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20101政治经济学考研大纲

  (九)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2、经济效率
  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的含义,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解释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解释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推导及特点,解释边际转化率递增,解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6、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解释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关系。
  7、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不可能性定理,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
  8、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解释与解决措施,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十)博弈论初步
  1、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2、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
  了解同时博弈与序贯博弈,了解纳什均衡的含义。
  (十一)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垄断
  垄断与低效率,寻租理论,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2、外部影响
  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外部影响和资源失当的关系,科斯定理。
  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排他性与竞用性的含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的关系,公共资源的含义,公共选择理论。
  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十二)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2、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比较;存量与流量的区分。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了解用支出法、收入法如何核算GDP。
  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NDP、NI、PI、DPI等概念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6、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及关系。
  (十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的关系。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含义及关系。
  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永久收入理论等对消费函数的解释;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利用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如何共同决定收入。
  5、乘数论
  投资乘数的概念及表示,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
  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了解三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的恒等式。
  7、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含义及作用机理。
  8、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十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投资的决定
  实际利率与投资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投资边际效率曲线,预期收益与投资的关系,风险与投资的关系,托宾的"q"说。
  2、IS曲线
  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曲线,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决定,M1、M2、M3之间的关系。
  4、LM曲线
  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
  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熟悉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对经济的影响。
  2、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挤出效应及决定因素。
  3、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十六)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的概念及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容。
  2、财政政策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器的概念,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含义,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的关系,赤字与公债的含义。
  3、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货币政策的工具。
  4、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十七)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总需求函数,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长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分析。
  3、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4、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对其形状的解释及政策含义。
  5、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对其形状的解释及政策含义。
  6、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7、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十八)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的描述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3、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失业的影响,奥肯定律的含义。
  4、通货膨胀的描述
  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分类。
  5、通货膨胀的原因
  解释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持续。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及政策含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十九)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1、汇率和对外贸易
  汇率的概念,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净出口函数的构成。
  2、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开放经济下IS-LM模型的推导。
  3、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固定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十)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2、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
  3、增长核算
  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4、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稳态分析,分析储蓄率增长、人口增长的影响,黄金分割率。
  5、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
  6、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7、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8、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济周期研究
  9、乘数一加速数模型
  加速原理的概念,乘数-加速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乘数加速数模型。
  10、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三、主要参考书
  1、马伯钧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四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名称:《资本论》选读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序言和跋10分,第一卷35分,第二卷20分,第三卷3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资本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资本论》揭示的经济规律。
  3、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
  (一)《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1、《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编。
  2、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抽象力的含义。
  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他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4、《资本论》的研究目是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二)《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1、《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
  2、商品和货币(1)商品二因素。我们的研究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2)劳动二重性。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财富的源泉。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3)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含义,价值形式两极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4)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和来源。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5)、交换过程。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过程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形成的历史过程是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商品成为货币。(6)货币的职能。价格形式中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第一形态的变化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货币流通规律。货币储藏的形式和作用。(7)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新发展。
  3、货币转化为资本。(1)货币和资本的联系和区别。(2)资本的一般和和特殊。(3)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新发展。(4)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和前提。(5)劳动力商品理论的主要内容。
  4、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劳动过程的结果的二重性只能用劳动二重性来解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和意义。(3)工作日的界限和变动趋势。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含义。工厂主和领主对剩余劳动的贪欲的比较。(4)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5、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条件和动力,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趋势。(2)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协作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3)工场手工业的起源、要素和类型。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比较。(4)生产方式变革的起点。使用机器的界限。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规律。
  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含义。生产劳动和生产工人概念的扩大和缩小。(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3)剩余价值生产的自然基础。(4)比较工资国民差异必须考虑的因素。(5)国际价值的决定,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关系。(6)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理论意义。
  7、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征和实质。(2)资本家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3)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8、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1)资本有机构成的类型和公式,功能和意义。(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理论及现实意义。(3)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内容和实质。(4)原始积累的含义。工业资本家产生的途径,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三)《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1、《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
  2、资本循环。(1)G-W不仅表示一种质的关系,而且表示一种最具特征的量的关系。(2)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代。(3)商品资本职能实现的意义。(4)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三个循环的统一。(5)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6)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
  3、资本周转。(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2)固定资本的损耗、更新和维修。折旧基金的性质。(3)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4)可变资本的周转。(5)资本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
  4、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1)货币资本的作用。(2)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的比较。(3)第II部类两大分部类的公式和实现条件。(4)IIc(1)和IIc(2)不相等的两种情况及解决办法。(5)用公式说明积累。(6)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四)《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1、《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成本价格的性质和作用。(2)应当从m′-p′的转化引出m-p的转化,而不是相反。(3)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成本价格定义的修改和生产价格的进一步规定。(2)商品按价值交换先于按生产价格交换。(3)市场价值理论。(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内容。
  4、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1)规律本身。(2)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3)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
  5、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系。(2)商业资本周转对商业价格的影响。
  6、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1)生息在资本的性质和特点。生息资本是现实资本运动没有概念的形式。(2)利息大小的决定因素。不存在自然利率。(3)信用的形式和作用。(4)股份公司的性质和特点。(5)合作工厂理论。(6)虚拟资本理论。银行资本的大部分是虚拟资本。(7)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7、地租。(1)土地所有权。地租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土地资本。(2)农业是基础。(3)自然力的特点。(4)土地肥力递减。(5)虚假社会价值理论。(6)建筑地租的特点。(7)地租的形式、形成原因、条件和来源。(8)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8、各种收入及其源泉。(1)什么是分配关系。(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分配关系的观点。(3)马克思的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观点。
  9、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主要参考书
  [德]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