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云南研招网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院校资讯

云南中医学院社科部介绍


  社科部是学院的二级教学部门,承担全院日、成教和本、专科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社会科学课、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社科部其前身是马列部,1999年12月马列部改为社科部,2001年8月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外语和体育教研室划转到社科部,合并成立社科及公共课程部。2003年10月社科部恢复独立设置, 2006年9月承担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任务。

  二、教研室设置

  社科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卫生经济与管理教研室,心理咨询中心,形成了日、成教和本、专科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是云南省“两课”建设优秀学校。

  三、功能定位与建设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领导地位,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真理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坚持知识与操守并重的教育教学原则;注重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的培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身心医学教育及医学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与作用。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以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全人格为宗旨。

  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的思想,强化“管理出质量,改革促发展,有为谋有位”的建设思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办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人生阅历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更是教书育人的表率。因此,建设一支学科、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学院和社科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制定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责任制,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纳入部门行政工作责任目标中加以落实和考核;二是明确了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主要围绕数量和质量两个重点,抓住引进、培养、留住、用好四个环节,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从理论素养提升和社会实践锻炼方面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激励措施,通过骨干教师培养、攻读学位、进修考察、学术交流等措施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历学位,着力培养学科及学术带头人;四是实行青年教师担任政治辅导员制度,掌握熟悉学情;五是实行以老带新带教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现有教专职教师21人,其中副教授 5 人,占23.8%,讲师9 人,占42.86%,助教 7人,占33.3%,博士学位教师1人,占4.8%,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71.43%,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1 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 2 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

  五、建立符合医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年来,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文件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结合我院中医药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国际法》、《医学人文学》、《医学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评介》等课程建设。

  2006年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给够学分。现开设本、专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科54学时、专科28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54学时、专科50学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科108学时、专科72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36学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自然辩证法》54学时,《形势与政策》每学期18学时,《医学伦理学》36学时。学时均已达到教育部规定学时的标准。各门课程均按18学时记1学分。 相关选修课开设5门,《中国传统文化评介》36学时,《卫生法学》36学时,《国际法》36学时,《医学人文学概论》36学时,《医学心理学》36学时。

  2006年为推动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学院在启动首轮重点课程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列为院级重点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已完成了上述各门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工作,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队伍、课程特色、教学大纲、课程质量标准、课程教案、教学课件、参考文献、重要命题、教材导读、在线作业、在线答疑等内容的制作工作。

  六、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社科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云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编写,近几年担任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专著人文医学教育丛书16部。

  ☆齐燕《红土地上的颤变-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云南民族出版社

  ☆齐燕《人力资源规律管理》 云南大学出版社

  ☆齐燕参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正雄副主编《法律基础》 云南科技出版社

  ☆刘正雄主编、黄劲松副主编《卫生法概论》 云南教育出版社

  ☆张丽副主编、马芸参编 《医学伦理学》 云南科技出版社

  ☆张丽参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丘岗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云南教育出版社

  ☆赵怀清参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云南教育出版社

  ☆黄劲松参编《思想道德修养》 云南人民出版社

  ☆刘正雄主编《刑法》 云南科技出版社

  ☆杨玉芹参编《医学心理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

  ☆张丽、马芸参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 云南科技出版

  ☆张丽主编、熊官旭、王珍喜参编《医学自然辩证法》 中国文联出版社

  ☆熊官旭副主编《科学社会主义与卫生事业》 中国文联出版社

  ☆张丽主编、熊官旭参编《医科哲学导论》 中国文联出版社

  通过组织教师广泛参与教材的编写,扩大了交流,锻炼了队伍。

  七、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是确保和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基础环节。我院重视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近年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院、系、室三级质量评估监测体系。社科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规定,规范教学次序,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体现和落实。

  社科部作为具体负责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尤其注重加强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规定,规范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体现和落实。首先,制定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规范质量监测,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监控体系;其次,规范教师教学工作各环节,对教师在备课、上课、教学过程、作业批改以及成绩考核等各教学环节进行规范,并严格考核;完善听评课制度,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一是以老带新听课制;二是同行听评课制;三是教研室主任听评课制;四是校、系部领导听评课制。听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贯彻教学大纲的情况;教学态度、备课情况、教学目的;教学基本功、课型特点、基本教学环节的掌握;控制课堂能力、课堂气氛、板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仪表教态等;学生出勤情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为了深入了解学情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还通过问卷、访谈、师生座谈、查阅教师教学资料(八大件:教材、教学大纲、课程表、教学质量标准、教案、讲稿、教学进程表、学生名册)等形式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全程开展教学监测。

  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集体阅卷,落实三级质量监控体系。教研室是学院和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及落实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环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集体阅卷,对重大问题组织研讨,教研室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集体阅卷已形成制度。每学期各教研室适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进行研讨,统一教学思路、确定进度计划。

  院、系、室三级质量评估监测,使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化,并建立了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近年来,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和开展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测二项措施,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对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八、教学改革研究

  长期以来,社科部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中医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尤其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调研。

  在教学内容及课程内涵建设上注重“六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理论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理论内容的系统性与实践的生动性相结合;教学内容的教育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教学中理论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教学中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并由此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理论性、思想性及实践性。

  教学中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探索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把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课程建设上,认真落实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注重加强对各门课程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准确选择讲授层面,把握教学体系结构,弄清理论内涵,以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为目标,提高教学实效。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实际,教学中适时注重内容的更新,结合社会热点、难点扩大教学信息,加强问题分析,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组织社会调查,拓宽学生视野。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一是适时采用专题教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授课专题。一方面促使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关心思考社会问题,深入了解国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深受学生欢迎。二是推广案例教学。在授课中教师根据讲授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除了学生对某些理论和社会问题的困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开展互动教学。由教师选取一些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由学生自行选择一些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有组织地进行主题发言,然后自由辩论。讨论或辩论结束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有效组织实践教学。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学联系点,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考察调研,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教育学生,组织交流与讨论。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要求各自写出调查报告或者论文,对优秀的调查报告或论文予以推荐发表或与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合作编辑成册。同时,进一步密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工作、党课教育、学生实习、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的关系,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网络。

  深化教学手段改革。主要是利用校园网、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院校园网技术条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向网络,学院党委宣传部建立“思政园地”专业网站,社科部网页可供教师直接运用网络与学生交流思想。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师生可互动,教师在线进行批改作业、答疑解惑。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的不足,扩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引导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社会热点讨论,大力推进新“三进”,发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作用,力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

  九、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近年来,社科部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中医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途径,大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尤其注重实效调研,教学改革研究成效明显,近3年获各种教育教学成果奖项40余项。连续两年获云南省教育厅优秀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若干;2004-2005在教育厅组织的“两课”教育教学“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项6个;获高校“两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三等奖各一名;获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一名;8个“两课”教育教学实效调研报告获奖;合著专著2部,发表论文共6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14部;近三年获省教育厅课题12项。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质量稳中有升,在教育厅“两课”督导组的随机抽查中获得好评;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和期末质量检查中,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勤率95%以上,学生评教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平均分均在85分以上;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研成绩逐步上升;学生党员人数及要求入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增强,其活动经验和典型事迹在全省大学生中交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成果显著,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助残活动和各种宣传活动积极性高,人数逐年增加。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心理素质的影响逐步上升。

  十、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核心,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近年来,社科部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要求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恪守学术道德,知行并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指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对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政治和业务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使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教书育人的骨干。在一系列的师德师风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得到了提升。目前,教师思想稳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作用认识到位。教师自觉遵守教师工作规范,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多年来无教学差错、事故;教师关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在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论文比赛中认真指导学生,热心为考研同学解惑答疑。

  十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永恒课题。根据形势要求,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野,点面结合,多渠道渗透,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几年来,我院从理论与实践、教化与内化、说教与育养成几个方面,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了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支撑、活动有成效的工作特色。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近年来,我院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社科部积极协调院内资源,有针对性地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2年7月5日,云南中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成立。其宗旨是面向全院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供心理辅导,排解心理烦恼,预防和矫治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社科部积极整合院内师资力量,以“以心理健康教育内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两条线索,有重点地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年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调研、讲座辅导、课题研究、心理咨询、定期刊出心理咨询专栏、出版心理健康咨询简报、定期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周等一系列工作, 形成具有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特色的工作平台。

  1、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统一组织管理,聘请相关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专兼职咨询教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的优势和特点,有机衔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课内外接触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较好地掌握心理辅导对象的特点,同时获得学生的信任,愿意开放自己的求助观,有利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

  2、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较好地将吸引学生兴趣以达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心理测评情况反馈的主要渠道之一。针对全院性的心理状况调查结果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反馈。每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由心理咨询中心整理,并以班级为单位将情况反馈到个人,同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进行数据解释的培训,由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解释。同时将对全院学生进行的性心理调查的结果等相关调查都在教学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心理测查结果,有助于学生注意到自己问题,及时寻求资源解决问题。在把握心理调研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注意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心理健康知识来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健康调研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涉及“怎样适应大学生活”、“正确处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怎样处理恋爱问题”等,由于比较充分地掌握了新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热烈的教学气氛中,在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帮助学生梳理了自己的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与此同时,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近年针对学生管理规定的变化、禁毒防艾等形势,社科部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安排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关注心理问题的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艾滋病时代的大学生活》、《艾滋病防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生命伦理与生命价值》等专题在学生中产生强烈影响。在心理咨询中心“成人、成长、成才”、“走出青春期心理困惑”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中,《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走出青春期性心理困惑》、《恋爱、择偶与婚姻变化》等讲座引起学生热烈反响。课后同学们发出了《热爱生命》的心灵感悟和《珍惜生命》的生命赞歌。2006、2007年组织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收到心理征文60余篇,经过评选,心理咨询中心编辑印刷了两期《心灵随笔获奖文集》。

3、有重点地推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成效显著。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贫困面大,针对贫困生中广泛存在的心理问题,中心一方面通过学生心理社团经常性开展贫困生心理互助,同时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全院开展了“人际交往”、“直面贫困”、“行为管理”、“接纳自我”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且,为提升该项工作的实效性,积极开展“云南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中医心理疗法和现代心理疗法的相关性研究”和“中医心理疗法与道家、儒家、释家心理疗法的异同”等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中,通过现状调查掌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活动周,开展团体活动、社团活动、个案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疏导,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基本掌握我院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该群体的教育已有一定研究,贫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端正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其中一些贫困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等。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师德师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得到升华。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由各部门兼职教师组成,日常主要工作由社科部教师承担,如新生心理测验的培训、施测、数据输入、结果分析、心理活动周的开展等,都有思政课教师的身影。心理健康教育是服务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在不断吸收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同时,要有服务学生,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师们在业余时间,本着及时有效为学生疏导不良情绪,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的原则,对学生的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个案咨询都做到认真对待,体现了思政教师较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已随着心健工作延伸到课外、校外,教师的责任、影响力都在加强和加深。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科部紧密结合中医药学生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延伸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认识社会、把握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三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把身心医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平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促使学生将思想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综合人文素养、心理素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活动为支撑,逐步形成了与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体系。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院内外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股票市场,到法庭旁听,到社区服务及“三下乡”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省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坚定他们扎根边疆、建设山区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密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生工作、党课教育、学生实习、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工作的关系,依托暑期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等形式和途径有效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真正使学生有收获,并推进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组织思政教师担任二级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密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同时以“两课”教师任辅导员的班级为依托,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试点工作,建立辅导员德育工作档案,开展德育试点,申报德育研究课题。主持了省教育厅《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德育模式探索》等课题的研究。通过实践,思政课教师任辅导员的德育试点班,多次荣获院内外先进班集体,并获得了省级先进集体的荣誉,拓展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空间与范围,推动了教师广泛参与指导学生第二课堂,与学生工作部门配合,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与互动的机制。

  2、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抽调思政课教师到贫困山区进行支教和扶贫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教育能力。

  积极探索暑期“三下乡”活动新形式,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效手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三下乡”活动相结合,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旨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实效性,指导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发扬勇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在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中经受锻炼,收获真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学生社团文化活动相结合

  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在党委领导下,社科部协同学校团委和有关部门在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严格把关,并加强监督,不使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布、传播。探索和推进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团组织,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院把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目前,学生社团数量达到 27个。近年来,我校各级团组织不断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投入的力度,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书法基础与赏析、美术基础与赏析、音乐基础与赏析、驾驶技能培训、礼仪培训、舞蹈基础训练、管乐团、合唱训练等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课程。每年举办“社团文化节”,每年都有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包括美术书法比赛、歌手大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体育类比赛、征文、演讲、辩论赛、校园原创作品大赛和文艺汇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每年参与学生 1500多人次,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品位有了较大提升。

  通过上述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快建设云南中医学院学生社团发展工程,在确保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原则,采取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使以学生社团为主导的文体技能型学生第二课堂成为以团委为主导的学习研究型学生第二课堂的有机补充,以真正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成才需求。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结合

  提高学生民主法律意识,是我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项特色工作。我院根据《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在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课程建设,以强化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的作用,使法律与道德教学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和系统化。如,每年都组织学生去各法院(如官渡区法院)旁听法庭审判;参观监狱、劳改农场、劳教所;访问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调整冲突或纠纷中的作用;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的录像、电影和图片展览;参加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等。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根据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的规定,从丰富的法律事件中汲取营养,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以通俗生动的语言,把枯燥、抽象的法律条文讲深、讲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良好实效。

  同时,在校内开展了展览会、普法报告、讲座等活动,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近两年来,团委、学生会、宣传部、社科部多家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在全院范围内举办了“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禁毒防艾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提高了学生对远离毒品、抵制毒品的认识,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到全社会禁毒斗争中去;“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结束语: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为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取得了明显实效。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