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四川研招网 > 四川大学 > 考研经验

从大专到川大,专升本考生的985考研之路

  摘要:专升本再考研,楼主的考研之路比别人更要曲折。初试阶段,楼主划线进入复试考场,但却凭着强大的自信去迎战。其实考研也没有大家臆想中的那样可怕,少说闲话,多干实事,这就是考研成功的诀窍。2019考研er,一定要get到这一点!行动从现在开始!

  初试倒数第一,复试逆袭,一战川大汉硕拟录取。向死而生,反求诸己,不到最后一刻,考研狗永不放弃。

  ►考研心路

  从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到池州学院,最后到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鬼知道这五年我经历了什么:受了多少白眼,吃了多少不屑!

  所以即使我知道大多现在正看我帖子打算考研的同学大都大三大四了,但我还是希望哪怕有那么一两个和当年的我一样,大专一年级就搜经验贴的同学能看到。回去复读吧,还来得及,真的。升本再考研,比你想象中要艰辛得多,很多时候还吃力不讨好。

  考研本来就很艰辛了,各种谣言小道消息,歧视,明暗规则齐飞,面对普通考生尚且如此。专升本考生的路只会更崎岖,毕竟放在台面上,很多院校认为咱们比三本还矮一截。而为了获得这个文凭,还要经历残酷程度不输高考的统招专升本。

  你只看到它含金量趋近普二本,但你能看到竞争有多激烈嘛?而且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考上还得读两年,和复读耽误的时间一样。

  我这里说得还是全日制专升本的,好歹还落个全日制,有论文,有学位证。如果你打算成人自考然后考研,那真的醒醒吧,时间来得及的话求你复读。因为自考的含金量会在你考研时候拖得你怀疑人生的。

  我高考落榜那年就是觉得自己比所有傻子都清醒,不愿把青春荒废在数学上,要学点自己感兴趣的……然后我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傻子。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真想回去磕数学,如果这样能还我本科在一个学风淳厚的高校待四年的话。

  考研时流的眼泪,就是高考填志愿时脑子里进的水。资料买齐了就可以备战了,少看些有的没的,扰乱心情。多了去的大神唯一一次上网是九月报名的时候,这妨碍人家拟录取了嘛?并没有。相反,考研三大弃考高峰期的第一回合就是四五月份刚开始备考的时候,在论坛看到几个高分被刷,疑似被潜规则的学长学姐,就觉得世界不公,努力也没有回报,考了高分也录不了巴拉巴拉……还不如不考了。

  对于这部分心态的,我想问你两个问题,

  ●你看到那些学长学姐复试表现了吗?确定是因为黑?我这次复试真的亲耳听到午休时面试老师们吐槽我前某个380+的大神是“复读机”“一点思想都没有”“就会背书”“没自信”“还是211呢”

  不排除极端现象有些二流高校渣老师拽得要死非985不收打肿脸充门面还对三本生开嘴炮的,但学风优良的大牛名校没录取并不完全是黑啊,为啥就不能承认一声自己技不如人呢?

  承认自己和985的学生除了出身的区别还有思维的悬殊很难吗?

  ●初试高分有用吗?你特么都还没看书,你咋知道你初试就没问题,先考到高分再感慨好吗!醒醒!醒醒!别走学姐的老路啊骚年!

  总得来说,除了竞争特别激烈的几个专业,院校,初试其实你把它看成一个入场券就行了,考得低别泄气,我就倒数踩线进去的,复试还不是逆袭十几名录取,力压不少比我高三十分的,有时候背水一战其实挺奏效。

  考得高也别得意,毕竟面试老师有一票否决权的。而且永远不要小看那些分数在你后面二十来分的,人畜无害的同学,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初试考得低是因为真的实力不够还是:字丑/鼻血滴卷子上了/大题不会排版/考试发烧了……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排队聊天时,我也以为他们是在吹牛逼啊,然后看看综合排名里的前几名……算了不说了心累。

  划个重点:最歧视你出身的其实不是你最终落到实处的大牛名校,而是漫漫考研路上的各色谣言,受谣言蛊惑的你自己,还有复试被刷各种怨气爆棚的学长学姐。走过来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不是听来的,原来并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原来我什么多余的套路没走也真的可以被拟录取。

  但话说千遍,该你走的弯路你一样不会少。我也一样,该怕还是怕。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每天都在同学们面前伪装我很自信的样子,然后晚上在被窝里一时哭泣,一时热血沸腾,因为我真的怕。我的自信,就像阳光下一连串肥皂泡,看着绚烂多姿,鼓鼓囊囊,实际上一阵风就吹破了。

  不得不说,考研时适当的做鸵鸟是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不要去管那些闲言碎语,好好看书,安心刷题,要不然就手机关机蒙头大睡一觉,看几部无脑电影,至少能舒缓心情是不是?反正屏蔽一切负能量的玩意儿。别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真无敌自信你也不会在这儿刷经验贴了。

  对,再说说经验贴这东西。鉴于相当一部分人复习其实等于预习,刚开始阶段看个几篇摸个流程很有必要,但别看多,别沉迷,别全盘相信任何一个学长学姐的经验,包括我在内。

  这会让你产生一种如同读起点网文般的快感,好像你已经考过一次了似的。然后,考研成功其实很简单这种错觉也会不自觉的形成定势,这万万要不得。

  好好想想考试考什么?考情怀考理想考感动中国吗?考研故事写的再动人,你不着手实践,不等给你提高一分。经验可以复制,但知识不能。

  ►聊聊我的复习经验

  ●政治

  我这次考得非常非常差,只有50分,差点就过不了川大的单科线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避开我复习的雷区!避开我的雷区!避开我的雷区!政治早点看!政治早点看!政治早点看!

  我书买的倒是又齐又早,精讲精练,讲真题,一千题都是刚出来都入了,然后一个暑假都没看,因为暑假的时候一心钻研文化和引论,剩下的时间都做现代汉语二轮复习了,就想着背早了也没用,九月再看。然后九月开学破事特别多,只能保证每天做一章一千题,倒最后精讲精练过完第一遍已经拖拖拉拉到了十一月份,然后因为做得慢,前面又忘光了。一千题第二遍没刷,非常可惜。

  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十一月份毕业考,报名,实习盖章,收拾东西回家,人心浮动,又是一个月没看书,什么书都没看。十二月份反正也来不及了就直接买了肖八肖四做了两遍,最后大题临考前一晚上背了一遍就上战场了。几乎是裸考的。

  政治复习到最后就各种后悔,其实根本不怎么需要背啊,真的是考理解,记忆负担并不重的,如果能在暑假结束之前就对照着精讲精练把一千题过个两遍,开学之后风中劲草,蒋本小题多做多看,选择题就能拿四十多分,大题基本上就背肖四,肯定有话写,而且都能拿至少三十分。

  我后期因为肚里没货,各种担心政治拖分过不了线,严重影响我复习专业课了,天天漫无目的背背背,结果后期应该用来冲刺引论的阶段全在背一带一路什么的。各种焦虑。所以政治能早点开始尽量早点,这样每天都不用耽误多少时间,70分简直白送。

  ●英语

  英语川大考得是英语一,今年英语一的难度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我考完觉得其实还可以,并没有特别不能接受,最后拿了70分也是满意了,毕竟我的起点是四级426,六级挂了一次到现在还没再考……可以说是很渣了。

  能感觉到今年英语方面的考核更加突出语言运用能力而反套路,所以一直狂刷真题的伙伴措手不及也在所难免。我真题买了,但和大多数人不同,我到临考也没做完,因为做到最后几套的时候感觉自己分数已经稳定了,超不过80,低不了70,再做没意思,还废时间,就每天看看扇贝新闻保持下语感,时间都用来背肖四还有写案例分析了。

  考研是个挺熬人的过程,不感兴趣的事情我实在不想难为自己。但英语又是逃避不了的问题。我仔细回想自己对英语的感觉,我真的非常讨厌吗?未必,其实我挺喜欢挂纯英文字幕看绝望主妇的,也看完过哈利波特的英文原版,那我为什么那么抵触学习英语,可能就是因为一直考试吧。讲真的,能用来出阅读理解的应用文能多有意思?

  备考研究生有个特点,既是优点也是劣处,看你如何运用。即,在你第一次迈入战场之前,没有任何模拟,没任何人监管你,考核你,全靠自己。那我为啥还要走高中时应试的老路呢,为啥我非要从一开始就死磕阅读理解关注短期提分呢?反正又没有月考等着我。

  我决定走一条自己的英语学习道路。真正尝试把它当作语言来学习而不是考试来应付。我比较喜欢利用现代新科技,所以我英语全程碰纸书的比重比较少,手机软件搞定大头,主要用的有:扇贝单词,扇贝阅读,扇贝读书,英语流利说,最后还有人人美剧……

  对,没错人人美剧,煲美剧其实是个好习惯,关键在你怎么用,其实你把中文字幕关了,开英文字幕,每天休息时间看一到两集,配合英语流利说每天半小时练习复述,是很锻炼英语思维的,这样就避免了你后期提心吊胆背模板,改模板,担心重复率,无论出什么作文题目你都能用英语思维构思出来,而且表达非常地道。

  扇贝单词我是最喜欢它的复习功能,它比较合理的运用了人的记忆曲线,前一日你没记熟的单词会安排到明天再来一遍,一周后再随机出现,一月后再随机出现,直到系统判定你彻底掌握,这样一天200单词,34个生词,一百多个熟悉但想不起来的词,记忆负担不重,也只用一小时时间,零碎时候背背就可以了,见缝插针再看看扇贝新闻就好,一篇300词左右,都是外媒原稿,评论里有翻译。另外我暑假之前利用扇贝读书里读完了《动物庄园》《月亮与六便士》两本英文原著,真正开始对英语言之美有了点感觉。

  暑假开启应用文阅读时代,我用了张剑的黄皮书,但不是真题,是基础训练的阅读题,来源都是考研的出题刊物,像经济学人,每日邮报这样,每天坚持翻译两篇,手写太累就用手机打字,反正坚持每句话都翻译透,遇到长难句就试着用层次分析法活学活用。到后来基本能一天三篇也没问题。暑假两个月我总计翻译150篇文章。这个基础训练其实一点不基础,它比真题更难,所以再做真题正确率就比较高。

  我在上考场等试卷的时候,唯一英语不紧张,因为感觉自己不说掌握,起码对这门语言是不陌生的,所以随便它怎么换着花样考,有没有套路,我水平不会太波动,上不了80,低不了70。

  ●专业课:

  书单——精读部分:

  《现代汉语》杨文全版,黄廖版各一套

  《古代汉语》王力

  《语言学纲要》北大版

  《语言学概论》川大版,也就是刘颖老师编的那本。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刘珣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

  其他补充工具书: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朱勇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

  《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

  其中,精读部分是需要大家以此为纲要,反复研读的,需要做到提到哪个知识点,就知道出自哪里,以及相关知识点,拿现代汉语来说,看到“学习文件”是什么结构,首先反应这是个歧义短语,之后分析为偏正,动宾两种,然后再考虑到,出自语法章,短语分析,歧义分析小类,这样长此以往,脑袋里会有个框架,不断丰满之后,形成自己的汉语知识体系,里面系统的装满了总章部分主要知识点是:语言和言语,普通话是什么,地域方言。语音部分是,元音,辅音,声母韵母音标。哪里模糊的,就配合专著重点攻克。

  工具书就是起这个作用的,工具书不需要你系统的去研读,遇到不会的再去查,节约时间,节省精力,要记住,知识体系永远是自己建的,所有书都只是参考书,不要想着我把一本书从头背到尾怎么怎么样。

  现代汉语这么学科比较复杂,又是重头戏,我多花点笔墨和大家说:

  去年这个时候,三月底四月初,我差不多开始读现汉和文化。我专科读的对外汉语,本科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这门课我可以说修了2遍了,然而专科那老师就是个辣鸡,元音和韵母都分不清楚,本科阶段时间紧张,老师只给讲了语法部分,所以大多数人比较纠结的结构划分问题我还行。其他就是零基础。

  真正意义上系统的学习《现代汉语》,是从去年3月20号开始的,本着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读《现汉》之前,我通读了《语言学纲要》还有《语言学概论》里几篇原典,对语言这门科学大概有了个概念,也知道了普通语言学范围内语言是如何从理性角度分析,然后再落到实处,学习具体语言学范畴的《现代汉语》,入门相对就没那么困难了。而且还可以举一反三,倒回去论证普通语言学里的一些原理。并且下意识的和英语做对比。加深对语言学的理解。

  川大初试是不要求考《语言学概论》的,复试考,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初试备考阶段就多看看,因为我们考研是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不只是为了考研,我认为最好的良性循环是通过考研这个最终结果来督促自己系统的梳理一遍所学知识,不要最后落得个所学只能为应试所用其他一窍不通。

  我们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个学科,分析这个学科。学校给的参考书目不是随便乱编的,各学科之间内在其实联系颇深。除了语言学问题,我在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过到第三遍时朦朦胧胧感觉到它和现代汉语还有文化要略之间的联系,我有种感觉,这三门学科实为一体,引论为骨,文化是肉,现代汉语是经络皮肉呼吸吐纳。三者结合,辅以实践,其实是够我设计一系列对外汉语课程了。只是具体怎么结合,我想这就需要读研以后导师加以指导。

  我在面试时讲这些和老师说了,老师问我这是自己想的,还是谁和我说的,我说我自己想的,不知道对不对。她笑眯眯地说,对。而且问我有没有意愿读博。

  我说这些不是自夸自己多厉害怎么的,毕竟我初试这点分也不指望你买我笔记,只是希望大家能明白,沉心静气好好研究学问有多重要,看书做题,不要浮于表面,拘泥于答案对不对,着重要思考,譬如这两个知识点之间能不能连成线,形成体系,语素和词搞不清楚,找本《词汇研究》或者这类专著把它弄懂,而不要第一时间反应,啊,词汇研究川大不考,我不看了,或者杨文全本现汉考,我把它全背下来结束了。

  要知道你现阶段看的所有书,归根结底是为你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服务的,别多看本书好像你吃了多大亏似的。

  哪里不会就去查,像现代汉语这种书你只能把它看成一个大纲,一个知识框架,各类专著才会往深了论述,如果哪一章你弄懂了,确定习题怎么出都没问题了,那也就可以过了。如果哪个知识点你明显知道自己没搞清楚,不要自欺欺人背个几遍或者糊弄自己不一定考就放过,先不说川大这两年出题越来越不按常理出牌,另外不考你就可以不会吗?骚年,敲黑板!

  关于两版《现代汉语》书:

  非常建议新入门的,尤其是跨专业的先看杨本,以杨本为主,以黄本做补充。坊间流传黄本比较简单,而且是业内经典高校通用版,其实不尽然。作为一个黄本,张斌本,刑本,杨本都学过的大乱炖汉语言学生,算是有点发言权。

  我是学习黄本启蒙的,但是越学越觉得黄本其实比较偏向国内语文教育的学生学,因为它在教你汉语本体知识的同时还会附一些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书是非常好的书,但知识点介绍有点事无巨细,抓不清重点的感觉,因为黄老先生和廖老先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把这本书可以说语音语法汉字词汇修辞甚至韵律,方言韵都全方位都抓得很平均了,每个知识点都极尽描绘,初读没基础的又没有老师带的很容易心态崩溃,让你有种现代汉语我啃不下来的感觉。

  杨本在优化方面做得就比较好,读透杨本的同学都会有种感觉,杨本整个就是个大提纲,论述比较简明,结构非常清晰,每一章节,他认为重点的就会花很大篇幅去编写,认为泛读了解的,就几句话交代清楚,最心水的是每一章后面还配有原典,直接采编陈望道,吕叔湘等等学术大牛的专著经典段落,非常有利于你加深你对汉语这门语言理性上的理解。很多人觉得这个太难,直接放弃,其实真的可惜,我敢说你读透了原典,现汉的简单论述你基本无所畏惧。

  当然杨本的缺点正是黄本的有点,杨本本来的针对对象是川大本科学生,然后川大文新学院是双一流,所以生源质量大家都明白,很多问题一点就透吧。而对于我等资质平庸的孩纸,很多部分杨老师写得太简略了其实咱还不是很明白,那就需要黄本加以补充。比如句子功能,句型,标点符号等等,黄本列的就非常良心,笔墨也更多,杨本则没有提到。还有最头疼的结构划分,句子歧义,黄本也分得更细些。

  所以建议大家以杨本为纲,给自己先搭个框架出来,准备个笔记本,大致勾个框架,不用抄书,就是把每章知识点按照小标题的形式纵向排列,知识点更细分就用大括号延伸,只记标题,或者自己概括,然后记个页数,在书上可以用彩笔涂,哪里不明白的,或者花很长时间才搞明白的做个记号,这样一本书读下来框架也有了,难点也有了,然后二轮复习用黄本,结合各个专著,着重攻克自己薄弱环节。

  现代汉语我觉得就像文科里的数学一样,光知道了解是没用的,会被定理也没用,关键要会灵活运用,做题是跑不掉的,我推荐大家第一轮复习可以选用曾常年的《现代汉语习题集》这是按照章节出题的,看一章做一章,这样能及时收到自己的学习反馈。不然光看书你觉得自己都明白,一叫你划句子结构,分析复句你就抓瞎。

  第一轮弄完大家可以着手真题了,自己想考的学校为重心,分析学校出题风格,二轮复习有的放矢,比如我在做川大题目做了五年的后就果断放弃现代汉语的定义背诵名词解释了,因为它从来不考,即使考大题,也是非常灵活那种,绝对不是书上能背到的,比如今年的试分析“也是很无语了”“我可能读了个假大学”的语义特征,虽然是简答,也不是你列个书上的定义1234就能糊弄过去的,它考得是你自己的想法。

  各大院校三年五年的题目也可以练手,北语的题目尤其要重视。真题永远是含金量最高的。

  如果说专一是少而深,专二就是多而杂,专二想考好你一定要多看书看好书看杂书,因为这个基本是什么都可能考,今年的卷子从耶稣的三个名字到一带一路的两条路再到《百鸟朝凤》拍得是什么乐器,李白哭的那个朋友是哪国留学生还有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可以说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考不到,我要不是引论和跨文化部分复习的比较扎实,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坚挺不倒,就凭前面选择填空扣了我三十多分基本也是告别川大了。

  看看今年录取的专二平均分都在八九十分或者一百冒点头,就能知道今年题有多销魂,群里在专二考完纷纷都表示“我读了个假大学”。

  所以文化部分我就不和大家说了,我太渣了,而且说了也没用,川大今年基本没几题是规规矩矩按照要略上来的,都靠你平时积累,你平时不注意,要略背十遍也没用。所以这书就看看就可以了,也用不着奉为圣经,闲着读个三四遍,没事多做做其他学校的文化小题,多做题多看多积累,这个或者累了看看纪录片也行,全靠零碎时间。

  但是引论跨文化部分是完全可以把握的,在这里我非常推荐深蓝封面的《汉语国际教育核心考案》,浙江大学出的,很厚的一本知识点全总结,连引论到文化到跨文化都有,和很多人安利过,但都嫌弃这书太老了,但其实《引论》本来就很老了,还是20世纪末的产物,里面很多理论不还是在用嘛。我推荐这本书不是要你去做上面的题,而是它引论部分知识点总结的相当好,打破了章节化,而是按照语言学家,语言学流派,代表理论,相关意义,应用分类1,2,3,4罗列非常清晰而且全,到十一月月份冲刺阶段直接照着背简直神助攻。

  但这个代替不了课本。课本,尤其是概论,纲要这类的课本,其作用在于给你构建一门学科结构,以及思维方式,让你这门课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入门的原理。这些不是背下来就完事的,而是要你用心去体会,用脑子去思考,用手去勾画,背诵大段的原理是最后冲刺阶段的事情,这是以你已经充分理解,并且胸中自成体系为前提的。

  我很不赞同那些拿到课本二话不说就背背背的方法,首先你都不了解这一节是讲什么的,有几个知识点,课本是按照怎样的思路编排的,你就背。这样你背得再熟脱离课本该忘还是忘。

  ●我是这样做框架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研究的核心内容:

  1.学科任务:研究——(此处为空白)并用来指导——,从而实现——目的。

  2.核心内容:核心内容是——。通过(1)——,(2)——,揭示汉语——本质特征,以及——和——,从而——,用来指导——,提高——。

  把每章的脉络这样理出个头绪来,而且多留白,这样二轮复习的时候面对空白可以有余地回忆,也可以检测自己关键词到底记不记得住,这样也避免了死记硬背,有利于灵活运用。对于几次都想不起来的部分,可以用彩笔标记,必要的时候可以单独誊抄最后冲刺时用。

  还是复习现汉的那句话,课本只是参考书,它是为你服务的。你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自己知识体系,笔记就是你自己编的课本。时刻牢记,笔记是做来用的,不是展览的,更不是欣赏的,少在排版、配色、练字上下功夫,那么喜欢大段大段的抄课本的你干嘛你为啥不下载个电子版打印出来呢,还省力气……

  时刻提醒自己,我在考研究生,不是在考复读机。理论是为你自己答论述,写分析服务的,比如今年自由命题写作考得是张大伟认为是个中国人就能教汉语,你怎么看。

  那么你回答时就得回想相关原理灵活运用,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书面,官方点表述,至少用三个知识点,比如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差异,还有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养现状,这些都是书上有,但你不能直接用的,必须烂熟于心,融在自己的见解里。我大概是这样写得:

  另外,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节节攀升,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也水涨船高,显示出了不同于上世纪的大国气象。热爱汉语学习的学生人数保质增量是一方面,更为可贵的是有志于分担汉语国际教育重担的海外本土教师队伍的壮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国际上地位的大幅提升。

  但在喜悦的同时,我们须领会,虽然走向世界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本质特征和学习者来自异邦的必然结果,但距汉语教学真正“走进”世界尚有一段历程。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条件悬殊巨大,学生基础薄弱,这些都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但笔者认为,现阶段最主要的矛盾,还是各国汉语人数增多与汉语教师供不应求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师资缺质短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核心一环,教师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呈正相关。与之相对应,一个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周期也会非常之长,面对日益攀升的学习需求,如果仅仰仗中国科班汉语出身的汉语教师,即“国产教师”势必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即一个教师对应过多学生,学生吃不饱,教师教不了。在培养“国产”的同时,海外开源势在必行。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做到“开源不节流”。

  案例分析的范文在网上很难找,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自己多练笔,自己动手写,不放心的话可以找各种已经录取的学姐学长帮忙改改,记得发个小红包,态度诚恳谦虚些,都是考研狗过来的,通常都是愿意帮忙的。

  要相信,所有的守候,最终都会有个结果,你的努力不会白白付诸东流,在某一块失去的,总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补偿回来。

  我这次初试分数很低,专一110,专二100,英语70,政治只有50分,330分,正好是川大今年的合格分,可以说是倒数第一进复试的。

  和很多踩线同伴的心态不一样,我去复试时是带着一股子锐气的,心里想着,我复习的很好,我很懂行,初试没有完全考出我的水平,我不能为此垂头丧气,误了前程,只要能让我见上老师一面,我就有法子让他留下我,我行。

  非常幸运,最后复试正常发挥,却拿了171.4,从119名游到50名,虽然最后加权平均分把我排名往后扯了扯,但终究还是录取了,还不是倒数。有些不幸被刷的分数可观朋友人讨论我是一开始联系导师了,要么就是本科出身很好,或者很懂套路,但并没有,我可以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导师邮箱怎么找,我也从来不指望这些大牛真的会回复我的邮件。

  原因就是第二个问题我的出身问题,我不以我的母校自卑,但也不指望它能为我争光,我是个专升本的学生,专科起点,本科省内垫底的二本,可以说是差到极致了,而且大学几年专心备考,从来没拿过任何奖学金和科研成果,我不觉得我这样能吸引到任何大牛回复我邮件,我孤注一掷的选择按流程走。

  我相信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把学问学到肚子里,抬头挺胸自信的往前走,但求无愧于心,莫问前程似锦。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瑞小姐有点瑞,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实习小编:玉琳)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