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北研招网 > 武汉大学 > 考研经验

献给13考研人:有关文学类考研的目的性问题


  不知道是因为我是80后,你们有些人是90后的原因,我们在就文学考研问题上有许多的差异。关于要不要考研,为什么考研等许多问题上,我和许多同学之间不能达成共识。我在这里谈下自己的基本观点,接受交流和批评。

  在我考研的那会儿,我是不带有许多很强的功利性的,因为我本来就没有打算考上,我是把文学考研当作自己重新学习的一次机会。在我的大学前3年里,我感觉我没有学到什么的东西,在大三快结束的时候,我在想:我的父母含辛茹苦,送我上大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大学如果只是在这样浑噩地度过1年,我还不如现在毕业;大学里面已经是在“混”,到社会上了更要适应现实,那就只能更加浑浑噩噩下下去;我还什么本领都没有学到,那我在社会上将怎么样立足,只能被别人压榨宰割……无数的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加上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偶尔聊天,大家相同的感触,让我不能不有所行动,去改变现状了。

  改变,谈何容易?其实不过是一个自己的幻想罢了。大多数的老师,每天上课都在那里吹嘘如何适应社会,学识在现代社会是多么的没用。作为文科生的我,数学不会,理科的东西不会,只能在文科中选择突破了。我本科是英语专业,很多时候想把英语学好,但每当自己深入欧美文学时候,我都找不到中国作为参照。连自己国家都完全不认识的人,怎么样去学习西方文化,并有所见解。这是一个绝大的讽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西方的东西,却把自己的老祖宗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在每天学习外语,我们在职场中只要每每外语好便可旗开得胜,然而我们却可以完全忽视自己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简体字都快不知道咋么写了,跟不必谈繁体字;国家在政治体制的需要下,对国内的历史用遮掩的态度敷衍了事,害怕民众知道了真相,中国人又何以在中西学的对比去实现超越,真正有所成就?

  凭着高中学到的那点政治历史文化,我不懂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也学不好英美的东西。于是,我准备学点自己国家的东西。文学是一个切入点,可以通过文学了解政治文化历史哲学,再加上一直对文学的爱慕,我选择了文学考研。文学本身不是目的,多看基本深刻的书才是我的目的,而多看几本书不能漫无边际的看,因此我选择以文学考研为动力,考上当然很好,不考上也无所谓,在一个大家都在混的时代,我算是踏实的人了,等到11年3月份成绩出来,考不上我再找工作也不是很晚,我相信,如果仅仅需要谋得一份工作,我还是有这能力的;要靠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反正也没有多大的希望,那就考北大算了。这是我起初的想法。

  就这样,我踏上了我的文学考研路。当别人问我考什么学校的时候,我不敢告诉别人;当老师同学问我考什么专业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考中文,他们不解,觉得没前途,没钱途。不过一直以来很感激我的爸妈,不会在我人生选择上规定我一定要怎么走,他们给我充分的自由让我选择,他们一直以来的信赖和支持让我很是欣慰。文学专业研究生,的确因为它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不会像经济学、物理、电子产业的专业那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立马见效的利益,但正如蔡元培所说,表面上的无用,其实有着大用。文学的用处,只有我们自己能够体会,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高谈文学的用处,是遗世守旧,不必多谈。但对于这一群想要考研的人来说,既然选择文学考研,便要想好自己以后从事职业的方向,自己考研的目的,自己是不是能再接下来的八九个月中耐得住寂寞,不向比较诱人的工作或者利益低头,如果你根本就做不到,即使你考上,也会是痛苦不堪的。对待它,需要用不同于世俗的眼光,它的价值在于你自身,而不在其他。

  我的第一本考研书是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我是送2010年3月14号才开始复习的,这个我一直都记得比较清楚。在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我本科不是中文的,在看书的时候,总是能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所以学习过程是相当愉快的。在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总是能看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占据了文学史的大半江山,当时就对此肃然起敬,心想,这些人在20几岁的时候,跟我们现在也差不多,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我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作家诗人。带着对这些作家的追寻和疑问,现代文学的复习还比较顺利。然而文学史的书写,终究是只是一家之言,对于一个作家或者作品的提及,服从于编著者理论建构体系,对于有的重要的知识,有时候也就一笔带过,所以每天看文学史的复习是及其不科学的。对于此,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大量与《现代文学三十年》相关作家作品的材料,特别是一些最重要的原著作品,再结合一些论文,通过几遍的复习大致也就掌握了。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