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介绍

2[/!--empirenews.page--]

 

中国近现代史

一、 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设立于 20世纪40年代,以“会通、经世、创新”为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宗旨,按照“兼顾全面,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的发展思路进行学科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拥有整齐的教学科研队伍,较完善的教学科研体制及合理的专业配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内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术重地。

本专业现有教师 1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军事外交史等。尤其在中国近代灾荒研究,基层社会组织、秘密社会和民间教派研究,医疗社会史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近代中国文化思潮以及近世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目前,该专业也十分重视新兴的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社会建设事业的总体目标,着力训练学生掌握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严密的逻辑思辨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从 1981年起,本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1名,平均每年培养20余名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专业研究人才。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机构、文化部门等,其往届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专业与国内外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如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互派教师进修、聘请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等,现已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

二、导师介绍

戴逸,著名历史学家, 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担任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史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组召集人。撰写或主编书籍 30余种,主要有:《中国近代史稿》、《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简明清史》、《清代人物传稿》(下)、《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履霜集》、《繁露集》、《语冰集》。发表论文四百余篇。现主持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清史”的编纂项目。

李文海,著名历史学家,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会长,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史学科评审组组长。主要的论著有《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太平天国社会风情》、《中国近代灾荒纪年》、《中国近代灾荒纪年续编》、《灾荒与饥馑: 1840-1919》、《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论纲》、《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中国近代十大灾荒》、《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历史并不遥远》、《李文海自选集》等,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20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历史卷》、《清史编年》、《中国荒政全书》以及《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等。发表论文数百篇。现正在主持教育部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清代灾荒研究”。

陈桦,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成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等。陈桦教授主要从事清代经济史与社会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6—1997年在日本同志社访学、讲学。主要论著有《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经济卷》、《清史编年·道光卷》、《 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求助活动(1750-1911)》(合著)等。发表论文数十篇。陈桦教授主持及参加的项目多次获得教育部、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目前正在主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康乾盛世研究”。

何瑜,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太平天国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亚洲研究所兼职教授。 2001年9月—2002年8月韩国西江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与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海疆史、清代边疆民族史。主要研究成果有:《寸寸山河寸寸金——面对国土的历史沉思》、《百年国耻纪要》、《世纪回首》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何瑜教授的研究成果有多部获奖,现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史表组二级项目研究和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康乾盛世研究”工作,并主持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中国近代宗藩体制研究”。

黄兴涛,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历史学院副院长,清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 2002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日本神户大学、京都大学等校访学、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思想史、中西关系史。主要论著有《文化怪杰辜鸿铭》、《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等,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文集》等,主编有《西方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等。发表论文近百篇。现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通纪·第五卷”等的研究工作。

郭双林, 历史学博士,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社科院近代史所思想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十余部,主要著作有:《中华赌博史》、《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八十年以来的文化论争》、《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合著)、《中国民国史》(合著),主编《中华文化劫难录》、《大学历史学论文读本系列》(共 10卷),参编《早期香港研究史料选辑》、《中国政治制度史》。发表论文60余篇。 曾 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目前主持“ 晚清外交使领研究”,“平民主义思潮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夏明方,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度教育部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现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首届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环境史以及社会经济史。主要论著有《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等,曾参与撰写《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中国近代十大灾荒》等,主编(合作)《二十世纪中国灾变图史》、《中国荒政全书》、《生态与人——环境是研究译丛》、《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发表论文数十篇。自1996年起,夏明方教授先后参加4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研究课题,主持2项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国家清史纂修三级项目“典志·灾赈志”。

马克锋,历史学博士,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经济史。主要论著有《中国近代十大怪杰》、《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等。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主持企业委托项目“ 荣氏家族与中国现代化”。

潘向明,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政治史、军事史,清代新疆宗教史。主要著作有《清史编年》(第 11卷)(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甲午黄海海战研究》等文,获得多项学术奖励。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新疆当局治理伊斯兰教依禅派问题研究”,并承担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史表类三级项目的研究、撰写任务。

杨雨青,在读博士,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涉及政治、教育、留学和中外关系等领域。出版专著(包括合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曹新宇,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2 - 2003 年蒙特利尔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2006 年— 2007 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史、民间教派史( 15 世纪以来)。主要论著有《中国秘密社会·清代教门卷》等。

杨剑利,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4 年— 2005 年赴芝加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性别史、妇女史及社会史。主要论著有《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社会考察”。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