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辽宁研招网 > 沈阳建筑大学 > 专业介绍

沈阳建筑大学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是沈阳建筑大学首批获一级学科授权学位点之一,涵盖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点,这三个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材料学学科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被列为建设部重点学科,2008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9年和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科研平台有: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实验室——国家建设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型建筑材料制备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三大支撑学科之一。
  该学科已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包括:“严寒地区混凝土高性能化 ”、“生态建筑材料”、“节能建材与新型墙体材料”、“功能材料加工制备与性能研究”等 。
本学科拥有用于培养本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大型仪器设备,如X-射线衍射仪、差热天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压汞仪、导热系数仪、氯离子渗透性测定仪、接触角测定仪、电化学工作站、热机分析仪等。
  该学科科学研究活跃。近年来,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及各类横向研究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辽宁省技术发明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14项,获专利授权19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80余篇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目前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3200余万元。
学科研究方向之:生态建筑材料
  本研究方向直接与工业废渣高技术开发这一国际前沿课题相接轨,着重解决区域性工业废渣的再生利用、建筑材料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强调材料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与地方工程实际及生态环境相适应。注重粉体活性的测试与评价,结合多种理论手段深入探索粉体特征与活性的关系,探索材性机理,为工程中按指定性能设计制作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注重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与工业化开发。结合东北地区环境和工业特色,研究金属尾矿、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工业废渣的工业化利用。在生态化建筑材料方面结合辽宁区域特点,研究北方海域生态混凝土人工渔礁、海岛贝壳污染、建筑景观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探索灰渣微晶玻璃物化机理、粉体分形特征测试评价、超细灰渣高表面能、高火山灰活性、高密实充填性、高抗渗、高流变学特性、微量元素在混凝土中对海洋褐藻附着生长等,在探索材料性能的基础上,与工程有益结合,实现高性能材料的工艺条件和配套技术。
  生态建筑材料研究方向学术团队开展该方向研究已有20年,重视理论研究,尤其是材料的形成机理和破坏机制的研究,在区域性灰渣材料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独创性,重视与国际接轨。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细粉煤灰分形特征及应用机理研究”,辽宁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金属尾矿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国家外专局项目“清洁生产在水泥中的应用”,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村镇生物质建材的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8项,横向课题14项,已鉴定项目2项为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际先进水平。“复合型喷射水泥”成果获2005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获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三等奖;“金属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成果获2006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粉煤灰陶粒高性能化及其应用研究”成果2006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海洋混凝土工程生态化、高性能化建造技术”成果获2005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三等奖;“粉煤灰复合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成果获2007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金属尾矿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 成果获200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

  研究方向

  学科研究方向之:严寒地区混凝土高性能化
  混凝土工程高性能化、高功能化是国际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的热点。严寒地区混凝土工程的高性能化也是国际寒地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探索严寒地区混凝土材料损伤机理,实现高性能化、高功能化是解决严寒地区混凝土工程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方向结合东北的北方区域特征,重点研究“严寒季节若龄期混凝土高性能化(冬期施工关键技术)”、“公路工程混凝土高耐除冰盐剥蚀”、“北方海域工程高耐海水冻融”、“高腐蚀、高冻融交互影响特殊环境中混凝土材料的高耐久性”、“北方地区景观、透水混凝土耐久性”等难题。开发严寒地区混凝土工程的高质量建造技术。探索“冬期施工水泥技术及外加剂技术及作用机理”、“高腐蚀介质和冻融共同作用下的高性能混凝土制作及寿命预测”、“景观彩色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高耐久性”。为寒地工程中按指定性能设计制作高性能混凝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施工配套工艺提供技术保证。
  严寒地区混凝土高性能化研究方向学术团队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盐湖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与使用寿命预测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混凝土材料分形特征测试评价及高性能化最优设计”,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抗盐渍侵蚀建筑材料与技术研究”、西部大开发课题“察尔汗盐湖抗腐蚀电杆”,国家外专局项目“低温条件下混凝土冻害机理与预防”,辽宁省教育厅省高等学校创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低温条件下幼龄期混凝土的冻害机理及防护研究”, 辽宁省科技厅项目“混凝土超速凝剂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10余项。“低温条件下幼龄期混凝土冻害机理及防护研究”成果2009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粉煤灰复合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成果2007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一种混凝土水化控制方法” 成果2007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00篇,其中,SCI、EI检索20篇。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