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30505思想政治教育考研大纲

  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08]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60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0分
  科学社会主义4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分别为35分和45,共75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含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的环节;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涵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途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价值量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阶段;货币具有的基本职能;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所有制和所有权及两者的关系;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积累;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政党的概念;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垄断的概念、垄断组织的概念;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的曲折前进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主要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18]考试科目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毛泽东思想约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约80%
  (四)题型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分别为35分和45分,共75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能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重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过渡时期总路线。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及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评价改革得失的标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两型社会。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可能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