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吉林研招网 > 东北师范大学 > 专业目录

东北师范大学2012体育学院招生专业目录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全国最早的体育科系之一,60年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依靠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先后有杨钟秀、杨瑞雪、程国庆、林笑峰等一批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我院任教,涌现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理论思想及相关科研成果,为新中国的体育教育带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4年起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先后建立起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992年,体育教育训练学二级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发展学科。2004年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东北地区最早建立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2010年,被评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东北地区最早出是到现在为止唯一的1个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全部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4个体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及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原理与方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理论与方法、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研究旨在运用现代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与相关学科相交叉,进一步揭示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中的控制规律,为体育科学化教学、训练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尤其在冰雪运动、篮球和田径等传统项目教学训练原理与方法上拥有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本专业具有稳定的科研方向和高层次科研梯队,重视对外学术交流,长期与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体育科研院校系所进行课题合作研究。近年来本专业研究硕果累累,并成为东北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和特色发展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包括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健康原理与方法、体育发展史、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等5个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是我院在国内最早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本专业依托东北师范大学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生物学、史学、文化学等综合学科优势,旨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教学与训练的心理规律、学生体质健康原理与方法、体育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开展研究。在学院领导和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培养下,近年来本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12名博士学位教师。本专业未来重点将集中于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领域,将在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训练原理与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特色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主要包括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和体育保健学等研究方向。本专业旨在密切联系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积极开展基础性实验研究工作。本专业具有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先进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专业实验室面积达9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合计800万元,并长期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的冰雪运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研究,已完成通过两项部级鉴定。近年来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专业已拥有特色的科研方向,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包括中华武术发展史养生与太极拳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武术教学、训练原理与方法等4个研究方向。本专业重点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等课题。本专业目前拥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一支较强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近年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是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包括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体操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篮球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排球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和速滑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等5个研究方向。本专业是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下设专业,是学院较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旨在研究学校体育中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在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与已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课题合作研究。目前专业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一支较合理的学术梯队,未来将重点开展与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相关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

  联系人:覃晓红 联系电话:85099598

  东北师范大学2012体育学院招生专业目录书目,点击查看



  相关专题: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汇总 | 2012年硕士研究生推免信息汇总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