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师范大学 > 导师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余胜泉

 

  学术成果
  
  在各类杂志与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CSSCI收录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30多篇,SSCI收录论文1篇(published b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CI收录论文1篇,ISTP收录论文1篇。部分论文在国内产生过重大影响,参与编写教材5部、出版科普著作4本,学术专著2本,多媒体软件光盘4套。
  著作:
  1.《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与方法》,余胜泉、马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设计与点评——数学,余胜泉、王光生,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ISBN 978-7-5309-5300-6;
  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设计与点评——语文,余胜泉、陈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ISBN 978-7-5309-5300-6;
  4.《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设计与点评——英语,余胜泉、孙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ISBN 978-7-5309-5300-6;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库》(小学低年级段),孙众、马宁、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库》(小学中高年级段),陈玲、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库》(初中段),吴娟、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余胜泉、吴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9.《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研究优秀综合案例(上、下)》,何克抗、余胜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ISBN 7-89493-732-0
  10.《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研究优秀综合课例》,刘小明、余胜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11.《面向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秀课例》,杨晓勤、余胜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12.《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余胜泉、张建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13.《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师范学校教材),刘启明主编,编写第六、七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综合课例》,余胜泉、吴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
  1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余胜泉、林君芬、吴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16.《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编,编写第九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17.《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综合课例》,余胜泉、吴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18.《网络新生活》,大型信息技术科普丛书,一套5本,包括基础篇(《触网启航》)、教育篇(《学海网舟》)、娱乐篇(《交网情深》)、商务篇(《网市悠悠》)、上网速查篇(《上网一点通》),余胜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10
  19.《非线性编辑系统》,余胜泉、杨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1
  20.《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何克抗,余胜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
  21.《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三年制职业高中公共计算机课教材),何克抗,余胜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2.《计算机辅助教学》,何克抗主编,编写了有关Internet的部分的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3.《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计算机课教材),何克抗主编,本人编写了第三部分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4.《信息网络与教学》,黄荣怀、余胜泉,编写第六章至第十章,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5.《Microsoft TCP/IP网络互联》(译著),黄荣怀、张玉洁、余胜泉,负责组织翻译小组、第一稿的统稿工作,并翻译第九至十三章,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论文:
  1.《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程罡、徐谨、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4期,P6~12;
  2.《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余胜泉、赵兴龙,《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第8期,P33~40;
  3.《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余胜泉、程罡、董京峰,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3期,P3~15;
  4.《“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程罡、余胜泉、杨现民,《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27~36;
  5.《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余胜泉、杨现民、程罡,《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47~53;
  6.《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孙众、余胜泉,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第14卷6期.P84-88;
  7.《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 余胜泉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08/03
  8.《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8-05-10
  9.《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描述与促进策略研究》,梁文鑫; 余胜泉; 吴一鸣,教师教育研究 , 2008年 01期
  10.《面向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知识库系统的框架研究》,谢晓林; 程罡; 刘琦;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 2008年 04期
  11.《手持式设备让我们与古诗走得更近》,冉敏; 余胜泉; 刘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年 第1期
  12.《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ne-to-One Learning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m Education》,MinRan,ShengQuanYu,JunLiu,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 123-127
  13.《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ve Mobile English Learning Mode》, JunLiu ShengQuanYu, MinRan,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 60-64
  14.《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改善措施分析》,陈杰、陈玲、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2007/05
  15.《课外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06 ;
  16.《技术进入到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7/04
  17.《中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模式》,谢非、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2007/11,P79~83
  18.《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10
  19.《移动学习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应用》,余胜泉 信息技术教育 2007/08
  20.《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余胜泉,杨现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12期,P60~65;
  21.《 “一对一”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余胜泉 陈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P25~29;
  22.《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P12-25;
  23.《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
  24.《基于手持式移动技术的教与学》,余胜泉 刘 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3期,P9-10;
  25.《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余胜泉、刘军,《中国远程教育》, 2007年第5期,P64-69;
  26.《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误区分析》,吴娟、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P70~72+77
  27.《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余胜泉,《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9期特邀稿,P4~8
  28.《建设优质资源,保障信息化教学常规化》,陈杰、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9-10;
  29.《区域性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支持》,陈莉、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7-8;
  30.《教育技术服务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4-6;
  31.《城域网环境下多级分布式信息技术测评系统》,曹晓明、余胜泉,《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8期P57~59+P64
  32.《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梁文鑫、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P19~21
  33.《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the Rural Schools (MDEPRS)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Shengquan Yu,Minjuan Wang,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22, issue 4, page 273~283.2006;
  34.《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 陈莉,《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5期,P19~24;
  35.《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余胜泉、孙众,《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1期,P59-63;
  36.《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余胜泉、程罡,《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5期,P88~92;
  37.《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2期,P66 ~71 ;
  38.《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张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P56-59;
  39.《“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理念与策略》,余胜泉 张文兰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P5-10;
  40.《系统结构模式突破》,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第11期,P 19~20,
  41.《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11期下,P 60~62,
  42.《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P 18~23;
  43.《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余胜泉,马宁,《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11期,P14~19;
  44.《在线测试分析与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开放教育研究,余胜泉、李世亮、谢小林,2005年第11卷5期,P72~77;
  45.《农村远程教育深化发展的几个方向》,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八期,P9-12;
  46.An exposition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China’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Yu, S. Q., Wang, M. J., & Che, H. Y. (2005, Octob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4), 88-101。 (A leading journal indexed by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47.《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P50-56;
  48.《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5年第6期,P26-29;
  49.《校校通“应用为本”四方略》,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3期,P52-65;
  50.《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需重新定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2期,P58-61;
  51.《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余胜泉、陈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四期,P27-31;
  52.《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陈玲,《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P21~26+P41;
  53.《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一期,P7-8;
  54.《面向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路秋丽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一期,P75~79;
  55.《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开放教育研究,孙迪、余胜泉,2005年第2期:71-772CSSCI
  56.《从网络互连到应用互连——校校通的通途》,余胜泉、程罡,《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57.《教育资源管理新发展》,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
  58.《论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马宁,《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59.《教育信息化(2002)回顾与展望》,余胜泉、林君芬,《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期。
  60.《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3期。
  6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锋——“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回顾与展望》,余胜泉、吴娟、李文光,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三期;
  62.《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63.《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四期,该文获多次转载和多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何克抗主编,全国高等院校理科类公共计算机课教材)的引用;
  64.《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
  65.《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余胜泉,发表于《中国远距离教育》(现为《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第六期。
  66.《典型教学支撑平台的介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1.2
  67.《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中国远程教育》,2000.10;
  68.《学习对象开发工具设计》,陈天、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四期;
  69.《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孙众、余胜泉,徐凤君,《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三期。
  7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马 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一期。
  71.《适应性学习——远距离教育发展的趋势》,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72.《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林君芬、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二期。
  73.《Internet与我国教育的整合》,余胜泉,发表于《教育现代化》1999年第九期;
  74.《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余胜泉、刘宝艳、《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http://www.etc.edu.cn。
  75.《城域教育网的设计与实施》,王耀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五期;
  76.《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第六期;
  77.《网络课程评价》,朱凌云、罗庭锦、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7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余胜泉,《人民教育》2002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4期收录。
  79.《浅谈教育资源库建设》,罗庭锦、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第二期;
  80.《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1期。
  81.《大型企业如何导入E-learning培训系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8期。
  82.《企业E-hr、KM与E-learning应如何结合》,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0期。
  83.《如何应对加入WTO挑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2期。
  84.《国际国内网络教学质量认证》,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期;
  85.《SCORM:E-Learning的国际技术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4期;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