城市社会区分类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6,25[1],141-150。

(33)唐路、薛德升、许学强.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区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6, [1],80-87。

(34)曹小曙、薛德升、闫小培.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5,60(6),903-910。

(35)曹小曙、甄峰、薛德升.巨型城市走廊理念及其规划管制[J].人文地理,2005, 20(4),1-4。

(36)程玉鸿、许学强、薛德升.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镇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兼论广州与深圳区域地位的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27-31,36。

(37)薛德升、曹丰林.中国社区规划研究初探[J].规划师,2004,20[5],90-92。

(38)尹艳伟、薛德升.论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土地问题[J].生态经济,2004[4],20-22。

(39)唐路,薛德升,许学强。北美大都区规划及其对珠江三角洲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4,19(1):66—70.

(40)薛德升、肖洪.加拿大小城镇规划:内容、方法与管理框架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2004,19[1],21-23

(41)曹小曙、薛德升、于浩然.广州城市水上休闲交通意象空间探讨[J].热带地理,2003,23[4],359-361

(42)李海东、司徒尚纪、薛德升.粤北区域经济地理的历史变迁[J].热带地理,2003,23[4],339-344

(43)夏安桃、许学强、薛德升.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18[5],56-60

(44)唐路,薛德升,许学强。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带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5(147):1—5.

(45)潘秋玲、薛德升、曹小曙。营销——内生:新城市体系格局下的韶关城市发展定位[J].

人文地理,2003,18(4):75—78.

(46)王学明、叶桐、薛德升等(分区域推进广东城市化研究课题组)。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J]。广东经济,2002,71:23-26.

(47)朱竑、薛德升、曹小曙。历史时期官吏在海南开疆文化发展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2002,22(2):144-149.

(48)林琳、薛德升、廖江莉。广州中心区步行通道系统探讨[J]。规划师,2002,18(1):63-65.

(49)王学明、叶桐、薛德升等(分区域推进广东城市化研究课题组)。粤北山区区域城市化研究[J]。广东经济,2002,68:22-26.

(50)王学明、叶桐、薛德升等(分区域推进广东城市化研究课题组)。粤西区域城市化研究[J]。广东经济,2001,65:9-12.

(51)林兴良、薛德升。关于我国城镇体系研究和规划的思考——兼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群规划[J]。地理学研究,2001:14-18.

(52)薛德升、郑莘。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起源、概念、进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1,16(5):24-28.

(53)薛德升、李川、陈浩光、许学强。珠江三角洲乡镇工业空间分布的分散性研究——以顺德市北滘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3):31-56.

(54)薛德升、朱竑,温春阳。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再辨析[J]。城市问题,2001:3-6.

(55)朱竑、薛德升。广东城市化及其发展模式的选择[J]。热带地理,2001,21(1):17-21.

(56)郑静,薛德升,朱竑。论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历史进程、理论背景及生命周期[J]。世界地理研究,2000,2(9):79—86.

(57)陈文娟,薛德升。广州市海珠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浅析[J]。热带地理,1999,19(4):289—299.

(58)薛德升。西方绅士化研究对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启示[J]。规划师,1999,3(15):9—12.

(59)薛德升,许学强,陈浩光。珠江三角洲镇域乡镇工业生产组织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1999,19(1):11—17.

(60)薛德升,许学强,陈浩光。珠江三角洲镇域乡镇工业发展及其地方经济影响研究[J]。人文地理,1998,4,(13):35—39.

(61)薛德升、陈文娟、候启章。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辨析[J]。城市问题,1998,1:14—16.

(62)薛德升、许学强。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镇研究的综述[J]。人文地理,1995,3(10):1—7.

(63)薛德升、李郇。广州市未来居住区热点区位分析[J]。热带地理,1995,1(15):56—61.

(64)薛德升。抓住时机 建立珠江三角标准大都会统计区[J]。广东发展导刊,1995,1:13—14.

(65)薛德升、李郇。广州市房地产未来的热点区位[J]。地产时刊,1994,11:15.

(66)薛德升、王宝玲,加拿大华侨华人对广州市人和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华侨与华人,1994(1):82-85。

 

l 中文专著章节或论文集文章

(1)袁媛,许学强,薛德升,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全球-本土化(Glocal)思考,《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教育》,许学强,叶嘉安,林琳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206-214

(2)王学明、叶彤、薛德升、缪磊磊。分区域推进广东城市化进程研究[J].载于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推进城市化新思路――新世纪广东城市化发展路向,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10-16。

(3)薛德升。珠江三角洲镇域乡镇工业企业生产组织与工业发展——以民乐、人和、北滘三镇为例[J]。中国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1998:158—167.

(4)阎小培,薛德升,许学强。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J]。农村城市化研究,1998:328—353.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

(5)阎小培、薛德升。经济改革与城市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改革的内容与措施[J]。中国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规划及教育,1994:183—186。

(6)许学强、薛德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和教育:回顾与前瞻[J]。中国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规划及教育,1994:3—15。

 

l 英文专著或论文集

(1)Yan Xiaopei and Xue Desheng (ed)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in Globalization(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规划与管治)[M]. SunYat-Sen Universwity Press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Guangzhou (广州)。

 

l 中文专著或论文集

(1)梁韶灵、薛德升.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广州。

(2)薛德升、Dietrich Soyez、刘云刚、周素红、袁媛(编著).学生德国实习集锦[M].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 广州。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