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介绍

6[/!--empirenews.page--]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一、专业概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是历史学科的核心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长期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

通过研究作为整体的历史过程及其形成的历史认识,阐释其变化发展和内在规律,探讨历史知识的性质以及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范畴、思维、程序、理论和方法;总结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内涵、类型及其运用规则。以历史学研究的整体或具体问题为对象,进行理论和方法论等的创造性探索。通过研究中外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揭示中外史学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各自的特点、规律;阐述中外史学思潮、学派的特征、倾向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史学意识的起源、演变, 史官制度、修史机构、历史编纂、历史学家、史学思想等的发展及当前史学趋势。以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赢得声誉,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服务社会。

本专业采用跨专业、跨系所、开放型、灵活性的人员结构模式,以学科群和研究团队为基础,运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多维视域和理论方法,设计和承担学术课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学术研究项目,与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友好的接触和联系。

主要研究方向为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文化诠释理论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研究方向;史学的发展与演变研究;西方史学流派与理论研究;中层理论研究 ; 比较史学研究。

研究内容: 史学理论研究方向研究中国传统史学、西方史学所运用的范畴、思维、程序、理论和方法等,探讨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内涵、类型及其运用规则。

历史文化解释方向研究如何准确理解和解释历史文化现象和内奥,分析历史文化解释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历史文化解释的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的发生、发展、演化轨迹,史学成果型式、特点、价值和影响,历史学家生平、思想和贡献等。

中国现当代史学史研究中国现当代史学的发展、变化和走向,历史学家的成长、思想和成就,历史学成果的状况、价值和社会作用。

方志学研究方志的产生和发展、性质和分类、方志的特征和功能、志书编纂理论、旧志整理和方志利用、方志批评和志书评论、方志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各种主要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具有较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外史学遗产,正确评析当代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前沿动态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研究视域开阔,理论基础坚实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去向主要为 政府、企业、教学、科研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文化解释研究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史学研究

西方史学史研究

历史学研究方法

二、导师介绍

牛润珍 ,历史学博士,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史学史研究》杂志编委、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曾到韩国汉城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研究领域: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清史、方志学、民国学术史。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3 项,出版专著 4 部、与人合著 26 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主要成果有《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陈垣学术思想评传》、《河北省志 • 著述志》、《曹魏邺都城制建筑考》、《邺与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北齐史馆考辨》、《陈垣对清史研究的贡献》、《再论方志属性与方志学学科建设》等。

徐兆仁, 历史学博士,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文化、史学理论教学与研究。社会及学术团体兼职多种。对古文字学、易学、儒家伦理学、佛家禅学、道家内丹学、古典韬略学、历史解释学等作过专门研习,开设甲骨文研究、古文字学与古代典籍诠释、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史学理论、历史哲学研究等课程,撰有《道教与超越》、《三国韬略》、《大战略决定命运:清代兴盛衰亡历史解释》、《历史认识的十大特性》、《智慧的折光――论史学的核心价值》、《追寻历史原创精神》、《历史研究的永恒命题》等论著,主编丛书多部。提出史学研究由历史考证、历史编纂、历史解释三大专门领域构成,其终极指向在于获得历史真实、历史规律、历史智慧,历史解释学原理对未来史学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大战略是决定社会历史演化方向的制动力等学术观点。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