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苏研招网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考研大纲

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5233航天工程考研大纲

  考研网快讯,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工程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考试科目 考研大纲
917 工程热力学(专业学位)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基本方法;掌握常用工质热力性质、基本热力过程与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对典型热力过程和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
二、考试内容
1. 基本概念
热力系、界面与外界、平衡状态、状态参数、过程量、热量与功、状态方程、表压与真空度、分压力、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熵变、熵流、熵产、音速、马赫数、滞止参数、节流及焦耳-汤姆逊效应、余隙容积、压缩因子、饱和状态、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汽、湿蒸汽与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与饱和湿空气、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流体的临界状态与流动的临界状态、循环净功与循环净热量、循环热效率、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等。
2. 基本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力学第二定律;3)熵方程; 4) 卡诺定律、卡诺循环和克劳修斯积分式内容及应用; 5) 热能中的可用能及其不可逆损失分析。
3. 常用工质热力性质
1) 理想气体性质及其计算; 2) 理想混合气体性质及其计算; 3) 水蒸气热力性质的图表计算法; 4) 对应态原理及通用压缩因子图; 5) 湿空气性质及其计算。
4. 热力过程、热力循环以及气体流动
1) 热力过程的状态参数、热量与功的计算及其图示。 2) 充放气过程分析; 3) 气体流动过程的分析;4) 基本蒸汽动力循环分析计算及其提高热效率的主要措施; 5) 基本气体动力循环的分析计算及其提高热效率的主要措施; 6) 基本制冷循环分析和计算。

521 工程力学综合 (一)《理论力学》部分(占50%):
1.静力学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平面物体系的平衡;滑动摩擦、摩擦角和自锁、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2.运动学
点的运动学中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刚体的平行移动、定轴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以矢量表示的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相对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求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3.动力学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运动微分方程、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刚体平面运动的微分方程;力的功、动能定理、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二)《弹性力学》部分(占25%):
1.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平衡微分方程;斜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几何方程,刚体位移;物理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相容方程;常体力情况下的简化;应力函数。
2.平面问题的求解
用直角坐标解平面问题;逆解法与半逆解法;极坐标下的平面问题求解(极坐标系下平面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应力及位移的坐标变换式;轴对称问题;孔边的应力集中。)
(三)《机械振动基础》部分(占25%):
1.单自由度系统振动
判断系统自由数、选择坐标和建立运动方程。单自由度振动形式与特征,无阻尼系统自由振动、阻尼系统自由振动、无阻尼系统受迫振动、阻尼系统受迫振动的特征和特性,周期激励下受迫振动特性,基础激励下的受迫振动特性,振动的隔离。等效阻尼。一般激励下受迫振动分析方法。
2.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刚度法、柔度法和Lagrange法建立系统微分方程。多自由度无阻尼系统固有振动、自由振动的基本概念与特性,固有振型加权正交性、运动耦合与解耦。无阻尼系统频域法、时域法的分析方法,无阻尼系统受迫振动的特性,频响函数、共振与反共振等概念及有关特性。比例阻尼系统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的特性,一般粘性阻尼振动的求解及特性。
3.连续体振动
弹性杆、轴的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及常见的边界条件,梁的横向运动运动微分方程及常见边界条件。
522 控制系统综合 1. 自动控制原理(70%)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拉普拉斯变换;时域响应计算;传递函数、增益概念;结构图简化及闭环传递函数求取;线性系统性能指标定义;二阶欠阻尼系统动态性能计算;劳斯稳定判据;输入和干扰作用下稳态误差计算;线性系统根轨迹、主导极点、偶极子概念;零度和180度根轨迹方程;180度根轨迹绘制及系统稳定性、动态响应形式分析;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概念;开环Bode图、幅相曲线绘制;奈氏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和带宽定义及计算。
2. 微机原理(15%)
计算机基本概念;存储器组织和I/O组织、微型计算机系统框图等;RAM与ROM的特点和用途;I/O端口及其编址与译码方法;中断响应过程;8253主要功能以及六种工作方式;异步通信的数据格式及波特率;A/D转换的基本概念。
3. 计算机控制(15%)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与基本形式;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数字控制基础;控制器的连续化、离散化设计;数据预处理、控制器的工程化实现。
523 气动热力综合

一、流体力学大纲(50%):
1、流体的粘性及影响因素,牛顿内摩擦定理
2、欧拉平衡方程,只有重力作用下的流体内部压强分布,流体对平壁和曲壁的作用力分析
3、流线与迹线,流体微团运动分析,有旋与无旋、定常与非定常、可压与不可压的判据,雷诺输运定理,连续方程与应用,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与应用,微分形式的理想流体的动量方程(Euler 方程)和实际流体的动量方程(N-S方程),柏努利方程适用的前提条件及五种使用情况,柏努利方程的应用,一维流积分形式能量方程
4、相似现象及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相似理论,相似准则确定及常见的相似准则物理含义,近似相似计算
5、流动状态(雷诺实验)与流动损失分类,圆管中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动计算及沿程损失计算,湍流流动与雷诺应力,尼古拉兹实验与管内沿程损失计算,局部损失的产生与突扩局部损失计算,减少局部损失的措施,简单的串联管路计算
6、势函数和流函数存在的条件与定义,几种简单的简单平面势流,圆柱绕流
7、附面层三种厚度计算及物理意义,附面层特性,附面层分离判据及常见分离控制措施
8、声速、马赫数、马赫波、马赫角等基本概念,理想气体流动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三种状态参数计算,速度系数及与马赫数对应关系,流量函数特点及应用,冲量函数概念及其应用
9、膨胀波与压缩波的形成、特点与计算,膨胀波(压缩波)的反射与相交,正激波与斜激波的计算,斜激波密度比计算,斜激波的反射与相交
10、截面变化、摩擦、换热、质量添加等因素对管内参数变化影响规律,变截面管流计算,拉伐尔喷管工况与计算

二、传热学(35%)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综合传热方式。稳定导热基本概念;导热基本定律;导热微分方程。 一维稳定导热(平板,圆筒壁,变截面和变导热系数问题);通过肋片的导热;接触热阻。二维稳定导热的分析解法简介,数值解法简介;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集总热容法。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和图解法;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
对流换热的理论分析;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边界层微分方程;边界层积分方程;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与经验公式;相似理论;相似理论在传热实验中的应用。外绕壁面对流换热;管内流动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高速气流对流换热。
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基本概念;蒸汽凝结时的换热;液体沸腾时的换热。
辐射换热;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辐射角系数;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热网络法;气体辐射以及与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传热过程;复合传热;临界绝热半径;肋片效率

三、热工测量(15%)
测量方法,测量系统组成,测量误差分类,测量系统的静态指标;热电势组成,热电偶回路定律,热电偶的冷端补偿,电位差计测量热电势,热电阻测量方法,接触式测温误差分析,高速气流测温及恢复系数;压力测量的三类方法,液柱式、弹性元件、压阻式压力计原理,总压测量,静压测量;伯努利方程在流体测速中的应用,热线风速仪,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流量测量方法,标准节流装置及取压方法,速度式流量计(涡轮,电磁、靶式、涡街)工作原理,容积式流量计(腰轮,刮板)工作原理

811 普通物理 力学:质点运动的描述,圆周运动,相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功、动能和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质点系的功能原理,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质点系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定轴转动,力矩,刚体的转动惯量、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热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能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对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的应用,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
电磁学: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强度通量和高斯定理,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电容器的电容,静电场中的电介质,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静电场的能量;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磁场强度,有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自感应和互感应,磁场的能量。
振动和波动:简谐运动,一维谐振动的合成,平面间谐波的波函数,波的能量和强度,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光学:杨氏双缝干涉,光程和光程差,薄膜干涉,迈克耳孙干涉仪,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圆孔夫琅禾费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光栅衍射,光的偏振状态,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815 理论力学 1.物体的受力分析
力、刚体、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分离体,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力的投影,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理论。
3.平面任意力系
力线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简化理论,主矢,主矩,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物体系统的平衡,平面桁架。
4.空间任意力系
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理论,空间力系简化理论,主矢,主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重心。
5.摩擦
摩擦角与滚动摩阻的概念,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6.点的运动学
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
7.刚体的基本运动
刚体的平移及其特征,刚体的定轴转动。
8.点的合成运动
绝对、相对和牵连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9.刚体平面运动
平面运动的概念,平面图形上两点速度关系式,速度投影定理,速度瞬心法,平面图形上两点加度关系式。
10.刚体运动的合成
刚体平动与平动的合成,刚体绕平行轴转动的合成。
11.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12.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3.动量矩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4.动能定理
力的功及其计算,理想约束的概念。质点系和刚体的动能及其计算,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势能,机械能守恒。动力学基本 定理综合应用。
15.达朗贝尔原理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动静法的应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时的动平衡问题。
16.虚位移原理
自由度,广义坐标,约束方程,虚位移的概念,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用广义坐标表示的虚位移原理,广义力。
17.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
动力学普遍方程,拉格朗日方程及其应用。
18.机械振动基础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衰减振动和强迫振动,临界转速,隔振。
820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内容包括: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名词术语、发展史;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典型外作用;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列写;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零初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运动模态的概念;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的求法;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梅逊公式在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中的应用。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法则;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时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与计算;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输入引起的误差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稳态误差的计算;计算典型输入作用下,不同类型系统的稳态误差;扰动引起的误差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法: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主导极点与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图示法;频率特性的计算;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开环系统幅相曲线绘制;开环对数曲线绘制;由最小相角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求传递函数;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稳定裕度;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串联迟后校正网络的设计。
第六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差分方程的概念;差分方程的求取与求解;香农采样定理;Z变换定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求法;离散系统输出Z变换的求法;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知识点: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的绘制;用描述函数法判断非线性系统稳定性;自激振荡的判断、自振参数的确定。
第八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求解方法;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传递函数阵;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线性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性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性判据;可控标准型与可观标准型;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状态空间线性变换定义和性质;对偶原理和规范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设计状态观测器;传递函数的实现问题;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李雅普洛夫稳定性分析;李雅普洛夫意义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一法和第二法;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分析。
复试科目:595 航天技术基础 第1章 绪论
1.1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
1.2 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1.3 航天系统工程
第2章 空间环境及其对航天活动的影响
2.1 概述
2.2 空间环境对航天器运行的影响
2.3空间环境对结构和材料的影响
2.4 航天器充电与放电
第3章 航天飞行力学
3.1 概述
3.2 航天飞行器发射轨道
3.3 卫星运行轨道
3.4 再入动力学
3.5 行星际飞行轨道
第4章 空间推进
4.1 航天飞行的动力装置
4.2 火箭发动机工作原理
第5章 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5.1 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5.2 人造地球卫星的系统组成
5.3 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阶段
5.4 空间探测器
第6章 航天器姿态和轨道控制
6.1 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的任务
6.2 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的分类与控制系统的组成
6.3 卫星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
6.4 姿态确定
6.5 姿态控制
6.6 轨道控制
第7章 航天器热控技术
第8章 航天器电源
第9章 航天技术中的测控和通信
第10章 航天发射场和返回着陆场
第11章 航天任务分析
11.1 概述
11.2 任务需求分析和可行性论证
11.3 有效载荷
11.4 运行轨道选择与分析
11.5 星下点与覆盖分析


【相关阅读】
研究生招生专业索引
2015年全国各学校考研大纲汇总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http://bbs.kaoyan.com/f3p1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