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传媒大学 > 考研经验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MFA拟录取经验谈


  (三)、艺术基础
  关于专业课,我觉得手里的资料很重要,可以不上课,可以不去买,但自己一定要培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还以我为例吧,我没上过任何培训班,在这也不可能给某某培训机构做广告,但是我手里有几家比较有名的培训班的资料,都是很久之前收集的了,慢慢地就会发现东西好多,尤其有的像辞海一样,捧在手里和融化在心里完全是两码事,所以我两次备考都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了梳理,许多案例也都是自己在梳理时写下的最新的,到了考前两个月,通常会再梳理一次,这一次重结构,因为内容理解后自己是可以随意发挥的。到了最后阶段,手里捧着的都是自己的东西,那些才是精华。
  艺术基础这门考试我觉得自己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导致最终的成绩说不上很优秀,尤其是第二年基本没怎么管这科(大家不要学我),这门课成绩高对于最后还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每年130+的人都很多。官方给的参考书是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和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这两本是要认真阅读的,尤其是彭的那一本,最后的梳理可以按那个结构自己扩充。除此之外,如果准备得比较早,希望大家可以多读一些艺术学相关的书,比如朱光潜的《谈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陈望衡的《艺术创作美学》等等,这些书就是培养一种对于艺术认知的感受,会让你渐渐地觉得自己所经历的考研原来是那么美的一件事。
  除了书本的东西之外,现在的考试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比如今年就考了名词解释“格式塔”,这个完全是心理学领域的知识,包括大题考了主旋律电视剧的相关思考,这些侧重影视部分的重点内容可以放在艺术综合里一起准备,反正就是告诉大家,考试题不可能完全是那两本书,像一些文学、传播学、接受美学、心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也要有所涉猎。

  (四)、艺术综合

  这门课我一直都觉得是用生命在作答,之前看到过一篇经验帖,说有的人准备了三个月就考上了,有个人考了三年还没考上,那是因为你看似别人三个月考上,其实在过往的二十多年里人家早就习惯了一种对待艺术和欣赏艺术的态度。我觉得的确如此,因为这门考试的很大部分都是你从来没遇到过的,或者是在备考过程中没有重点准备的,也惟其如此,这门课的考试才觉得异常地投入和过瘾。每年成绩公布后这门课都有很多费劲力气还成绩很低的人,可能因为他们太把考试当考试了吧。今年初试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根本就考不上,只想完整地把这段经历走过,但当我考完艺术综合回家的时候,真心觉得无论结果如何,自己的那种投入和享受已经胜过了一切。
  这门考试的题量会比艺术基础少,所以考场上不用刻意地去追赶时间,我倒是希望自己在发卷前的那一刻忘记所有的东西,用真实的自我储备作答。当然,这门考试的特色就是范围广,东西多,不看不可能,全记下来也不可能。由于名词解释占80分,之前一直都很重视这块,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看所有门类的所有内容,10月份的时候总结了《艺术学基础知识》那本书上几乎可以出名解的内容,这个总结不是把书本上东西照搬,有些书上不完整的部分还是要结合百度百科,或是其他理解来准备,每个名词解释200字左右,而且要有严谨地表述。比如,第一句话是概念,协奏曲是XXXX;第二句话是类型,协奏曲分为XX协奏曲、XX协奏曲和XX协奏曲;第三句话是特点,协奏曲一般怎样怎样,从怎样发展到怎样;第四句话是代表作家作品,著名的协奏曲有XX的《XXX》、XX的《XXX》等,即使书上不是这个顺序,也建议大家统一结构,一方面自己好记忆,另一方面老师会觉得你是个逻辑严谨的孩子。
  下面说一下大题,大题更加注重结构,如果你准备考研的时间比较晚了,那么请重点抠结构,没有结构一切都免谈,因为如果你理解了结构,内容是不用准备的,考场上随意驰骋就好,艺术基础的简答论述可以根据各个章节总结出重点的部分,艺术综合更加关注热点,比如今年考了《爸爸去哪儿》拍摄的多机位运用,遇到这种题那就是发挥你生命光芒的时候到了,考研之前一定要想想那些热点话题,会怎么考,答题结构是怎样的,比如我之前准备了春晚和真人秀节目的重点论述架构,虽然没考,但那种思考方式可以为你锻炼一种成文的思路。大题是最难把握的,当然也是分数高下的分水岭,考前一定要至少模拟一次,体验下具体答题的时间的统筹分配,至少无论怎样一定要全部答完。

  二、复试
  现在关注复试可能着实有点早,每个专业、方向的特点可能也千差万别,建议大家最好认识一两个本方向的学长学姐,在复试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复试流程吧。
  第一天:报到+体检。
  研招办的通知写着复试编号单号的这一天体检,双号的后一天,实际双号的去体也没人管,尤其是第二天有英语口语考试,大家都集中在第一天体检,排队已然快疯了,那天我是早上7点出的家门,地铁1号线从八角游乐园站到传媒大学,没想到一连站到了天黑,晚上19点吃的这一天的唯一一顿饭,不易啊。总结下来还是应该一早就去抽血,然后先做心电图和胸透(因为这两项人会越来越多),后面再去报到、体检其他项目就很easy了。
  第二天: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MFA各方向的考试是临近中午了,进去之后抽2道题,听力口语各一道,首先是听一段录音,回答三个问题,然后根据考官的提问说一段口语,口语部分根据专业可能题库会不同,新闻传播类的偏难,艺术类的偏生活,反正我是什么也没说出来,之前所有人都说张嘴就是60+,好一点就是80+,但我真的只得了40分,所以实践也证明这个不及格不影响录取。
  第三天:专业笔试。
  笔试考试统一是在1号楼,下午14:00-17:00,参考书目录研招办会在初试成绩发布后给出,各方向每年变化得应该不大。
  第四天:专业面试。
  各个学院自主安排,进去之后主要是自我介绍,说科研设想,抽提回答,老师提问,如果有作品可以在自我介绍之后示意老师是否可以播放,每个人5-8分钟吧,按考号排序(不是初试成绩)。如果初试成绩不理想,只有在复试笔试和面试上重点突破了,还是希望大家更注重初试一些,因为初试高分的同学复试也没理由就差,更何况复试来的都是全国的精英,纯指望复试逆袭风险有些大。
  第五天:同等学力加试。
  大部分人都不涉及,专科生考研和成人高考本科生会涉及同等学力的问题。

  三、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1、中传好不好考?学硕专硕哪个好考?
  (1)这要看什么专业什么方向,热门的专业固然竞争更激烈,比如中传影视方面的专业肯定是没那么容易,相对于一些理工科的专业也许会容易一点,如果是自己认定了的选择,那就用坚持和努力来化解这个问题,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学术型和专业型要看自己的兴趣和自身情况,像我英语这么差,考英语二还险些被淹没,学术型根本不用考虑,根据近几年的形势来看,专硕越来越火,竞争更激烈,也会有扩招的趋势。
  2、在职考还是辞职考?
  我是工作之后先在职准备了一段时间,又辞职备考的。在职考研压力会很大,心理和生理都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天工作忙了一天晚上还要熬夜看书,这需要非常人的意志力,所以我最终辞职了。但是辞职之后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时间大把大把的有,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强的斗志了,关键是自己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然后严格执行。我也知道有许多在职考上的同学,特别佩服。
  3、一战失败了要不要二战?
  一定要。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前辈都会让你结合自身情况来定夺,但我真心觉得如果自己已经付出了一年,那就不要放弃,除非你自己都否定了当初的选择。我两次考研的专业、方向完全一样,这是我最初的选择,我一直觉得考上不是一时的中奖,而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不能否认自己前面付出的努力。至少后一年的备考中你的能力储备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累加的。二战可能会面临生活的问题,面临别人的另眼想看,冷嘲热讽,但自己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慢慢就会觉得,做自己真的超幸福。
  不知道看帖子的有没有复试被刷的同学,我只想说,走到那个位置已经证明了自己真的很棒,就像我复试时遇到的很多同学都特别强,但是选拔性的考试终究会有人提前离开,至少对于我,如果今年止步复试,我一定有勇气和力量再战的。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