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天津研招网 > 南开大学 > 考研经验

南开大学文学专业考研复习心得


  笔者用逻辑记忆法的时候,曾经运用过声音逻辑,比如姚合诗歌的特点是“清切峭拔”,我便利用了“清、切、峭”的声母都是“q”来进行过记忆。所以,如果大家有和我相似的情况,比如,诸位也有对声音极其敏感的,完全可以像我一样大声朗读每一章每一节,或者运用声音逻辑进行记忆。如果同学们也有习惯于利用手势进行辅助记忆的,那么也完全可行。若大家对色彩敏感,就请将教材变成画册,将重点用各种彩笔画出(我就是这么做的)。若大家对图像记忆更深刻,那么你们可以画各种表格,列各种示意图,不要在意这是古代文学科。当然,也会有同学默读才有助于记忆,那么,就请你潜心默读,专心致志。
  有关逻辑记忆的框架笔记,笔者所举数例只是为了抛砖引玉。请大家记住一点,他人所总结的笔记永远是他人的,不是你的。你可以借鉴,但它永远不可能属于你。只有你自己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记忆逻辑进行总结和整合的东西才会深深烙印于你记忆深处。别人的笔记、别人的总结可以借鉴,但是,若你完全使用别人的笔记,那么,即便你逐字背下来那些内容,那些内容也依旧是死的知识,不会有生气,不会有活泼泼的灵魂。你总结出来的东西,必定浸润着你的精气和灵性,它们属于你,它们是有生命的。所以,如果有人问我,除却教材之外,是否需要买一些南开大学的学生笔记,或者借一下前面师兄师姐的考研复习笔记,那么,我一定告诉他,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这个弯路,我也走过,我曾买过南开大学的学生笔记,然而,事实是,那完全没有用处!这一路走来,可称作“宝藏”的,完全是我自己所总结的框架笔记,它们是我智慧的结晶,不仅仅对于我的考试,甚至于对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水平的提升,都帮助莫大!而对于诸位同学而言,我的笔记于你们却无甚用处,你们必须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探索,记住,框架笔记必须总结!
  记住,考研一定没有捷径,你必须动笔,必须写,必须下一番苦功!记住,一定要立足于教材(南开大学的教材以及你们所选择的“补充教材”),不要期待教材之外的任何其他复习资料(当然了,专业类的书籍不算在内,大家如果有时间,完全可以去看诗集、词集、小说选,我所指的其他复习资料是指他人的笔记,这真的完全没用)!
  下面,我再提一点,那便是有关“框架笔记”的细节问题。我建议大家不要用电脑打笔记。我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耗时颇巨(因为本人过分追求细节,对于格式、排版、字体都有相当要求,而框架笔记免不了要列一些图示,这些用电脑做起来相当繁难),并且需要打印出纸板(这样颇费周折,但是若不打印,放在电脑上,非常不利于复习),最为重要的是,打出来的东西远不如手写的东西印象深刻。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做框架笔记要手写!另外,“框架笔记”究竟是写在本子上,还是写在信纸抑或白纸上呢?笔者是把笔记完全做在了A4白纸上,一目了然,效果非常好(提一句,本人字大,也建议大家把字写大一些,行间距也远一些,有利于同学们复习,会看得极清晰),也非常便于画框架图以及用彩笔勾画。
  当然,写在白纸上有一个弊端,那便是,大家一定要保存好这些纸张,否则会有失漏之虞。然而,只要大家妥善保存,纸张式笔记自有其好处——便携,并且利于修改和增添内容。比如,在同学们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可以随时抽出几张携带在身,随时记诵。又比如,同学们可以在做笔记时仅使用A4白纸的一面,另外一面便可留作二次复习时增添新的感想。若用笔记本来记录,囿于笔记本上本有横行纵列,难免束手束脚,且不利于日后修改和增添文字。至于标记笔的使用,我将在下面的文字中详加阐述。标记笔可以很好地为我们所利用,不仅可以勾画书中重点语句,而且可以勾画笔记,让我们在复习笔记的时候,迅速将目光聚焦在至为重点的内容上。
  ②标记笔的使用:
  现在,我将就微观复习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给予大家一些建议。我在讲“逻辑记忆”时曾指出,同学们必须要在读文学史教材时找出重点内容,将重点内容以有逻辑的顺序重新整合,写出“框架笔记”。我也曾提过,所谓“框架笔记”当是“骨全而肉少”的。那么,剩下的那些“肉”我们在后来的多遍复习中应往何处寻找并且怎样记得牢固呢?答案是,同学们在久后的多遍复习中(也就是从细读两遍教材之后的第三遍复习开始),应结合书与笔记共同复习。从第三遍复习开始,大家应以笔记为主,以书为辅。利用笔记的逻辑线索和重点提示,找寻书中的对应知识点。那么,书中的对应知识点又当如何找寻呢?我在这里且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同学们若觉得有用,尽可采纳,若觉得我的建议不足采信,大家有更好的方法,那么,同学们尽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我是充分利用了普通笔和标记笔(即大号马克笔,六色,可以直接覆盖整行文字而不至于淹没文字内容的笔)对于书中的重点进行勾画的。
  我在前文曾说过,教材至少药经过两遍的细读。第一遍细读时,我用普通笔(钢笔、自来水笔之类)对书中重点语句进行了初步勾画。第二遍细读时,则使用了不同颜色标记笔对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标记。考研的整个过程,都是五颜六色的标记笔伴我度过的,无论是英语、政治抑或专业课,我都充分利用标记笔,并用出了一套自己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真的帮了我很大的忙。或者写到这里,有同学会对我的文字不屑一顾,感觉我的许多方法都很小儿科,然而,请大家不要小觑这些貌似小儿科的做法。
  对于复习而言,有些貌似幼稚的做法真的能助我们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何乐不为?如若同学们真的觉得讲这些没有意义,可以跳读此部分。笔者知道自己的文字过于冗长,行文拖沓,这是我很致命的缺点(直接导致我在考研的考场上专业课试卷差点没有答完,时间不够,纸张也不够),敬请诸位谅解。下面,我为大家讲述我用标记笔的习惯,大家可以做一参考。我一般会用绿色标记笔标出前人对某位诗人或者作家的定评(比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曹子建的“华丽壮大”),而用粉色标记笔标记出自己认为颇重要的内容,用紫色标记笔勾出某位作家或者诗人超越前人的特殊贡献(如柳永创调之功),用黄色笔标记出书中的引文(比如,书中常会引用前人对某位作家或作品的评论),用蓝色标记笔圈出代表诗作。这一套方法不仅可用于标记文学史教材,亦可用于标记框架笔记,且收效甚巨!因为,当我拿出我的框架笔记时,它不仅逻辑清晰,且有各种颜色,只要把目光聚焦到一张A4白纸上,那么,哪里是定评,哪里是作品提示,哪里是作家的特殊贡献,都极其清晰,这就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非常有助于同学们在多遍复习中抓重点。无论是在看书还是在看笔记的时候,都可有效避免手忙脚乱四处查找以致头脑混沌不清。另外,我曾看过有关记忆力的书籍,色彩确乎有助于记忆。顺便提醒一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种方法很繁琐,很难记住相应颜色对应什么内容,其实只要大家实践过几次,便会烂熟于心的。重要的是,大家不要因袭我的用笔习惯,只要同学培养出自己的习惯,并且如此实践几日,便一定会轻车熟路。
  而在此,我亦可以不拘章节,将我在英语复习时标记笔的使用方法告知大家,大家可以自己去试验是否有效。在英语复习中,特别是在复习英语阅读真题时,每一篇真题文章都应被大家当作一份学习材料去细读。在这个过程中,必定有许多单词不识,而单词之不识,存在多种情况,在此我仅言三种,而对于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不识”,我分别用不同颜色标记笔进行标记:
  一种是,此词你原本便不识(用黄色笔标记);
  第二种是,你曾记过此词,然而印象模糊,已然忘却(用粉色笔标记);
  还有一种是,出现了一词多义(用橘红色笔标记)。
  另外,同学们还会遇到许多十分生疏而又生动的词组,这些词组,我用绿色笔标记。长难句,则用蓝色笔在句下划线。
  同学们可以试一下我的这种方法,实际上,这种用标记笔标记法用于英语复习比用于专业课复习更为有效。因为,在你日后的复习过程中,你会叹服于这种方法所带来之便利。在你做了很多真题后,一定会对前面做过的题目生疏,也必定不可能记下所有你曾在文中记住的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然而,你只需轻轻翻阅,各种类型的生词便会赫然映入你眼帘,那些一词多义的词,你也将在翻阅多遍后轻松掌握。若你仅想复习当初做题时完全生疏的单词,你便可只看你黄笔所勾画的部分。若你想复习词组,便可以只看绿笔标记的部分,何等方便迅捷!这种分类方法又何等简易!因此,极力推荐大家至少用标记笔来复习英语阅读理解!真的会事半功倍、一劳永逸!
  笔者只是在此提议大家划重点的时候一定要使用醒目而又易于分类的符号,至于是否使用彩色笔,因人而异。但是记住,大家划重点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你划的重点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点,不能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都划上;你所划的重点必须清晰而醒目,不能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所云(所以我才会极力推荐大家用彩色标记笔将重点进行分门别类)。
  ③如何复习具体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下具体的文学作品应该怎样复习,这一部分也非常重要!!!如果大家畏葸于古代文学科考研涉及如此卷帙浩繁之作品,那么,我可以告诉大家,根本不用畏惧!!大家要谨记,考试只是考试,和你看过多少作品确实有一定关系(文学功底深厚的同学自然能考得极好),但是,依然没有什么必然的和重要的关联。那么,到底要怎样对待具体的文学作品呢?大家的底子厚薄不同,复习文学作品的方法自然有异,我在这里姑且讲述一下我所认为的对于功底一般的同学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文学史要看,重点的文学作品也必须复习!大家记住一点,绝对不可以舍弃作品而只看文学史,因为,文学作品是文学史的灵魂,若无具体作品,所谓文学发展史便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另外,若要讲述某部作品的特点,某位作家的特色,也必须立足和依附于文学作品。脱离了文学作品,一切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存在的意义便因此而失却。
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在大家整理的文学史框架笔记中一定要包含具体作品的索引(便于一边复习文学史,一边翻阅文学作品)。文学史的复习一定要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选择与阅读一定要紧扣文学史所讲的核心内容。简言之:文学史与文学作品要相互扣合来复习。然而,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复习,二者之间其实是有主有从的,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文学史是主,文学作品为从(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应该颠倒过来,我这里仅言考试)。我们必须以文学史教材为纲,仅选择与教材中所谈及的作家特点有关的作品进行细读,绝不可漫无边际的泛读作家作品,因为这是考试复习,我们没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必须目标集中,各个击破!!!下面,我依次讨论各种体裁的作品我们如何对待。
  A。诗作词作:
  文学史教材中,诗人词人所占比例甚巨,那么,又如何复习诗词作品呢?首先应明确一点,在“文学基础”卷中,必有一题“诗歌赏析题”,若同学们选择分析古代诗词,那么必然要有一定的分析赏鉴能力。另外,“文学基础”卷的论述题中,古代文学的考题也很有可能出有关诗人或词人的题目(甚至让你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论,比如2010年“文学基础”卷的论述题第二题,要求结合具体作品谈论稼轩词和东坡词的异同)。“古代文学”试卷更是必然要考有关诗人或者词人的论述题(关于试卷的题目设置上文已叙,详见上文试卷分析部分)。
  由此可见,对于诗词作品绝不能轻忽。请大家记住,重要诗人和词人的重要作品一定要会背诵和赏析。下面我们来探讨几个问题。大家注意,以下内容一定要细读,因为以下方法及原则中的许多内容不仅适用于诗歌复习,亦适用于文人散文之复习。望大家认真阅读、举一反三、在后文论及文人散文作品的复习时,重复的内容将不会赘述。

  一、重要诗人和非重要诗人之别:
重要诗人(或词人,下略)和非重要诗人定要区别对待。专章或专节列出的重要诗人(这些重要诗人都非常易考论述题)的代表诗作必须要背诵一些。关于背诵篇数的问题,将在下文探讨。不太重要的诗人词人的作品,背诵教材上所列出的一二名篇即可(比如清代的浙派词人朱彝尊,背诵教材上所列出的他的名篇《桂殿秋•思往事》,并会以此词为例分析其词作特点便足够)。对于极其微不足道的诗人和词人(就是那些只可能出名词解释题的小诗人、小词人,比如南宋的江湖诗人)则只需有一个宏观把握,不需背诵任何代表作。

  二、背诵与精析:对于你纳入背诵范围的诗词篇目,不能仅限于会背,还必须要经过精读,以达到能够联系某诗人的创作特点对你所背诵的作品进行精析的程度(这叫做“有的放矢”,便于同学们在考场上回答有关举例论述某诗人诗作特点的题目)。背诵一定要少而精(所谓“精”,是指对一篇作品进行精读、精析、熟背)。背诵不仅是背诵,背诵是在对作品深度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若“有口无心”,那不若不背(因为背了也没有意义,你无法在考场上用它来进行作家诗作特点的分析)。记住,只要你将一篇诗作划入了背诵范围,你就必须将它吃透,做到对其结构、特点的深度把握,让它可以在考场上从各个角度任意为你所驱使(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所耗费的精力并不亚于对文学史教材的复习,同学们也必须对所选作品经过至少两遍的细读细析,再经无数遍的“既有口又有心”的反复背诵才能真正驾驭它们)。
  除却背诵的作品之外,对于大诗人,同学们亦可选择几篇作品进行单纯性的阅读,对作品大略内容及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作品,也可仅背佳句而不背全篇。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考场上做诗词类论述题的时候,你不仅有少许背诵篇目可作主要例子进行精析,还可附带谈及一些其他篇章内容或佳句以为旁证。如此,你的回答便显得充实严密,亦会给人以学识较广之感。
此外,对于极重要然篇幅较长者(如白居易之《长恨歌》、《琵琶行》),可作如下处理:精读、精析、精背佳句,不背全篇。

  三、选诗之原则:
那么,肯定有同学要问,究竟遴选哪些诗歌作品来作为背诵篇目呢?所遵从之原则如下:
  优选范例:文学史教材中用以举例的诗歌要优先选择;
  就熟避生、化熟为生:自己熟悉甚至原本会背的诗歌要优先选择,这样会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令是少儿期就会背诵的妇幼皆知的诗词也不要轻易放过。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确,千百年来腾播于众口的诗歌必是某位诗人的代表作,绝不该等闲看过。千万不要醉心于选择生疏诗作,不要认为分析鲜为人知的诗作才能显示你的才华!此路不通,同学们,请绕路!请记住,最能显示水准也最为简便有效的做法是以陌生化的眼光审读熟悉的诗作,从更高层次上对其重加审视,细作剖析,找出特别的切入点,化熟为生,挖出诗中新意。记住,越熟悉的诗歌越要重新审读,熟中翻新!我且举例言之,陶渊明的《饮酒》诗一首,便足以分析陶诗之特点。而王之涣之《登鹳雀楼》,大家更是耳熟能详。其中“更上一层楼”之“更”字,至少可表达出以下三重意义:一是再次登楼,数量上重复增加,比喻人生行为重复出现;二是继续登楼,指登楼动作在质量上由低向高逐层递增,比喻人生境界继续提升,渐趋开朗;三是永远不断地继续向上登楼,指登楼动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连续不断和永不休止,比喻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向上继续提升,始终不渝、至死方休(此段文字非出自笔者,乃采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理论基础》第74页的内容,大家可自去翻查)。
  试问诸位同学,谁又曾对此首从幼儿期便熟读成诵的诗作如此细作剖析呢?以此为例,完全可以用以分析关于诗歌“炼字”的大题。可见我所言非虚。大家若能真正做到就熟避生和化熟为生,复习便可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而文学功底较佳,掌握诗词较多的同学,就更不用为诗词复习而伤神。但是请记住,就熟避生绝非偷工减料,不论多熟悉的诗歌都需要同学们重新加以咀嚼、品味、揣摩,并找到新意。
  以史为纲、密合无痕:所谓“以史为纲”是指以文学史教材为纲,所谓“密合无痕”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复习一定要以文学史教材为指针,所选择的作品一定要能涵盖文学史教材中所言的作家创作特点,文学史的复习和文学作品的复习断不可分离。正如我前文所言,同学们要紧紧围绕教材中所论述的作家的创作特点,只选择与教材中所谈及的作家特点有关的作品进行细读背诵(诗歌要如此,散文也是如此复习)。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同学们所选择的同一位诗人的数篇作品最好各有不同的角度、互异的侧重点,以求尽量涵盖文学史教材中所论及的某一作家的全部特点。举例言之,柳永的词作特点,已列框架笔记如上,体制上,有创调之功;内容有雅(羁旅行役词)俗(歌妓词、城市生活词)之别;技巧上乃以赋为词。我所选择背诵的词作有三篇,一为《望海潮》,此作为其城市生活题材之代表作;一为《雨霖铃》,可以此作分析其铺排之功;一为《八声甘州》,此作为其雅词之代表(羁旅行役词)。同学们,对于柳永这样一位有文学史地位的大词人,我仅选择了三首词作精读熟背便完全可以应对任何论述题,因为这三首词分别从不同角度涵盖了柳词之特点(有的词作更是一首就可以同时涵盖几个特点),而对于《雨霖铃》,相信大家又都耳熟能详。试问,如此复习,又有多少诗词作品是我们真正生疏,真正需要我们下功夫专门去背诵的呢?真的不多,同学们对此大可放心。所以,大家一定要将精力花在运用文学作品分析文学史所言及的观点上,而不要花在作品的大量阅读之上(这绝对没用,这样复习就真的太可怕了,一辈子都复习不完的)。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