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大学 > 专业目录

2016年上海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上海大学2016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025100金融
  从1994年开始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招收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已有21届硕士毕业生。本硕士点所在的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MBA)授权办学点。本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研究资源丰富,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20人,中、青年教师超90%具有博士学位,多人有海外留学背景。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地方以及企业委托项目,有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经济期刊上发表。
  学院在上海地区有广泛的实习基地,聘请金融实务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条件。
  本专业旨在培养以现代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现实经济运行为目标,以现代计量经济学、互联网科学为基础的实用性高素质人才。在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本专业着重训练学生的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管理技能,培养从事金融实务的高质量人才。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供给学生高、精、实的课程学习的同时,学院与交通银行、外汇交易中心、某些证券公司等重要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毕业生去向主要在政府部门、银行、证券、金融期货、信托或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分析与实际操作工作。
  研究方向:
  01.金融投资(含证券、投融资体系等)
  02.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
  03.商业银行运营管理
  04.商业银行管理
  05.证券投资
  06.金融机构与金融政策
  其中01-03方向在经济学院培养;04-06方向在悉尼工商学院培养
  指导教师:
  经济学院:
  01方向:殷凤、倪中新教授,桂詠评、黄学庭、祝波、王时芬等副教授。
  02方向:应益荣、唐豪教授,李武、赵贞玉、杨奇志等副教授。
  03方向:王国松教授,李双、朱立芬、唐葵等副教授。
  以及金融行业兼职导师20名。
  悉尼工商学院:
  何众志教授、李双副教授、毛雁冰副教授、李文宏副教授、方慧副教授、计志英副教授、吴军副教授的、贾利军博士等多位导师。
  招生人数:67(经济学院)+21(悉尼工商学院)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3数学三
  4.431金融学综合
  5.国际金融实务(经济学院复试科目)或货币金融学(悉尼工商学院复试科目)
  备注:
  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人员。

  025400国际商务
  本硕士点依托的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MBA)授权办学点。本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研究资源丰富,专职教师近60%拥有高级职称,正教授9人,副教授10人;专职教师近70%具有博士学位,31%具有实践经验,多人有海外留学背景。本专业教师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地方以及企业委托项目,有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此外,本硕士点聘请了企业、政府等实务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7人担任兼职导师,拥有多个实习基地。
  上海大学国际商务硕士专业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培养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晓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本专业将把职业伦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道德、有修养、能负责的公民和专门家。
  本专业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论文撰写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修满学分、完成国际商务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获得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突出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吸收国际商务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确保一定的实践环节学时数和学分。
  研究方向:
  01.国际商务环境
  02.国际贸易(含营销)
  03.企业跨国经营
  指导教师:
  01方向:唐豪、王建华、何树全等教授,董勤、程铭等副教授;
  02方向:沈瑶、殷凤等教授,孙赫、杨玲等副教授;
  03方向:董有德教授,韩太祥、马丽娟、王学斌、詹宇波等副教授,
  以及实务部门兼职导师15名。
  招生人数:37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3数学三
  4.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5.国际商务理论与政策(复试科目)
  备注:
  本专业欢迎有志于从事国际商务领域工作的人员报考。

  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以特定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等方面需要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人才及管理人才。
  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大学法学院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法律金融学、知识产权管理等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一支以全国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高层次人才为骨干,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和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一、培养目标
  上海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针对我国,尤其是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同时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实务经验,能够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招生人数、学制、学费
  我校2016年拟招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55名,学制3年,学费20000元/年,面向全国招生。专业代码: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
  三、入学考试
  1.考试科目
  “法律硕士联考”的初试科目共四门:
  法律硕士(非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2.初试
  初试时间在2016年1月(具体日期以教育部的通知为准),地点由各报名点指定。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定。
  3.复试
  复试时间约在2016年的4月上旬进行,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计划招生规模的120%左右。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外语(包括笔试、听力和口语)及综合能力。复试方式为面试与笔试相结合。复试的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四、资格审查与体检
  我校将在考生复试报到时对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不符合报考资格者不予复试。考生复试时应按我校规定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见我校复试通知。
  五、录取
  为了录取适合读法律硕士并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考生,我校将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宁缺毋滥,保证质量”的原则,综合考察考生的整体素质,择优录取。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法律硕士录取类别为:自筹经费(培养费自负)或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
  六、户口及档案关系
  在学期间,委托培养研究生不调档,不转户口,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委培单位工作;自筹经费脱产班的研究生,其户口、人事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转到上海大学,毕业后按国家就业政策进入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委托培养研究生。相关情况须在复试时以书面形式向研招办说明。
  七、联系方式
  1.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21)66133763传真:(021)66132245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A楼420室
  邮政编码:200444
  2.上海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电话:(021)66136356(传真)
  网址:http://www.law.shu.edu.cn/E-mail:jiangxiaoshuang8@163.com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BJ202室
  邮政编码:200444

  035102法律(法学)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以特定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等方面需要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人才及管理人才。
  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大学法学院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法律金融学、知识产权管理等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一支以全国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高层次人才为骨干,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和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一、培养目标
  上海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针对我国,尤其是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同时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实务经验,能够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招生人数、学制、学费
  我校2016年拟招收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5名,学制2年,学费22000元/年,面向全国招生。专业代码:法律硕士(法学)035102。
  三、入学考试
  1.考试科目
  “法律硕士联考”的初试科目共四门:
  法律硕士(法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2.初试
  初试时间在2016年1月(具体日期以教育部的通知为准),地点由各报名点指定。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定。
  3.复试
  复试时间约在2016年的4月上旬进行,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计划招生规模的120%左右。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外语(包括笔试、听力和口语)及综合能力。复试方式为面试与笔试相结合。复试的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四、资格审查与体检
  我校将在考生复试报到时对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不符合报考资格者不予复试。考生复试时应按我校规定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见我校复试通知。
  五、录取
  为了录取适合读法律硕士并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考生,我校将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宁缺毋滥,保证质量”的原则,综合考察考生的整体素质,择优录取。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法律硕士录取类别为:自筹经费(培养费自负)或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
  六、户口及档案关系
  在学期间,委托培养研究生不调档,不转户口,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委培单位工作;自筹经费脱产班的研究生,其户口、人事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转到上海大学,毕业后按国家就业政策进入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委托培养研究生。相关情况须在复试时以书面形式向研招办说明。
  七、联系方式
  1.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21)66133763传真:(021)66132245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A楼420室
  邮政编码:200444
  2.上海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电话:(021)66136356
  网址:http://www.law.shu.edu.cn/E-mail:jiangxiaoshuang8@163.com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BJ202室
  邮政编码:200444

  035200社会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硕士(MSW)系国际通行的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社会工作的实务人才。本系MSW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充分掌握和熟悉我国社会政策以及社会服务机构运作过程,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管理和研究能力,并能够努力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实务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系MSW专业学位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包括课程、专业实习、论文等。学员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01.公共卫生与健康社会工作
  02.社会政策及其评估
  03.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指导教师:
  李友梅、张文宏、仇立平、张钟汝、范明林、刘玉照、耿敬、彭善民、陆小聪、翁定军、张海东、孙秀林、杨锃、阳方、汤艳文、袁浩、华红琴、王亚芳、程明明、刘春燕、金桥、沈瑞英、钱海梅、杨红伟、盛智明、黄苏萍、陈蒙。
  招生人数:4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31社会工作原理
  4.437社会工作实务
  备注:
  1.实行弹性学制,上课时间和地点根据考生性质作相应安排,在职者主要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
  2.学习年限2—4年。应届毕业生可享受奖学金资助性减免。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一)
  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际交流资源丰富,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已经在美国、爱尔兰、土耳其和泰国开办4所孔子学院,每年派遣20名左右研究生出国工作,担任汉语教学志愿者。
  上海大学中文系成立于1979年。从1997年开始即设有对外汉语专业,到2001年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设立,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积累了比较丰硕的、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实践性、国际化、复合型、高规格的办学特色。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上海大学文学院从2011年起,招收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生。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简称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既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又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同等条件下,复合型人才优先考虑录取。
  研究方向:
  01.汉语国际教育
  招生人数:3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54汉语基础
  4.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5.面试:普通话、英语口语、综合素质和教师潜质(复试科目)
  备注:
  联系方式:上海大学中文系办公室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021)66133310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二)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以培养国际汉语教师为主要目标。面向世界各国高水平汉语教师的需求,培养精通汉语言知识与技能、熟悉了解中国文化、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本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又掌握坚实的汉语言理论基础、中国文化知识和技能,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交流学院是上海大学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积极实践国际化发展战略,以推动留学生事业发展为抓手、以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为平台,本着“交流、融合、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努力构建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的良好环境。目前,上海大学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美国、爱尔兰、土耳其、泰国和巴林开办了5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办公室(与国际交流学院合署)负责协调工作,海外孔院为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地。
  从2003年起,学院开始招收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目前设汉语言文化和经贸汉语两个模块。学院拥有一支长期进行留学生教学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钻研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且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教学经验;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跨学科要求,国交学院的教师专业结构分布合理,语言学专业19人,文学、文化专业8人,在语言学理论、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中外文化比较等领域有较深入研究。
  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热爱中国语言和文化,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和中外友好交往工作的人员。
  学习方式与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研究方向:
  01.通用汉语国际教育
  02.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03.汉语国际教育测试
  指导教师:
  国内导师:姚喜明教授、曾桂娥副教授、常峻副教授、吴卸耀副教授、倪兰副教授、张少云副教授、朱焱炜副教授等。
  海外导师:唐力行(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修华静(美国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阚怀未(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义(土耳其海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淑芬(美国密西西比大学中文旗舰项目负责人)、沈睿(美国莫豪斯大学中文项目负责人)、王怡(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校区中文系主任)等。
  招生人数:3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54汉语基础
  4.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5.面试:普通话、英语口语、综合素质和教师潜质(复试科目)
  备注:
  联系方式: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招生办公室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延长路149号
  邮编:200072
  电话:(021)56331839;56331820
  传真:(021)56333187
  电子邮件:cie@mail.shu.edu.cn;apply1@oa.shu.edu.cn
  网址:www.cie.shu.edu.cn

  055101英语笔译
  翻译硕士(MTI)是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我院翻译硕士教学采用互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项目翻译、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学员应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可申请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程序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
  研究方向:
  01.英语笔译(文学翻译;应用翻译;典籍翻译;商务翻译;口译)
  指导教师:
  朱振武、傅敬民、周平、谢之君、庞好农、肖福寿、唐青叶、冯奇、庄恩平、尚晓进、王晓元、朱巧莲、张强等。
  招生人数:82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11翻译硕士英语
  3.357英语翻译基础
  4.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5.英汉互译(复试科目)
  备注:
  只招收本科毕业生。

  055105日语笔译
  日语翻译硕士(MTI)旨在培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日语笔译人才。
  日语翻译硕士教学采用互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项目翻译、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日语系丰富的实习基地优势,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应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可申请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程序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
  研究方向:
  01.日语笔译(文学翻译;商务翻译;会务翻译;典籍翻译)
  指导教师:
  董永杰、张秀敏、余弦、王颀、赵莹波、李晓光、常志斌、周萍等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13翻译硕士日语
  3.359日语翻译基础
  4.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5.日汉互译(复试科目)
  备注:
  只招收本科毕业生。

  055200新闻与传播
  上海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家2006年设立的,现有教授13名,兼职教授23名,副教授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20名,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30多名。目前共承担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项目5项,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保持学术交往,互派学生和老师。本学科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6项。
  研究方向:
  01.全媒体新闻
  (该方向在注重融合媒体新闻生产的基础上,分为印刷媒体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新闻三个专业分支)
  02.策略传播
  (该方向在注重艺术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分为广告、会展、公共关系三个专业分支)
  指导教师:
  教授:郑涵、戴元光、吴信训、张敏、许正林、张祖健、薛中军、李建新、沈荟、王晴川、赵士林等。
  副教授:、赵为学、黄建新、陶建杰、张斌、郜明、孔秀祥、龙景、尤游、吴小坤等。
  招生人数:63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3.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备注:
  1.在职人员面试时需提交已发表的新闻作品3-5件,或策略传播策划案1-2件,或调研报告1-2件,或其它研究成果1-2件。
  2.联系人:蒋安联系电话:************

  085201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先进制造及自动化重点建设项目。
  本学科围绕国家、地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积极探索高技术研究与先进适用技术开发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并举的学科建设方针,研究项目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科工委和企业的委托等,年均科研经费约3000多万,多项研究项目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本领域点依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机电一体工程中心、上海市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大学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上海大学电子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各专业研究室等。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围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检测与控制、制造工艺和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过程管理与系统集成等,开展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学习与研究,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广阔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开发、制造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机电一体化系统,机器视觉检测及伺服控制,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程,企业信息化及管理,包装工程技术,工业设计技术与应用等。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等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检测、传感等技术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学科,着重培养既有扎实的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造就能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开发及应用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先进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研究,工厂自动化及应用工程研究,基于精密技术的微机电系统研究,机电一体化装置与工程研究,检测与传感技术,机械振动分析及智能控制,计算机图像和虚拟现实技术,机电与流体智能测控技术等。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以国际研究水平的前沿理论和尖端技术为发展目标,体现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不仅通晓机械方面的专门理论,而且掌握现代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技术。通过学习和研究,可获得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高等学校教学和选择多种工作的能力。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转子系统的润滑理论与轴承技术、密封技术,智能支承技术及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机械工程现代设计方法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机械的强度和安全断裂分析研究,摩擦学设计与测量技术,现代工业工程,润滑工程与润滑化学,半导体及平板显示装备与工艺等。
  精密仪器及机械方向集精密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光学工程与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性学科。所设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具备在上述专业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研究方向研究力量雄厚,为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属上海市重点学科,并获得"211工程"重点建设。本学科长期从事精密机械设计与机构优化、现代光电测试技术、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微机械与特种机器人技术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市和国务院各部委的重大科技攻关和各类基金研究课题,并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科研项目,先后获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各级各类科技奖励。精密仪器及机械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精密仪器及机械的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测试与传感技术,微机械与特种机器人技术等。
  研究方向:
  0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2.机械电子工程
  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4.精密仪器及机械
  指导教师:
  01研究方向:屠大维教授、李明研究员、鞠鲁粤教授、李朝东教授、何永义研究员、赵翠莲研究员、周传宏研究员、邢科礼研究员、刘建影教授及副教授24名;
  02研究方向:钱晋武教授、刘亮教授、蒋蓁研究员、谈士力教授、罗均研究员、谢少荣研究员、刘树林教授、周晓君教授、陆利新研究员等30多名正副教授;
  03研究方向:阚树林教授、陈晓阳研究员、王小静研究员、张建华研究员、沈学瑾教授、张钢研究员及14名副教授;
  04研究方向:于瀛洁教授、吕丽军教授、郭红卫教授、王志明教授、程维明教授等正副教授共10余名。
  招生人数:9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914机械原理与设计(专)(02、04研究方向)或915电子技术与控制工程(专)(02、04研究方向)或916机械设计(专)(01、03研究方向)或917控制工程基础(专)(01、03研究方向)
  5.机电综合(复试科目)(02、04研究方向)或机械原理(复试科目)(01、03研究方向)或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复试科目)(01、03研究方向)

  085204材料工程(一)
  本专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是上海大学首个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第一类特色学科,获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育高地"等建设项目资助,拥有国内一流的金属材料测试与分析研究装备。
  本专业目前承担着国家863、973和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多项,以及四十多项横向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汽车用材料、工模具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非晶及纳米材料、新型铸造合金等材料,以及磁性材料、能源材料等功能材料,以材料的微结构分析、强韧化处理技术、凝固技术、塑性成型技术、铸造技术、材料表面改性及合金化、材料集成计算方法等为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上汽、一汽、宝钢、鞍钢、攀钢等大型企业有着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场所。本学科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汽车总公司及其所属的公司联合成立了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汽车用钢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确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专业课题研究与上海市的支柱产业密切联系,也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就业面,主要就业于汽车、钢铁、机电、家电、贸易等行业,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材料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
  01.工模具材料及其表面技术、汽车用金属材料(钢板、铝合金、结构钢)、材料合金设计与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高性能金属材料、金属热加工及其数值模拟。
  02.薄膜电子材料、信息功能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智能材料与系统、纳米材料与器件、先进陶瓷材料、能量转换材料。
  03.金属材料的精炼、熔体处理和分析、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加工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电磁场在材料加工制备过程中应用。
  04.高性能先进工程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以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高性能高分子工程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光、电、磁、催化、仿生等特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
  05.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碳/碳复合材料以及特种纤维材料、非晶合金材料、新型特殊钢及高温合金、材料制备新工艺以及材料在信息、能源、结构、腐蚀与防护等领域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
  周邦新院士、孙晋良院士、丁伟中、鲁雄刚、任忠鸣、翟启杰、张捷宇、李麟、邵光杰、吴晓春、韦习成、张恒华、朱丽慧、杨弋涛、史文、鲁晓刚、陈业新、董远达、李爱军、李谋成、李瑛、刘文庆、吕战鹏、沈嘉年、王刚、王均安、肖学山、徐晖、赵世金、罗宏杰、高彦峰、赵景泰、施思齐、骆军、卞建江、陈益钢、程晋荣、施鹰、王林军、夏义本、杨秋红、朱玉斌、操光辉、邓康、洪新、李重河、汪学广、尤静林、钟云波、高玉来、李喜、张阿方、刘引烽、尹静波、郭强、刘丽、程晓英、姚美意等正副教授118名。
  招生人数:49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01方向:921材料科学基础(专)
  02方向:922物理化学(二)(专)或923普通物理(二)(专)
  03方向:921材料科学基础(专)或922物理化学(二)(专)或923普通物理(二)(专)
  04方向:922物理化学(二)(专)
  05方向:921材料科学基础(专)或922物理化学(二)(专)
  5.01方向:材料工程基础(固态相变或金属材料学或材料力学性能)
  02方向: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或无机化学
  03方向:材料科学基础或物理化学或金属材料学
  04方向:高分子综合知识
  05方向:固体物理或材料科学基础或物理化学
  备注: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联系人:
  01方向:闵永安56334194mya@staff.shu.edu.cn
  02方向:张文竹66132031shuemat@oa.shu.edu.cn
  03方向:钟云波56336048yunboz@staff.shu.edu.cn
  04方向:孙莺66138063polymer@oa.shu.edu.cn
  05方向:姚美意************yaomeiyi@shu.edu.cn
                林根文************gwlin126@126.com

  085204材料工程(二)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是于2014年新成立专业性交叉学科研究机构,下设有材料计算与数据科学中心、材料制备科学与表征技术研究所、智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二级机构。研究院拥有一批学术思想活跃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含兼职2名),973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以及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研究院在集成计算与材料设计、结构材料、能源材料、智能与功能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基于材料基因组思想的理论-计算-表征-性能的集成式材料研究新方法探索,开展多尺度材料计算在材料性能优化与调控中的应用研究,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材料加工过程及服役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等方向科学研究。研究院坐落于花园式现代化校区上海大学校本部东侧,桃浦之畔,规划有一万五千余平米的研究院科技园区,环境优雅,学术气氛浓厚,是有志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优秀学子深造成才的理想场所。
  材料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高峰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我校"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本学科侧重于基于材料基因组思想的计算-制备-表征-服役和失效-应用-数据科学集成的全链条研究模式,期望实现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领域的深度交叉和融合,带动材料科学研发进入理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轨道,完全革新传统材料科学的研发模式,从而加速材料研究的创新进程,并建立特色数据库和知识库为材料设计服务,实现从“实验寻优”向“系统寻优”转变,并培育材料(材料基因)方向国际化的复合人才,服务上海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本专业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有着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场所。
  研究方向:
  01.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
  02.电流变液材料
  03.热电材料
  04.节能材料
  05.结构与功能材料的微结构关系及演化规律
  指导教师:
  陈立泉、罗宏杰、张文清、顾辉、施思齐、王德宇、郭炳坤、杨炯、邢娟娟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922物理化学(二)(专)或923普通物理(二)(专)
  5.固体物理(复试科目)
  备注:
  1.本专业在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培养。
  2.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www.mgi.shu.edu.cn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