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北研招网 > 武汉大学 > 导师介绍

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导师介绍:蔡守秋


  ►代表性论文
  《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法学研究》1981年第3期)、《环境权初探》(《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国际环境法的现状》(《法学研究》1982年第2期)、《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法学评论》1997年第1、2期)、《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新──以环境资源法学为视角》(《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第三种调整机制──从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资源法角度进行研究》(《中国发展》2004年第1、2期)、《论追求人与自然谐相处的法学理论》(《现代法学》2005年第6期)、《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社会的法学理论──调整论》(《河北法学》2006年第10期)、《关于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的总体构想》(《东方法学》2008年第3期)、《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河北法学》2008年第3 期)、《欧盟环境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现代法学》2009年第4期)、《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教育的发展》(《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生态法学方法论的要点》(《清华法治论衡》2010年第13辑)。

  ►代表性著作
  《中国环境政策概论》(1988年)、《国土法的理论与实践》(1991年)、《环境行政执法和环境行政诉讼》(1992年)、《环境外交概论》(1992年)、《环境法教程》(1995年)、《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1999年)、《环境资源法学教程》(2000年)、《当代海洋环境资源法》(2001年)、《欧盟环境政策法律研究》(2002年)、(2003年)、《国际环境法学》(2004年);《环境资源法教程》(2004年第一版、2010年第二版)、《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2003年)、《生态安全、环境与贸易法律问题研究》(2005年)、《河流伦理与河流立法》(2007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律问题》(2008年)、《环境政策学》(2009年)、《环境法案例教程》(2009年)、《新编环境资源法学》(2009年)、《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上下卷)》(2009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荣誉奖项
  《关于我国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立法及其理论研究(一组论文)》(1985年),1986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关于环境保护制度立法研究(一组论文)》(1987年),1989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环境政策概论》(1988年),1991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环境外交概论》(1992年),1995年获武汉大学第七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论建立中国式的源削减法律制度》(1995年),1998年1获武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1998年),2001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1999年),获司法部2002年优秀成果三等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2000年),获2002年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材奖;《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2005年),获中国法学会2005年优秀法学成果三等奖;《环境资源法教程》(2004年),2006年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三等奖;《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2003年),2007年获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生态安全、环境与贸易法律问题研究》(2005年),2007年获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建设“三型社会”的法学理论(系列论文)》获第六届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湖北省环境法治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武汉法学》2007年第2期),2009年11月获武汉市法学会第七次法学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