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苏研招网 > 南京大学 > 考研经验

为南大传播学考研奋斗的那些日子:专业课复习篇



  十月份没出意料的涌来了不少事情,有些焦头烂额,也沮丧过,低沉过,焦躁过,不过自己都努力调整了过来,一旦发现自己状态不对,宁愿少看些书,都要想办法先调整。
  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我让自己明白,当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考研而服务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不必焦躁,好好加油,利用每一分时间来学习,自己会做好的。转眼间,时间进入十一月份,天气逐渐冷了起来,而考研的第二阶段,也伴随着天气的转冷而结束了。从9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接近50天的时间,这一阶段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平均下来差不多6~7个小时。笔记产出,对知识框架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和理解,万事俱备,只等着冲刺阶段好好背诵记忆最终升华了。
  说到笔记,最近也有些同学问我要不要买,要不要自己投入去做。后一个答案是肯定的,至于前一个问题,建议各位同学结合自身情况,再做决定。论坛里有许多专职卖笔记的,一份资料动辄七八百上千,淘宝上也有很多卖家,这些笔记为了防止盗版,加水印,红纸印刷,排版糟糕,而且有些答案相当不准确,拿来直接用不大适合。有时间精力的同学可以自己梳理做笔记,没时间的同学可以选择考上的学长学姐的笔记,作为自己做笔记时的参考,实在没时间做笔记的,至少也需要对买来的笔记稍稍整理一下,使其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剔除嘈杂和错误部分再加使用。这个过程,要是真做下来,你会发现,收获之大,会远超自己的想象。
  第二阶段结束后,我花了大概四到五天的时间,对真题和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搜集整理。毫无疑问,真题始终都是考研的不二法宝,啃透了真题,考研也就成功了一半。结合从学长那买来的资料,我梳理提炼了南大95年到12年的真题,以及其他诸如北大、中传、武大、复旦等学校的历年真题。以南大真题为主,其他为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南大的题目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初步发现这点之后,我又细细对真题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并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自己整理出了一些常考点以及考察热点,并搜集了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供冲刺阶段使用。其他的一些诸如三网融合、微博诸问题、网络犯罪、网络实名制等时下较为热门的话题,我也作了一定的准备。这些资料经过整理后,打印装订了起来,不同于需要记忆背诵的笔记,这些东西理解即可,不说其他,单就其在枯燥冲刺过程中起到的调剂作用就让我颇为满意了。

  三、第三阶段考研复习
  (九)11月中旬,考研第三阶段开始了,这时距离考试还有接近50天的时间。
  考虑到自己是跨专业的考生,对于专业知识怎么着也是短时间的接触,为了拉近与本专业考生的差距,我决定在冲刺背诵阶段花更多的时间。那时候天气越来越冷,在外面背书风嗖嗖的直往脖子里钻,而住处因为某些原因也不是每天都能在里面背书,于是一周大概有四天时间我在住处背,其他时间便四处钻空,去还没人住的楼道里、树林中等等,或是在这段时间里安排需要进自习室看书的任务。笔记我大概背了三遍左右,容易背的放前,难背的放后。前20天相对来说我还是蛮悠哉哉的,进度也不快,花在公共课和看资料上的时间不少,背书也就慢了点。直到12月份,我才把中新史、外新史、大众传播学、网络、广电背一遍,最厚的广告还没开始(至于奠定、新闻体系、媒管一开始我便没打算背,准备抽时间再过一两遍就行了),看看时间表,不觉有点小着急,当然了,着急归着急,还是没有慌的。梳理了状态,列了计划,最后一个月的终极冲刺,拉开帷幕。
  自习室的管理员这时也给我们这些考研的开了绿灯,晚上书可以不带走,通宵占座什么的都可以,这让我早上不必挣扎爬起来抢座位(图书馆得五点起才有座,这里平时需六点半起),能够多睡会。那时候,我早上一般7点起,洗漱完毕后去自习室背到8点的单词,去吃早饭,之后直接回住处背书,下午接着背,约5点再回归自习室,4小时英语,1小时给热点资料,1小时政治。11点回住处后继续看政治至凌晨一到两点,休息。每天学习时间基本保持在15个小时以上,日日重复,说起来还是有点疲惫的。最后三十天,笔记大概背了一遍半,有一两本背不完是在考试前再偷空翻看的。

  (十)中新史和外新史以及传播学,这三本是实打实的背诵,不带商量的那种。
  当然在通盘中也需要抓住主次,尤其是新闻史这块,不是每一种报纸每一个事件都是要背的,之前关于真题和热点的分析在这里就起到了作用,在主次和重要性上给了我一定的启发,也让背诵不那么全盘接受和枯燥了。比如其中我尤其注意算是押题的“黄色新闻”今年就有考到,那道题的分拿的很舒服。网传、广告、广电就要有选择性的背诵了,有些知识相对来说背诵的意义不大,性价比不高,不值得投大把时间进去(比如网传中介绍技术的那章,我就跳了过去),同样是结合之前的分析,有主有次的进行背诵。媒管、新闻体系、奠定我最后看了两遍笔记,把《新闻体系》中关于“自办发行”的内容记了几个案例(12年这有考到)。
  觉得有必要提一下的是,我从9月份之后慢慢养成了收集案例的习惯,主要是一些热点时事问题,记在随身的小本上,有空便翻开看看。也不需要记得多么详细,可以只是几个字一句话,只要自己能看懂,能迅速回想起时事件即可,这对答题很有帮助。专业课方面除了背诵,如上面所说,我花了不少时间在热点问题和资料的整理阅读上,比如新闻伦理(这之前经常考)、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今年成功押中)、微博热点、三网融合、新闻评论写作等等,其中新闻评论我着实花了不少时间,每天上网看评论,偶尔还写写练笔,最后不曾想考了十几年的新闻评论今年换了题,不过现在想来,也还是没吃亏,毕竟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不管考没考,这份知识谁都拿不走。平时多注意积累,考试时,或多或少,或是直接应用或是触类旁通,总不会白来的。个中感觉,还需要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亲身体会之。(需要说明一下,我所指的押题,不同于一些考研机构那种广撒网或者碰耗子式押题,而是一种感觉,一般来说,考研进入深水区的同学,都会对考点大致有个把握)

  四、初试的9本书,复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体会,在这里也简单谈谈。
  (一)段京肃老师的《大众传播学》写的蛮有意思,据说是其上课的讲义整理汇总而成。
  上编谈到很多时下的热点问题,用的标题和语言措辞也都挺诙谐有趣,其中一些案例和观点阅读时映照现实,很能引起共鸣。这里还是要强调思考性阅读的习惯,我在读这本书时,旁边的留白写满了体悟和思考,虽然有些在考试时不一定能直接用到,但其胜在一种潜移默化培养思维的过程。各位不要把南大指定的这9本书视为仅仅为考试服务,其用意若是真如此简单,那就不会是南大了,除了考试,思维方式和看问题视角上的启发和培养作用不容忽视,这就对我们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与现实中的一些情况相联系,同时对书中的某些观点也需要辩证吸收,全盘神化似的接受不是什么好事。本书下编总结了一些传播理论,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系统,跨考的学生若是有条件建议对照郭庆光的那本《传播学教程》瞅瞅,本专业考研的学生本科期间大都开了传播学这门课,拿出来对照的看,逐渐搭建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方便自己后期做笔记。

  (二)黄瑚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市面上已绝版,买的复印版来看的。
  我没看过其他人写的新闻史(比如方汉奇的),初次接触,对其叙述风格倒还蛮喜欢。他以一种类似于讲故事的方式画出中国新闻史发展轨迹,阅读过程中不至于怎么枯燥。当然不可避免的在总结性和条理性框架性上会差一些,比如《申报》在书中就在好几个地方都有提到(95年和12年都考到过),这就需要在后期做笔记过程中自己加以总结和归纳,这也是一个熟悉和建立自身知识框架的过程。打个比方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老人在给你按时间过程讲故事,而你在听的饶有趣味同时需要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方便自身吸收。不过虽然这本书我学习的十分认真,但有的知识还是没有给予过多重视,比如关于国民党新闻体系方面我就没看太多(过去十几年基本没考过),结果今年简答里考了一个“中央社改组”的问题,算是一个小小的教训吧。

  (三)《外国新闻传播史》刚买回来看那么厚还有点小戚戚然,后来伴随着阅读也就释然了。
  虽然看起来很厚,但其知识还是很有条理和框架的,主次分明。总论篇一定要认真学习,很多题目都是从里面出的,其知识也很有概括性,掌握好总论篇,对之后章节也相当有帮助。其他的重点把握美、英、法、德、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的新闻史历来是考查重点,南大出题很少出那些很偏的知识点。但为了避免疏漏我还是把其他的小国家比如非洲、南美的内容都看了看,后期虽然没背诵但也过了一遍,好歹留下印象。还是那样,把握大框架,同时分主次掌握知识,这本书不难,当然后期背诵是必须得认真的。
  丁柏铨老师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是一本比较老的书了,可能是6月份时看过那本《考研笔记和真题详解》的缘故,我学习这本书时感觉并不困难。
  既然说是“体系”,顾名思义,也就是主要勾勒出一个中国当前新闻学研究的宏观框架和体系,掌握好宏观,再对一些细节稍加注意即可(2012年就考到了其中的自办发行热),另外其中新闻体制这块也需要稍稍关注下(今年关于这方面的题考了N道)。我看了一遍书整理了一下笔记,后期也没去背诵。

  (五)《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一度抓狂过,尤其是在看到谈技术的那章,各种计算机专业名词,云里雾里。
  后来我改变了阅读方式,分主次,一边阅读一边在大脑里建立一个框架,一边看一边填充内容进去。网传部分每年出题都很活,估计是杜骏飞老师负责出题的。比如今年,真正属于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太多,反而出了不少时下的热点,比如微电影广告、微公益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随时保持与外界的接触,尤其最近两年微博、自媒体等等很热,更要给予重点关注。不读死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尤其是作为一个传播学考生,信息的获取和积累更是重要。脚踏实地学习书本,灵活掌握热点。

  (六)《广播电视概论》同样是一本复印版的书。
  平时对这方面关注的不多,所以学习过程中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好在通过分析真题,发现其每年的考察内容蛮有规律,考察重点分布也比较集中,于是我采用同样的方法,通盘掌握的前提下抓住重点,构建框架填充内容。配合第三阶段的背诵,把握起来不难。

  (七)《媒介管理学》
  我一直没有给予过多的时间,一方面因为其内容大都以理解为主,记忆型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去年的真题这本书几乎没考,所以我初期阅读了一遍之后,后期便没背诵,整理了笔记当是第二遍学习了,快考试时把里面谈到的新闻体制、所有制方面的内容又看了遍。出乎人意料的是,今年这本书考察内容相当多,好在我基本能把握,也算是有惊无险吧。个人感觉这本书不算太难,除了其中谈到边际成本、某些专有名词、管理学学派(这块我直接跳了过去)等方面有些难需要查查资料之外,其他都还好,可能与我之前对管理学知识关注过的缘故有关吧。书的质量也蛮高,除了一些小细节上的差错外,内容和观点都挺有新意,比如讨论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根源那节就蛮有意思,与我平时的一些思考很有共鸣(巧的是,今年这是作为一道大题考察的),一边看一边思考,后期配合一些记忆,把握应该不难。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