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考研经验

学神姐姐如何拿下北外高翻口译第一(上)

  【摘要】北外高翻口译是很多考研党心中梦寐以求的专业,对个人的基础要求也非常高。这篇文章的前辈来自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看她又是如何克服困难,在二战时逆袭北外口译第一的。

  我是二战党。

  一战初试总分321(翻译基础87,百科90,二外法语80,政治64),差国家线近30分。

  二战初试总分407(翻译基础126,百科127,二外法语91,政治63),复试88.1,初复试总分排名第一,拟录取。

  决定考北外高翻MTI是在大三下学期。大三下开的口译课初步了解口译,发现这个专业完美地结合了我喜欢的几样东西——语言、公共演讲和逻辑思辨,便想以后从事口译工作,但我出身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还是非翻译专业,路会走的很难,我需要更好的培训和更好的平台。那就考研吧,考口译。

  专业确定好,学校很容易就决定了。北外上外是最好的去处,因为个人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偏爱,所以选了北外高翻。

  北外高翻有两个专业,一个是同传,另一个是口译(也就是MTI),两个专业课程设置一模一样,区别就在于招生人数多少和学费高低。同传招人少,学费低,口译招人多,学费高。于是就想退而求其次,大不了多花一些钱,选择了竞争较小、看似更容易考的口译。

  第一年自己不知天高地厚,毫无意外地落榜了,痛定思痛之余,决心二战。

  三月份回学校准备专八,专八考完,就是各高校研究生面试。以前就听人建议考生前一年去观摩目标院校研究生复试,当然,我说的不是进考生复试的教室观摩,你也进不去,而是指在教室门外蹲守,见考生考完出来便上前说明来意,要联系方式,对方时间方便还可以现场就准备好的问题提问,诸如刚刚复述视译内容是什么,面试问了哪些问题,或者问一些英语基础如何(专四专八成绩,或是否考过人事部二三口笔)、初试准备时间安排和复习资料等等问题。到了高翻门口,发现另外四五个同一来意的人,都是来自北京或周边城市高校的大三学生,我从南方坐12小时火车来,算是最远的了。就这样,这次北外复试观摩之旅得到了一些推荐书单和资料以及好几个联系方式,和其中一个复试考生一直保持联系,在我二战初复试期间对我帮助很大。

  忙完毕业,六月底,在学校对面的小区租了一间小屋,只留了书和几套简单舒服的换洗衣物,一切和考研无关,可能会分我心的东西统统寄回了家,一切准备就绪,二战正式开始。

  初试:

  翻译基础

  翻译基础分两个部分:英汉短语互译和段落翻译。短语互译,背了《China Daily热词红宝书》、《英语笔译常用词语应试手册》(卢敏)、《跨考专业硕士翻译硕士英汉词条互译词典》,以及自己用笔记本抄写的当年1月份开始的China Daily热词点津和一周热词。短语互译这个部分,一定要复习初始就开始积累,每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碎片时间(我一般是在午休和晚上睡觉前看,既背诵又可催眠)背诵,不建议等到考前一两个月才开始,一来是内容很多,全都积压到后面容易心慌,二来是一轮不太可能完全记住,尽量多背几遍,建议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每天固定背诵量,做好标记,在1天、2天、4天、7天、15天、30天后重复。词条笔记我积累了厚厚一本,本子对半分,一边中文,一边英文,背的时候蒙住一边(蒙哪边是随意的,因为考试时,同一个词条,中译英英译中都有可能,所以要双向背诵),根据中英文说出译文,说不出来的用铅笔标记,背完一面回来复习巩固。词条互译这个部分很贴近生活,涉及领域极多,平时有心,就可以积累许多。比如今年考的“秋裤”,是我在看China Daily一周热词时偶然在边上的小广告中看到的,“chemical castration”则是之前看卷福演的《模拟游戏》里面剧情涉及,事后去查背景知识记住的,当初看的时候没有特意去记,这次考试看到这个词第一眼觉得有些熟悉但没反应过来,第二眼想起来之前在电影字幕见过,是“化学阉割”的意思,还有“海纳百川”,是我考试前一个月练习段落翻译时碰到过的,因为不熟悉所以特意记了笔记,第二天朗读背诵记了下来,考试时也写出来了。此外,北外从16年开始不公布以往真题了,这可能意味着以后的题目会有更大一部分比例的历年真题出现,只是一个预测,但至少从今年各科的考试来看是这样,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真题,历年真题的词条互译要单独总结,背的滚瓜烂熟。

  再说段落翻译。

  打基础阶段,听取别人的经验,采用最笨的方法——抄。用了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里面就短语、句子、段落的各种翻译技巧进行了叙述和例证分析,每一小节课后还有适量练习。这本书很简单,如果光是翻看,一天就可以看完,但我自知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要熟悉这些基本翻译技巧,我必须放慢速度,一个词一个词消化。于是准备了一摞线圈本,从书上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句子开始,用黑水笔先把原文抄下,下面用铅笔给出自己的译文,再下面用蓝水笔把书中参考译文抄下,然后对比分析,我的译文和参考译文差在哪里:参考译文哪个词哪个短语用得好?为什么我不会用?参考译文的逻辑结构做了什么调整?为什么这样调整?为什么我想不到可以这样调整?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都分点用红水笔写在参考译文下面。最后,再把原文或者译文中一些很好但我不熟悉不会用的表达用荧光笔做下记号,次日早上起来朗读背诵。就按照这样一个词一个句抠的方式做笔记,基本一天一小节,大概每天两到三个小时,到八月下旬啃完了这本薄薄的但内容饱满的小书。练完之后没有中断,立马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庄绎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全书共10单元,每个单元两篇中译英,两篇英译中,共40篇,我便安排一天一篇,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抄原文-翻译-抄参考译文-分析评价-标记好词好句,这样,到十月上旬,把这本经典的小绿皮也啃了下来,五颜六色的笔记满满当当记了三本厚厚的线圈本。

  基础的书学完,便开始巩固练习,这个阶段用的是外文社的《三笔实务配套练习》。本想用三笔实务,但觉得它文章太长,而配套练习长度更贴近考试长度,更易上手,练习量是每天一篇英译中、一篇中译英。到这里,我没有再抄原文了,练习模式缩减成了翻译-有选择地抄参考译文-分析总结-标记好词好句,并且不再用线圈本,而改用空白A4纸(因为考试答题纸也是没有格子的),尽可能不修改、整齐地把译文写下,但译文之间会留出一行字的距离,供书写批改笔记。到11月底,这本书也全部练完,密密麻麻都是字的A4纸也一张一张摞出了厚度。之前看经验贴的时候,有很多人吐槽这本书有纰漏,好些地方翻译错误。练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我还是坚持练完这本书。我认为这本书是官方出版,终归有好的地方,尽管有很多地方参考译文译的不好,甚至译错了,但是能够发现它的错误并想办法纠正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方式,从第一篇自己译文远远不如参考译文到最后自己的译文超过它不完美的参考译文,何尝不是一种鼓励和动力。

  这个阶段除了三笔,还用了韩刚的《90天攻克CATTI二级笔译》,书写的特别好,重点学习了翻译技巧讲解部分。此外还把这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双语版打印出来,一个词一个词研读,标记可能会出现在词条互译中的特色词(比如往年考过的“量化宽松”、“大部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自己不熟悉不会用的好词好句,分析参考译文对原文语言逻辑的处理方法和这样处理的好处并记在一旁空白处。政治类文本不是考察重点,但曾经考过,不可忽视。此外,历史文化类文本也是近年北外段落翻译的热门,比如16年中译英考孔子的生平介绍,和今年的长城介绍。关于这类文本,强烈推荐叶朗的《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和英文版相互对照看,叶朗教授和朱良志教授深入浅出,用寥寥数语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描写地淋漓尽致,令人赞叹,而后翻看其英文版,更是令人拍案叫绝,里面的地道表达,一些中文长句的绝妙处理,绝对值得所有翻译入门者研读学习。这两本书我是接着政府工作告看的,每天看一章,两个小时左右,中英文对比,也是标注特色表达和好词好句,以及分析译文逻辑结构处理并在旁做笔记。这本书看中文学习百科,看英文学习翻译,一箭双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段落翻译的中译英是长城介绍,而这本书中有一章就是专门介绍长城的,虽然不是考试原文,但内容大同小异,考试段落里的一些特色表达,如明长城、嘉峪关、碉堡等都在看这两本书时积累到了,还有一些中文句式的处理都曾分析总结过,因此今年让不少人叫苦不迭的段落翻译倒成了我的加分项。

  最后冲刺,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开始了练习历年真题,真题建议至少练习两遍,第一遍限时翻译,第二遍不限时,琢磨出能让自己满意的译文。12月份,翻译底子已经差不多,再练也不大可能出现质的提升,所以降低了强度,改成两天一练,保持翻译感觉就好,练完北外真题,还拿跨考教育的《英语翻译基础真题解析与习题详解》里和北外风格类似的别校真题练习,最后考前一个礼拜,还在网上买了六七套模拟题练手,翻译练习量一直保持到考试前夕。

  翻译基础用到的书:

  《ChinaDaily热词红宝书》

  《英语笔译常用词语应试手册》(卢敏)

  《跨考专业硕士翻译硕士英汉词条互译词典》

  《中式英语之鉴》

  《非文学翻译》(李长栓)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

  《三笔实务配套练习》

  《英语翻译基础真题解析与习题详解》

  武峰十二天系列

  《90天攻克CATTI二级笔译》(韩刚)

  2015年&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双语版)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朱良志)(中文版+英文版)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百科就三项,名词解释,小作文,大作文。

  名词解释由于去年过分轻视丢分严重,今年吸取教训,极其重视。暑假期间主要是整理历年名词真题和阅读百科书目。真题是15年北外还公布官方真题的时候拜托一个北外学姐帮我买的10到15真题集,共五本,汇集了各专业真题,但不提供参考答案。于是便自己百度搜狗查书总结,改了又改,整理出了每个词条100字左右的真题答案,手写抄下,按年份和名词类别整理成笔记,这一部分花了很多时间,但是这样整理分类下来,让我对北外名词解释出题模式和答题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看到再去看百科类书籍和学姐的真题词条,也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暑假阅读的百科书目有《2000个应该知道的文学常识》(杨谷怀)、《中国文化概论》(程裕祯)、《西方文化概论》(赵林)、《西方文化史》(庄锡昌)、《世界历史速读》(倪新玉)、《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林青松),了解基本内容,大概形成百科知识框架。本来计划自己根据这些书整理词条,但发现实在太耗时间,便转向各大考研网站经验贴,从两个往届学姐处买了两份现成词条集,一份手写扫描,另一份纸质复印稿,加起来有近两千个,每个词条50到100字,符合考试答题要求。词条大概分为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西方文学、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十多个类别,内容比较全,今年25个词条,涵盖了二十多个,今年一些生僻词条“热钱”、“寒食”、“《子夜》”等也有介绍。十月初开始背诵,我的背诵速度很慢,每天两三个小时,背30个左右,晚上洗澡时边洗边回忆,睡觉前眯了眼睛也会再次回忆当天背诵的词条,第二天背新词条前还会巩固复习。就这样,进度很慢,但重复次数多,因此记得很牢。到考试前夕,把所有词条都背过一遍,北外名词解释有出真题或真题延伸词条的惯例,因此真题重点背了三遍。

  小作文和大作文主要用的是北鼎的资料,包括历年真题参考范文和各类应用文及高考作文讲解,非常实用。今年的小作文要求写一篇商品说明文,是前几年的真题,我重点看过,还记了北鼎资料里的参考范文框架,没想到真的用上了。反倒是很多人推荐的《应用文写作》(夏晓鸣),类别很多,实例太少,所以看完印象不深,并无太大帮助,但还是建议翻一翻。

  大作文是从11月初开始准备的,用的还是北鼎的材料,它对各种主题和各种写作风格都进行了范文展示和讲解,还帮你总结了相应主题可以用的典故及名言,11月起,每天早上花一个小时朗读优秀范文,背诵典故和名言,还会总结记忆一些文章的框架,但是手有惰性,到考试前居然没有练过一篇大小作文,平时都只是看到题目在心里搭框架,不够脚踏实地,今年百科得高分,运气成分很大,因此不建议大家盲目效仿,还是尽可能脚踏实地练习,但求心安。今年大作文题目是“为了理想而选择”,文体不限。我避开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保守文体——议论文,写了一篇记叙文,写的是三个小故事,分别讲述一个军人为了参加阅兵仪式选择艰苦训练,一个农村母亲为了给儿女美好未来选择早起劳作,一个学生为了去理想院校选择挑灯夜读,开头结尾相互对应,以排比的形式用稍显浮夸的辞藻描述了理想为何物,最后点题,为了理想,人们愿意选择苦一点累一点。大概这样一篇,三个小故事的文章结构是我在大作文复习开始的第一天在北鼎材料中学到的,印象很深刻,没想到考试居然真的用上了。只能说,幸哉幸哉。但还是要重复那句话,今年百科得高分,运气成分很大,不建议大家盲目效仿,还是尽可能脚踏实地练习,但求心安。

  百科用到的书:

  《2000个应该知道的文学常识》(杨谷怀)

  《中国文化概论》(程裕祯)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

  《西方文化史》(庄锡昌)

  《世界历史速读》(倪新玉)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林青松)

  往届学姐整理的词条集

  《应用文写作》(夏晓鸣)

  北鼎复习资料

  (我是实习小编覃夜: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