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北研招网 > 武汉大学 > 考研经验

梦想照进现实:记我的武大考研之路



  考研公共课之政治
  
  由于高中时学过政治,所以政治复习得较晚,之前都是搜集一些资料,根据前辈们的使用心得,确定政治复习阶段的用书。大概等到九月底才开始看政治,在网上买了一本政治大纲解析和肖秀荣1000题作为政治前期的复习资料。每天看两个小时政治红宝书,之后就是做题。老肖的书题量很大,有些题也超纲,尽管有些瑕疵,但相对于其他的政治习题资料,还是很好的,做完肖1000题上的选择题后,开始有意识地背诵一些政治原理。之后买了老肖的那本形势与政策和当时世界政治与经济,对于10月份之前的时事有了较深的印象,并开始背诵当代部分的大题。老肖的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当代部分的大题,从中美、中俄、中欧中非等大国关系到世界格局、联合国改革、金砖国家、文明多样性、争端问题(贸易争端、南海问题等)、中国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等,我花了很多时间准备了很多题,老肖等名师考研预测这部分大题很可能是考中国崛起与和谐世界,但结果都错了,最后考的是国家形象文化传播问题。这里我建议大家复习这部分时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记一些普遍性的知识点在考场上临场发挥就行。时事部分一般的参考书都在十月份就出版了(老任的书好像是11月份出版的),所以之后的时事只能通过网上查看一些考研政治老师的博客了解,事实上老肖在讲座时谈到之后的两个月的大事只有戛纳峰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等几个重点,所以对于12月的时事我根本没有关注,以为不会考,谁知今年考的时事部分多选题竟然是12月份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德班大会,害得我这道题答错了,丢了两分,这也提醒大家要适当注意考研后期(特别是12月份)的重大时事。
  
  之后就是狂背阶段了,这阶段我使用资料是老肖的核心考点预测,这本书按照选择题和分析题来编排考点,重点部分还有黑体字标出,编写权威,重点突出,非常适合背诵,每天上午我基本上都在背诵这本资料,特别是背熟了一些自己认为很可能考的分析题知识点。这段时间我还买了任汝芬的政治真题,分析了历年政治真题的解题思路。
  
  最后自然到了12月下旬了,在学校的书店里买了肖四和任四,作为预测题背诵,还借看了同学买的蒋中挺五套题、启航二天二十题、启航五套题等押题资料。个人感觉这些资料中最好的是老肖的最后四套题,虽然分析题给出的答案太长了,但确实能压中几题。这段时间是政治最后冲刺期,大家切不可完全相信辅导机构的内部押题,也不要完全依赖这些押题资料,而是应该结合这些资料,重点背诵一些知识点。我在背完肖四后,还抽时间又把核心考点预测回顾了几遍。
  
  12年的政治选择题部分比较难,我也花了很多时间比较甄选,考完后对完答案,发现自己单选错了三个,多选错了两个,客观题部分得了41分,分析题做的还行,只是第一道哲学部分的大题答得有些偏。
  
  考研之专业课
  
  总分三百分的专业课是王道,也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但从今年的实际情况看,由于专科课太难,正是公共课成就了我)。武大行管的专业课列出了五本参考书:专业课一是公共管理学,黎民的《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还有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专业课二是综合知识(含西方行政学理论、国家公务员制度、政策科学):丁煌的《西方行政学说史》(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李和中的《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胡象明的《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暑假之前就把这几本书都看了几遍,其中丁煌的西史是我大二时学的一门专业课,印象比较深。胡象明的书在卓越亚马逊、当当上都买不到,最后还是托武汉的同学帮忙才买到。
  
  之后在网上买了一份学长手中的专业课讲义,讲义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年真题、公共管理学和综合知识部分的讲义、模拟题等。分析了历年武大行管专业课真题,我发现:从2006年起武大行管的专业课一就没有考过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而综合知识部分因为考点分布在三本书,加上这西史和公务员制度内容较多,所以我把专业课的重心放到了专业课一上,力求把黎民的公共管理学吃透,另外综合知识尽量争取优分。
  
  黎民的书考点很多,几乎每个章节都考过,我也没有做笔记,直接按照讲义内容补充背诵。至于陈振明的那本书我只是暑假时看了几遍,根本没有留心背诵。这样的复习策略也导致了专业课一的失败。
  
  至于综合知识部分的复习,西史也没有做笔记,补充完讲义内容后,直接背诵,而公务员制度和决策理论这两本书讲义上没有给出详细的笔记,只是简单的罗列了可能考到的考点。8月底后我开始在一个笔记本上写这两本书的笔记,决策理论部分内容较少,而公务员制度内容很多,不仅有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沿革还介绍了港澳台的公务员制度,而且再分章节论述公务员分类、录用、考核、培训、监控、社保等制度时还穿插了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记得很辛苦。
  
  做完笔记之后就是理解和背诵了,先分章节背诵黎民的公共管理学,黎民的书调理非常清晰,背起来也很顺畅,很快就把十几章内容背完了。接着背诵综合知识,综合知识部分的背诵绝对是对我们考研人记忆里的一种考验,西史的晦涩、公务员制度的庞杂让我一度深感头疼,只是决策理论比较简单。这时候,我往往是根据自己对考点的理解,拟定了一份很长的专业课提纲,看着纸上的问题,在脑中回忆答题的要点,若是有所遗漏,就急忙翻课本,用红笔在问题上做上标记,并写下遗漏的要点,警醒自己。等到了12月底,感觉黎民的书已经背得近乎烂熟了,决策也差不多,西史和公务员制度的重点内容也比较熟练,满心期待得奔赴考场。
  
  8号上午考公共管理学,一看试题,我就傻眼了,反制法则、传统预算制度在评价时的困难、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的研究途径这几道题着实让我非常震惊,因为黎民的书上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震撼一会儿之后,我马上沉静下来,结合自己这几年对行管专业知识的理解,现编答案。走出考场,有种心碎的感觉,原本这门课是我考研准备最充分、耗时最多的科目,之后估分,我估计如果老师手下留情,只能答110左右。
  
  下午是综合知识,试题也很意外,特别是决策理论考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于控制决策消极行为的作用、发现问题的程序与方法。从12年武大行管专业课的试题可以窥知:专业课一更加注重公共管理学与管理学的交融,也开始涉及到陈振明书上的知识点,而专业课二开始注重分值在三本书上的重新分配,适当降低西史所占的比重、加大决策理论部分的分值也是一大趋势。这无疑加重了我们的负担。考完专业课之后,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公共课上了,结果还不错。
  
  不得不说,今年武大行管的专业课很难,考完之后论坛、群里都一片炸锅,哀嚎遍野,许多网友都说败在专业课上了,可能最高的也只有230,确实是很变态。正是因为专业课如此之难,导致了考生的分数普遍不高,11年一些有390、400多的强人,今年最高的也只有386。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行政学原理:丁煌主编《行政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4333515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