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同济大学 > 考研经验

工科女的坚韧-同济桥梁专业考研心得(专业课篇)

  大概花了一个月,把于玲玲里面上册的内容搞定之后,结构力学的任务完成得较多,开始担心材料力学了,只好把结构力学下册先放一放,开始看材料力学的教材,用的正是航天航空研究部编写的那本,一样,也是先看知识点,再做例题,再做每章后面的习题。
  材料力学比结构力学好学多了,除了计算得复杂一点,根本没有难度,而且历年试卷上面考到的材料力学题目很常规,都是那么几道:扭转(一次超静定),超静定杆件拉压计算,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压弯扭组合计算。
  "能量法"和"压杆稳定"是选做题,一般比结构力学的"弯矩分配法"或"矩阵位移法"简单,所以我们一起备考考同济的都商量考试的时候选做材料力学的题目。
  复习的时候,重点对待这几块,就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光做课后习题不行的,这时候,顾志荣吴永生编的《材料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就该上场了。这本书有一个缺点,就是弯矩图正负的规定与教材相反,前面结构力学作弯矩图已经养成的习惯,来看这本书会有些怪怪的感觉,需要忽略,别计较这个细节了!
  顾志荣的这本我没有写完,只是从头到尾看完了,很后悔。这本书是对材料力学复习产生质的飞跃的一个关键,必须认真对待。
  把材料力学搞完,距离考试就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这时候我又放下材料力学开始看结构力学下册教材,并同时把于玲玲上面的关于下册的内容搞定。
  前文说过,下册的重点是"结构动力学",这部分每年必单独出一道大题,搞定了这部分我就放心了。至于"弯矩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内容又多又杂,出题者只要设一个障碍我们就会栽,运气不好可能还失掉全部得分。所以这部分只是把概念搞清楚,会做常规的题就OK了,不必钻牛角尖自讨苦吃。
  这里补充两点:一、结构力学上册的位移法里面有一种"剪力静定杆"是同济真题爱考的地方;二、上册里面关于"拱"的部分可以不看,从来没有考过!
  然后我就开始"查漏补缺"的环节,随机挑选徐新济的"结构力学解题指导"上面的题目来写,并一边开始着手写历年真题,真题是01年到13年的,除了13年的是回忆版,其他的都还好,里面似乎有几套没有答案,也没关系,我们有几十个考同济的研友,每人做一次,然后大家来对答案,大家做的答案相同的就算做"标准答案"了,做出不相同的结果的题目就拿来讨论,这样一来,真题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虽说13年的真题是回忆版,一点也不会影响我们,原本13年的题目出得略简单,我一个二战的学长很不屑的说,13年的题目出得很没有水准,汗。。。。。。不过这话却有道理,不然怎么13年那么多专业课考130+的,这也使得13年的总分400+都不算高分,都有很大的被刷的可能!
  在07年以前,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是分开考的。我的手里有16套真题,我以每天一套的速度做真题,07年以前的真题就当做练习来做,07-12年的就掐时间写了,3个小时。每次都刚刚好甚至嫌时间不大够。模拟题做得还算好,记得离考试只有5天的样子,我写到了12年的真题,12年的真题没有答案。就约了那个二战的学长一起,用3个小时写12年的题目,各自写,当成一次模拟吧,然后一起对答案订正。我们差不多同一时间写完,我比他略差一点,但是我们都没有超过三个小时就写完了。
  对答案的时候发现90%的题目我们算出的答案一模一样!算得不一样的题细细检查发现是我粗心或者他粗心算错,但过程也是非常一致!要知道,我们做题的过程完全相互独立,严格按照考试程序把答案写在A5的白纸上。他应该是第二次做这套题了,但我在此之前没有看过12年的题目。
  对完答案之后我们两个都很开心,12年的题目不简单,算是比较常规的题目,当时我们估算我们两个怎么都有135+的得分吧!以这种水平上考场绝对没问题了。
  不得不说,自测是检验复习效果最直接也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最后我的专业课考了110+,在今年大家考的情况看来,110+算比较理想的分数了。当然也有考130+的,但是比较少见,今年有很多人都只考了100分上下。这也使得今年同济专业课的复试线是90分。今年以前的好几年都是100分。
  查成绩那天看到自己专业课只考了110+有点吃惊,因为我觉得我至少能考130以上的,后来又和周围考同济的研友交流,发现大家的专业课都不高,这才平衡了一些。但还是不相信只考这么一点分,同济出初试成绩之后有一个成绩复查的程序,我就把我要复查专业课的邮件发过去了,可惜到最后还是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我的卷子是否判错的回信。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