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甘肃研招网 > 西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637语文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语文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语文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是报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初试科目。本科目满分300分,考试内容共分三大部分,分别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每部分所占分值各为100分。

  第一部分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100分)
  第一章语文学科论
  考核要求:
  1、系统掌握语文学科发展史的知识,了解单独设科以前的语文教育和单独设科以后的语文教育发展状况;
  2、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现代语文学科的地位与功能,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构成与特征,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功能。
  考核内容:
  第一节单独设科前的语文教育
  一、古代语文的情感教育
  二、古代语文的认知教育
  第二节单独设科后的语文教育
  一、现代史阶段的语文教育
  二、当代史阶段的语文教育
  第三节语文学科的性质
  一、现代语文学科的性质
  二、现代语文学科的地位与功能
  三、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的区别
  第四节现代语文教育系统
  一、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构成
  二、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特征:整体性、闭合性、开放性。
  三、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功能:认知教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技能教育功能、调节控制功能。
  第二章语文课程论
  考核要求:
  1、系统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与功能;
  2、理解语文课程发展历史轨迹,掌握诗教课程、文教课程、国语国文课程以及现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与教育功能;
  3、理解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过程;了解国外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特点;
  4、了解我国语文教材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与功能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的特征
  即时性、选择性、生成性、个人性。
  三、语文课程的功能
  涵养言语能力、发展智慧结构、塑造美丽人生。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
  一、诗教课程
  二、文教课程
  三、国语、国文课程
  四、语文课程
  第三节语文课程标准
  一、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1950年前后的变化;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950年前后的变化;
  三、国外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变化;
  第四节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材的含义;
  二、语文教材的类型;
  三、语文教材的内容;
  四、语文教材的作用;
  五、语文教材的编排原则与使用要求;
  六、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
  七、国外语文教材变化及特点。
  第三章语文教学论
  考核要求:
  1、全面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理论;
  2、了解和掌握语文参与式学习的理念、特征、教育功能、设计与实施要求;
  3、了解和掌握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般方式和要求。
  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特点原则与步骤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范式
  第二节语文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关系;
  三、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语文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二、教学模式的性质和作用
  三、国外有影响的教学模式
  四、国内有影响的语文教学模式
  第四节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的内涵
  语文教学方法的类
  第五节语文课程评价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性质与功能
  二、语文课程评价实施的原则:
  三、语文课程评价的常用方法和类型
  第六节语文参与式学习
  一、参与式学习的的基本含义
  二、参与式学习的特征与教育功能
  三、参与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四、参与式学习的设计要求
  第七节阅读教学
  一、阅读的含义与阅读教学的作用
  二、阅读能力的构成因素
  三、阅读量化训练的方法
  四、阅读教学的原则
  五、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八节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含义
  二、写作的心理过程与写作能力发展规律
  三、写作训练的体系
  四、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五、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九节口语交际教学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含义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十节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二、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三、综合性学习的原则
  四、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
  第四章语文教师论
  考核要求:
  掌握语文教师基本素质及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教师基本素质要求、语文教师校本教研、语文教师行动研究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考核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语文教师的情感品质
  二、语文教师的智力品质
  三、语文教师的技能品质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
  一、语文校本教研的性质
  二、语文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三、语文校本教研的方式
  四、校本语文课程建设
  第三节语文课程行动研究
  一、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含义与特征
  二、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参考书目:
  1、靳健、石义堂主编:《现代语文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靳健《后现代文化视野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100分)
  考核要求
  本部分考试内容以中华书局版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以第一、二册为重点考核内容,总分值为100分。要求考生掌握古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汉字构造和工具书使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有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背诵以及古书注解的相关内容。具体考核要求为: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一)词汇部分
  1、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掌握古今词义差异的主要情况;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含义;理解区别单音词、复音词及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方法。
  2、识记指定教材通论、文选及常用词部分所举的词例。
  3、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偏义复词等概念。
  (二)汉字部分
  1、识记许慎给“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所下的定义;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了解常用汉字部首的意义及其构形功能。
  3、能区别古今字和异体字;能区别指定教材第二册[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说明”部分所列繁简字在古文献中的不同意义;能写常用字的繁体形式。
  (三)语法修辞部分
  1、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叙述句、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基本特点;掌握古汉语判断句的不同形式;掌握古汉语被动及动量表达的基本形式;掌握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特点及其语法条件;掌握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其特点,并对以上句式均能举例说明。
  2、理解文言句末语气词“也”、“矣”、“焉”、“哉”、“乎”、“欤”、“邪”及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惟”的基本用法,并能举例说明。
  3、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及特殊指示代词“者”、“所”的基本用法,并能举例说明;能说明文言文中人称代词使用较少的原因及尊称、谦称的常见形式。
  4、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副词“不”与“弗”、“毋”与“勿”的用法与区别;理解“未”、“莫”、“非”等的基本用法,并能举例说明。
  5、掌握连词“而”、“以”、“则”、“然”等的基本用法;掌握介词“以”、“于”、“为”、“之”的主要用法,并能举例说明。
  6、能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词尾。
  7、了解指定教材所讲古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格。
  二、古文阅读与理解
  在熟读理解或背诵指定教材文选获得一定语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正确地标点、解释和翻译一般文言文。具体要求请参考考核内容中的文选部分。
  考核内容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
  必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背诵)
  通论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
  必读篇目:
  冯谖客孟尝君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触詟说赵太后
  通论
  (五)汉字的构造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三单元
  文选《论语》
  必读篇目:
  《论语》部分全读;背诵《颜渊季路侍》《侍坐》《季氏》
  通论
  (七)判断句,也字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词
  (十)疑问句,疑问词
  第四单元
  文选《孟子》
  必读篇目:
  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许行舜发于畎亩之中(背诵)
  通论
  (十一)词类的活用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第五单元
  文选先秦诸子
  必读篇目:
  《老子》:教材所选四章全部阅读背诵;
  《庄子》:百川灌河(背诵)惠子相梁(背诵)运斤成风(背诵)
  通论
  (十三)连词,介词
  (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六单元
  文选《诗经》
  背诵篇目:
  关雎卷耳桃夭静女黍离硕鼠
  通论
  (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第七单元
  文选《楚辞》
  必读篇目:
  山鬼(背诵)卜居
  通论
  (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第八单元
  文选《史记》《汉书》
  必读篇目:
  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
  通论
  第二册[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第二册[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
  第三册[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
  第四册[通论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
  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能力层次,要求应考者理解相关的文学史知识,具备对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做概括性表述,或进行简单的分析、论证、评述,或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文学(100分)
  考核内容与要求
  本部分考试内容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4册)和中华书局版袁行霈、许逸民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4册)为主要参考书,总分值为100分。要求考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同时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文学现象与作品的能力。此外,应有一定量的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积累。具体考核内容与要求为: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及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诗经》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内容——爱情婚姻、农事诗、征夫诗、思妇诗、民族史诗;《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国语》的文学成就;《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响;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嬗变及分期。
  第一章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成书;《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两汉乐府诗
  乐府和乐府诗;乐府诗的内容与艺术成就: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娴熟巧妙地叙事手法、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第三章东汉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的情况;乱世与乱世文学;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佛教对文学、文人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曹操与曹丕;曹植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建安七子及蔡琰;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第二章陶渊明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的地位及影响。
  第三章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差异。
  第四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谢灵运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鲍照的诗歌创作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代文学;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王昌龄、崔颢等人的作品;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边塞诗。
  第二章李白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的绝句;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杜甫
  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律诗;杜甫诗的艺术风格;杜甫诗的地位及影响;杜甫诗的作品分析。
  第四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及艺术风格;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第五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居易的闲适诗;新乐府运动及其诗人;元和体。
  第五编宋辽金文学
  绪论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第一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宋初词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
  第二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王安石等人的散文;王安石的诗歌。
  第三章苏轼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诗;苏轼的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第四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黄庭坚的诗歌;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第五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陆游的影响;杨万里与诚斋体;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第六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李清照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词的艺术成就;辛派词人。李清照词作的艺术成就。
  第六编元代文学
  绪论
  元代的社会与文学;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的抒情文学;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第一章关汉卿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单刀会》、《西蜀梦》、《救风尘》、《窦娥冤》等作品;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
  《西厢记》的作者及故事的创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
  第三章白朴和马致远
  白朴的生平;《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和《汉宫秋》。
  第四章元代散曲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元前期散曲创作;元后期散曲创作。
  第七编明代文学
  绪论
  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主旨;《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影响。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主旨;《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的影响。
  第三章汤显祖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代表作《牡丹亭》;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影响。
  第四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第五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
  第六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市民社会的风情画;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明代的文言小说。
  第八编清代文学
  绪论
  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清初遗民诗及其影响;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词的中兴: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和“京华三绝”;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清初戏曲:吴伟业、尤侗、李玉、李渔等;洪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
  第三章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狐鬼世界的建构与内涵;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第四章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理想文士的探求;《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第五章《红楼梦》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影响。

  (实习编辑:魏明瑞)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