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导师介绍
基础数学专业基础数学 朱来义 (教授) 男, 1964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 zhulaiyi@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函数逼近论;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4[/!--empirenews.page--]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陈 禹 (教授)
男, 1944年生,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曾任信息学院院长,信息系主任。
电话 : 62513256
E-mail: yuchen@public.bta.net.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参加研究项目:包括设计模型,编制软件,研究理论,在次基础上撰写论文。
教材与专著编写:目前在写的有《 CAS理论及其应用》《信息经济学教程》等。
国外有关领域的经典著作翻译:目前在进行的有《社会网络分析》、《实验经济学经典论文集》等五本。
参加学术交流:近一年内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三个。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资源运营的模式与支持技术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
国家电子商务白皮书的编写(商务部项目)
教学数字化环境研究(教育部项目)
工作经历 : 1981年开始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1987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表论文选列: 有关的论文和项目见经济科学实验室的网站: ecolab.ruc.edu.cn
著作译著: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986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最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开发工具》 2002新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信息时代的应知应会》 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系统的对话》 198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系统科学概论》 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概论》 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左美云 (副教授)
男, 1971 年生,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经济信息管理系常务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主任。
电话 : 6251-1569 ( O )
E-mail : zuomeiyun@263.net
个人主页: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系统采纳与吸收、 IT 治理、知识管理与项目管理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学生将从事信息系统采纳与吸收、 CIO 、 Web Services 、 Web2.0 、 Ontology 等的研究
自己对学生的要求:能大胆地设想,能有依据写作,能作原型系统。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 Web Services 的运营机制研究》
《企业信息化 Ontology 与案例库建设》
《企业信息化环境与 CIO 机制研究》
《信息主管( CIO )制度设计及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工作经历: 左美云同志 1993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电子精密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 1995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获工学硕士; 1998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管理学博士。 1998 年起在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管理工程教研室主任; 2001 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承担过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知识转移推进企业信息化机制与模式》、横向课题《铁路货车维修信息系统开发》、《大庆炼油厂信息系统开发》、《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及评价软件研制》等 10 余项课题。
社会兼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会员,中国信息系统协会会员,企业信息系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理事,北京高教学会管理科学会理事等。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主持或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等十多项横纵向项目。出版书籍 10 余种,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荣获北京市 2004 年精品教材奖;论文《企业知识管理内容框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 5 ) 2004 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 年 3 月获第十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 2006 年 9 月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奖。
发表论文选列:(略)
代表性著作:
专著:《知识转移与企业信息化》,科学出版社, 2006
专著:《知识经济的支柱 —— 信息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教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教材:《 CIO 知识体系指南( CIOBOK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王明明 (副教授)
女, 1967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话 : ***********
E-mail: mingmwang@263.net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 信息经济学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建模方法,对当前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211子课题“面向经济与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数据挖掘和数据管理平台”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管理科学与工程 董铭 (副教授)
性别:男,出生年月: 1961年11月,最后学位:博士, 职称:副教授
电话: ***********、***********
E-mail:dongming@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系统工程、 网络与信息安全 ;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主要从事网络系统结构研究、大型计算机网络规划、 Web服务设计、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ERP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机、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英语,掌握文献检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将在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系统分析设计,以及学科交叉、团队合作研究等方面受到实践训练。 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需针对研究方向的要求系统阅读相关专业文献 50篇以上,在完成学位论文的同时,要结合科学研究至少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并参加应用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1. 网 络行为分析及网络流量建模
课题来源为教育部“ 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项目 “大规模互联网网络行为测量和分析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基于实际的网络环境来测量网络的行为变化,通过收集网络运行数据,用数学方法统计分析网络行为的特征,评价网络运行的状态,预测行为变化的趋势,从而揭示网络运行的规律。另一方面,基于网络行为的特征估计来辨别网络状态和特性变化的活动,发现对网络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的网络行为,获取对网络行为进行调节的依据,减少系统管理员的监控负担,辅助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保持网络良好的运行,同时获得各类网络研究所需要的宝贵运行数据,为网络系统的设计、改进和仿真提供理论依据。
2. 信息安全评估系统研究
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与信息保障密切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 应用 Simmons认证理论对信息系统的相对安全性做理论推证,通过分析研究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引入Parker的信息安全新构架。系统分析安全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推广面向对象系统安全模型的定义,提出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安全模型构想。在分析研究 安全评估通用准则 (CC) 及其配套的信息技术安全通用评估方法(CEM) 的基础上 , 提出了一套信息安全综合评估方法。
工作经历:
1983年7月毕业于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班。2001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博士研究生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3年至1997年任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 1997年至今任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1996年至2006年任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中心副主任。
社会兼职:
曾任中国 电子学会管理信息系统 专委会理事 、 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理事 。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主持过教育部“ 211工程”及“985工程”项目、CERNET网络研究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大规模网络的 网络流量行为分析及网络流量建模研究”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安全与数据加密码理论研究”、“山东电力调度计算机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深圳通信智能网仿真软件系统的研究、设计”等。
出版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著 4部,发表有关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研究论文十几篇 。代表作有“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分析及其建摸”、“校园网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端到端网络测量模型及其性能研究”、“基于高性能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架构”。
长期从事 “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 多媒体技术 ”及“ 网络与信息安全 ”等 本科生和研究生 课程的教学。
发表论文选列:
1. 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分析及其建摸,计算机应用(增刊) 2001.10 。
2. 校园网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 CERNET第九届学术年会,2002.10。
3. 端到端网络测量模型及其性能研究, 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学术会议, 2003.9。
4. 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 教育信息化研究会学术年会, 2003.10。
著作译著:
1. 创建 Internet的基本服务,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2。
2. VRML程序设计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1。
3. 加密算法使用与密钥管理指南,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1.9。
管理科学与工程 蒋洪迅 (讲师 博士)
男, 1974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jianghx@ruc.edu.cn 电话: 86-10-82500904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IT系统管理、复杂系统理论、大规模复杂异构系统建模等;
指导硕士推免生数 : 0-1人
指导硕士统招生数 : 0-1人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严谨、求实、高效。
注重挖掘培养学生科研潜力、动手能力。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l 2007-2008,985工程自由探索项目“中观决策层的IT系统管理建模研究”,项目负责人
l 2006-2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IT系统管理及性能监控模型”,项目负责人
l 2006-2007,信息产业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重点实验室项目“信息系统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工作经历:
199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在执教期间,鉴于申请人具有优异的教学科研能力,经学术委员会审核批准,于2005年破格评聘为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IEEE、IFIP会员。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在 IT系统管理领域,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1项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信息系统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IT系统管理及性能监控模型研究”、和1项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重大课题探索项目“中观决策层的IT系统管理建模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近10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和基金项目。曾合编“十五规划”高校教材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致力于对大规模复杂异构IT体系的系统管理模式及相关技术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研究学派的成果,在整合宏观的IT治理学派、微观的策略管理学派、自治系统学派和复杂系统学派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业务逻辑分析建模中观决策层IT系统管理的创新理论,探索了IT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结构的研究体系,并对中观决策层基于SNA复杂系统结构解析模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突破原有研究的局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和录用核心期刊、重要国际会议论文12篇,其中已经被EI/ISTP检索9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 付虹蛟 (讲师 博士)
女, 1969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电话 : ************
E-mail : fuhongjiao@263.net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学生将参加到我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中,参加调研工作和实际系统的开发工作,对本专业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参加教材的编写,目前在写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电子商务概论》;国外相关领域的经典论文和著作的阅读与翻译;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
学生必须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前沿研究动态,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和发表论文;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外文论文、写出研究综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项目: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
合作项目:“邯郸政民互动系统”
合作项目:“衡水公务员在线系统”
工作经历:
199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任教以来,承担了信息学院专业课和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2004年,参加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的“高校基础课任课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被派往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学习访问半年。
社会兼职:
全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文科组联络员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电子商务模拟环境教学系统》,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的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电子商务网上学堂》,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首批 20门课程之一
《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与我国发展对策的研究》,教育部资助项目
《教育信息化评测研究》,教育部资助项目
《知识转移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机制与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衡水市信息化规划( 2003—2020)》,河北省衡水市政府
《“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规划咨询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衡水市“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河北省衡水市政府
发表论文选列:
《信息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先锋, 2002. 4
《电子商务网上学堂的开发和实践》,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2. 9
《教育信息化水平测算体系的研究》,中国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 2003. 8
《燕赵教育在线:构建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的桥梁》,教育信息化, 2003.9
《由美国计算机教育引起的反思》,软件开发高手, 2004.11
《发展中城市信息化道路探讨》,信息时代的经济学和管理学, 2005.4
《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IT outsourcing partnership》,ICEC 2005, 2005.8
著作译著:
《电子商务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9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余力 (讲师 博士)
男, 1973 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Tel: 86-10-82500907
E-mail : buaayuli@ruc.edu.cn
个人主页: http://info.ruc.edu.cn/professor/professor.asp?pname=buaayuli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1 . 电子商务智能推荐系统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致力于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客户智能地推荐符合其个性化偏好的商品信息,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包括三个方面:( 1 )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分析 ---- 从管理的角度,采用实证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目前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的现状,研究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的形式与特点,及未来电子商务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2 )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 ---- 从算法的角度,采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机器学习、统计学等方法,研制一种推荐速度快、准确,以及智能化程度高的个性化推荐技术;( 3 )智能推荐系统应用研究 ---- 从应用的角度,研究智能推荐系统在各应用领域的实现,目前我们特别地关注智能推荐系统在电子超市、数字图书馆等领域的应用。在该方向已经得到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课题等多项课题资助。
2 . 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 该方向主要研究各种智能决策支持和数据分析与挖掘方法,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营销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l 扎实打基础,静心做科研;
l 跟踪国际前沿,瞄准领域创新;
l 理论研究与系统实现相结合。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式基金《面向复杂隶属关系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研究》
[2] 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式基金《面向 CRM 的电子商务智能推荐系统》
[3]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基于 WEB 挖掘的个性化推荐》
[4]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基于个性化推荐的客户智能》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及应用研究》
工作经历:
l 1991-1993 江西宜春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
l 1993-1995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l 1995-1998 南昌高等专科学校任教;
l 1998-2001 南昌大学数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
l 2001-20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博士;
l 2004-Now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
社会兼职:
l 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 CMAIS )会员;
l 企业集成信息系统协会( EIS )会员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l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
l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20 多篇,其中 SCI 、 EI 、 ISTP 检索 6 篇,完成专著 1 本。
l 2006 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专著与教材:
[1] 电子商务个性化 --- 理论方法与应用,余力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 ( 独著 )
[2]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方美琪 \ 付虹蛟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8 (负责其中一章)
发表论文选列:
[1] YU Li, LIU Lu, LI Xuefeng, A Hybri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ethod for Multiple-interests and Multiple-content Recommendation in E-Commerce , 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Jan. 2005,Vol.28 P67-P77
[2] YU Li, ZUO Meiyun, YANG Bo, Analysis and Design of E-supermarket Shopping Recommender System,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ICEC2005), Aug. 2005, Xi’an, China
[3] YU Li, LIU Lu,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in E-Commer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Management , Nov. 2004, Japan, P825-P830
[4] YU Li, LIU Lu,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Mutual Information, The Eigh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 (PACIS2004), Aug. 2004, Shanghai, China, P274-P287
[5] 余力、董斯维,电子商务推荐攻击研究,计算机科学, 2007-5
[6] 左美云,赵雪,余力,一个理想的 IT 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CCRisk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3
[7] 余力、张巍、左美云,个性化服务应用比较研究,首届 (2006) 中国管理学年会, 2006-12 ,北京
[8] 董斯维、余力,个性化推荐攻击检测模型研究,农业网络信息, 2006-12
[9] 吕尤、余力,电子商务推荐智能系统分析与设计,农业网络信息, 2006-12
[10] 张巍、余力,网上拍卖信任保障机制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 年 第 42 卷 增刊 P223-P224
[11] 余力、左美云,协同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3
[12] 余力、左美云,基于个性化推荐的客户智能,第一届中国信息系统协会成立大会( CNAIS2005 ), 2005-11 ,中国 北京
[13] 余力、刘鲁,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 年 10 月,第 10 卷第 10 期, P1306-P1313
[14] 余力、刘鲁、李雪峰,用户多兴趣下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 (EI)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 年 12 月,第 10 卷第 12 期, P1610-P1615
[15] 余力、刘鲁、罗掌华,我国电子商务推荐功能的比较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 8 期 P96-P101 , 2004 年 8 月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杨波 (讲师 博士)
男, 1968年生,管理学博士
电话: 82500907
E-mail: yangbo@ruc.edu.cn , yangbo_ruc@126.com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IT外包、CIO、IT治理;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学生将从事 IT外包、软件外包、CIO、IT治理的研究
自己对学生的要求: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并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1. 北京市 IT外包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2. IT外包理论和管理机制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式基金)
3. 物流教学实验软件平台(人民大学教改项目)
工作经历:
1990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工学学士
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
曾在电力行业、政府机关从事信息化应用、推广和管理工作。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发表文章 31篇,其中ISTP检索5篇,ISSHP检索6篇。主持和参与课题15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著作译著:
1.《IT治理》,译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9月
2.《直销规划与执行》,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
3.《信息技术、系统和服务的外包》,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4月
卢仲毅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1996年在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获得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美国能源部Ames国家实验室、Vanderbilt大学物理系和Oak Ridge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部工作。2005年1月作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入选者被聘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他主要从事电子结构计算方法及其并行化算法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研究以及这些方法在金属、半导体团簇、表面,和晶介的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以及纳米尺度下的电子量子输运特性研究,并做出 了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对SiO2中的氧缺陷所作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成果获得2002年的IEEE MERITORIOUS CONFERENCE PAPER AWARDS。于2007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材料计算与物质模拟团队学科责任教授、学校特聘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刘玉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1992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马普物理复杂系统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工作和访问;于2000年作为清华大学的“百人计划”入选者被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于2006年6月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他曾经从事超弦理论和强关联体系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近年来, 他提出的路径积分本征泛函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王孝群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1992年在意大利国际 高等研究院获得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 东京工业大学物理系、德国马普复杂物理系统研究所、瑞士物理材料数值计算研究所、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等工作。主要 从事计算物理方法及其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合作编著 专业参考书一部《密度矩阵重整化——物理学中的一种新数值方法》( 1998,Springer) 。 于2000年6月,作为中国科学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2005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物理学科指导教授。于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2004年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入选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2007年组织申请获得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计算化学及其应用方向 艾希成 教授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xcai@chem.ruc.edu.cn
1965年12月生,1984-198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学士;1988-1991年,吉林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硕士;1991-1994年,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博士;1994-199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学专业,博士后;1996-1998年,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副教授;1996.12-1997.7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工综合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1998-2000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2000-200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教授。
研究兴趣
化学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作用机制;
功能材料光电转换机制;
光化学反应机理。
主要代表性论著
[1] Raman and excitonic photoluminescence characterizations of ZnO star-shaped nanocrystals, Li CP , Lv YZ , Guo L , Xu HB , Ai XC , Zhang JP ,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122: 415-417 2007
[2] Two-photon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ri-9-anthrylborane, Wang XF , Zhang XR , Wu YS , Zhang HP , Ai XC , Wang Y , Sun MT ,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436 (1-3): 280-286 2007
[3] Steady-state and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MPyP4 and nucleic acids, Wang XF , Mang HJ , Wu YS , Wang P , Ai XC , Zhang JP ,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 28 (7): 1350-1355 2007
[4] Spectroscopic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chlorotriazine derivatives, Li MY , Hao R , Fu LM , Su WJ , Zhao XH , Zhang JP , Ai XC , Sun MT , Wang Y ,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444 (4-6): 297-303 2007
[5] Interplay between the keto defect and the interchain interaction on the green emission of fluorene-based polymer, Wu YS , Li J , Ai XC , Fu LM , Zhang JP , Fu YQ , Zhou JJ , Li L , Bo ZS ,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111 (45): 11473-11479 2007
[6] Mechanism of squarylium cyanine and Ru(dcbpy)(2)(NCS)(2) co-sensitization of colloidal TiO2, Zuo P , Li C , Wu YS , Ai XC , Wang XS , Zhang BW , Zhang JP ,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CHEMISTRY 183 (1-2): 138-145 2006
郭志新 教授
电话(传真): 62519133
电子信箱: gzhixin@ruc.edu.cn
1967年12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2000在美国Clemson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1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任教授、系主任。
研究兴趣
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功能化、组装、以及光电性质研究;功能性有机 /聚合物分子的合成及相关光电性质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Shi, J.; Guo, Z.-X.*; Zhan, B.; Luo, H.; Li, Y.; Zhu, D. Actuator Based on MWNT/PVA Hydrogels. J. Phys. Chem. B 2005, 109(31), 14789.
[2] Li, S.; Qin, Y.; Shi, J.; Guo, Z.-X.*; Li, Y.; Zhu, 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oluble Carbon Nanotube/Polymer Composite Films. Chem. Mater. 2005, 17(1), 130.
[3] Pu Zhang, Junxin Li, Dongfang Liu, Zhi-Xin Guo*, Daoben Zhu. Self-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Fullerene Nanospheres. Langmuir 2004, 20, 1466
[4] Wei Wu, Shuang Zhang, Yong Li, Junxin Li, Luqi Liu, Yujun Qin, Zhi-Xin Guo * , Liming Dai, Cheng Ye, Daoben Zhu. PVK Modified Singl 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Effectiv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Macromolecules 2003 , 3 6, 6286.
[5] Hualong Pan, Luqi Liu, Zhi-Xin Guo*, Liming Dai, Fushi Zhang, Daoben Zhu, Richard Czerw and David L. Carroll. Carbon Nanotubols from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 Nano Lett. 2003 , 3(1), 29.
于淑燕 教授
电话 (传真):86-10-62516614
电子邮件: yusy@chem.ruc.edu.cn
1962年出生于湖南。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1983年)和硕士(1991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学博士(1994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实习员(1983至1988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94至1997年)及副研究员(1996年);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1997至1999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 & M University)化学系研究助理(1999至2000年);香港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2001至2002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至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教授(2004年12月至今)。
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获得 200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研究兴趣
1. 分子智能材料的新颖设计与合成(包括:分子传感器、分子纳米微容器、分子机器与分子器件等);2. 自组装化学与仿生;3. 超分子手性
代表性论文
[1] Self-Assembly of Tripyrazolate-Linked Macrotricyclic M12L4 Cages with Dimetallic Clips. Organic Letters 2007,9(7),1379-1382.
[2] A Chiral Luminescent Au16 Ring Self-Assembled from Achiral Components. J. Am. Chem. Soc.2005,127,17994-17995. (被Science作为Editor’s Choice评述:Science 2005, 310, 1745).
[3] Modular Cavity-Tunable Self-assembly of Molecular Bowls and Crowns as Structural Analogues of Calix[3]arenes. Angew. Chem.2003,115(6), 710-714; Angew. Chem. Int. Ed. 2003,42(6), 686-690.
[4] A Calix[4]arene Carceplex with Four Rh24+ Fasteners. J. Am. Chem. Soc.2004,126,1518-1525.
[5] Hydrophobic Assembling of a Coordination Nanobowl into a Dimeric Capsule which Can Accommodate up to Six Large Organic Molecules. J. Am. Chem. Soc.2000, 122, 2665-2666.
[6] Nanometer-sized macrotricyclic complexes self-assembled from ten small component molecules. Angew. Chem.1998, 110 (15), 2192-2196; Angew. Chem. Int. Ed.1998, 37(15), 2082-2085.
[7] (应邀撰写综述) Molecular Self-Assembly with Modularization and Directionality: Vector-Manipulation at Metal Centers.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 2005 , 9, 555-563.
[8] (封面和热点文章) Self-assembly of coordination molecular baskets as inorganic analogues of cyclotriveratrylenes (CTV). J. Chem. Soc., Dalton Trans.2005, 2346-2348.
张建平 教授
电话:( 010)62516604;
电子邮件: jpzhang@chem.ruc.edu.cn
1963 年出生于山东。山东大学光学系 学士( 1985 年);航天部 701 研究所 助工( 1985 至 1987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16 专业 硕士( 1989 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博士( 1992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993 至 1994 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95 至 200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1 至 2006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01 至 2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技研究中心 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2005 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 教授( 2006 年至今)。
研究兴趣
运用理论和实验手段探索复杂功能分子与材料体系的动态结构,主要内容包括 : ( 1 )生物和化学体系中的电荷转移和能量传递动力学;( 2 )天然抗氧化剂自由基反应机理;( 3 )激光光谱学新理论、新方法。
代表性论文
[1] J. Feng, Y.-S. Wu, Q. Wang, X.-J. Zhang, X.-C. Ai, Y.-G. Huang, X.-K. Zhang, J-P. Zhang*, Triplet Excitation Transfer between Carotenoids in the LH2 Complex from Photosynthetic Bacterium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2004, 82(1):83 – 94.
[2] Chi Yang, Li-Min Fu, Yuan Wang*, Jian-Ping Zhang*, Wing-Tak Wong*, Xi-Cheng Ai, Yi-Fang Qiao, Bing-Suo Zou, Lin-Lin Gui, A Highly Luminescent Europium Complex Showing Visible Light Sensitized Eu(III) Emission: Direct Observation of Singlet Pathway,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4, 43:5010 – 5013.
[3] Li-Min Fu, Xiao-Fan Wen, Xi-Cheng Ai, Yang Sun, Yi-Shi Wu, Jian-Ping Zhang*, and Yuan Wang*, Efficient Two-Photon Sensitized Luminescence of An Europium(III) Complex,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 005, 44:747 – 750.
[4] Ping Zuo, Bin-Xing Li, Xiao-Hui Zhao, Yi-Shi Wu, Xi-Cheng Ai, Jian-Ping Zhang*, Liang-Bi Li, Ting-Yun Kuang, Ultrafast Carotenoid-to-Chlorophyll Singlet Energy Transfer in the Cytochrome b6f Complex from Bryopsis corticulans, Biophys. J., 2006, 90:4145 – 415 4.
[5] Rui-Min Han, Yu-Xi Tian, Eleonora Miquel Becker, Mogens L. Andersen, Jian-Ping Zhang, Leif H. Skibsted, Puerarin and conjugate bases as radical scavengers and antioxidants: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synergism with β-carotene, J. Agr. Food Chem., 2007, 55:2384 – 2391.
[6] Yi-Shi Wu, Jing Li, Xi-Cheng Ai, Li-Min Fu, Jian-Ping Zhang*, Y.-Q. Fu, J.-J Zhou, Lin Li, Zhi-Shan Bo*, Interplay between the keto defect and the interchain interaction on the green emission of fluorene-based polymer, J. Phys. Chem. A, 2007, 111:11473-11479
- 2024-10-16社会保障长期答疑贴,真题(804&620)汇总、考情分析
- 2024-08-19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经验(已录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2023-04-07回馈民商20年真题 人民大学法学考研真题(附件)
- 2022-09-23真题 教材版
- 2022-03-12625 808初试经验
- 2022-02-09]人大金砖431金融学一部分资料免费领 给我攒点人品!哈哈
- 2022-02-09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学方向经验帖(二外日语)
- 2022-01-212021年人大802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经验分享与教材资料推荐
- 2022-01-21双非三跨人大,我的一些叨逼叨
- 2022-01-212022人大英美语言文学初试真题回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