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45114现代教育技术考研大纲

  四、知觉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知觉;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种类。
  (二)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知觉适应。
  (三)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方位定向。
  (四)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五)错觉
  什么叫错觉;错觉的种类;错觉理论。
  五、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一般问题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催眠;白日梦与幻想。
  (三)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的基本概念;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的认知理论。
  六、记忆
  (一)记忆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作用;记忆的分类;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二)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记忆的脑学说;记忆的脑细胞机制;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三)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编码;感觉记忆的保持;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四)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
  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六)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七、思维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种类。
  (二)表象与想像
  表象;想像。
  (三)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
  表象的脑机制;问题解决的脑机制;推理的脑机制。
  (四)概念与推理
  概念的含义和种类;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推理。
  (五)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中的策略;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创造性。
  八、语言
  (一)语言的一般概念
  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种类;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研究语言的意义。
  九、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动机与需要;动机与行为效率;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二)动机的理论
  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
  (三)动机的种类
  动机的一般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四)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中的冲突;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意志的品质。
  十、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二)情绪与脑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情绪与唤醒模式。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感觉反馈。
  (四)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五)情绪的调节
  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类型;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十一、能力
  (一)能力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才能和天才。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能力的种类;能力的结构。
  (三)能力的测量
  一般能力测量;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四)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十二、人格
  (一)人格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人格;人格的结构。
  (二)人格理论
  特质理论;类型理论;层次理论。
  (三)认知风格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冲动-沉思;同时性-继时性。
  (四)人格测验
  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境测验;自我概念测验。
  (五)人格成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三、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教育传播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为教育传播学,包括理论与应用。
  4.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掌握教育传播的含义、类型、过程、要素、模式、策略。
  2.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教育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状况。
  3.能够利用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信息化教学传播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考试内容:
  第1章绪论
  包括: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教育传播的概念、构成要素、演进,教育传播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与建立。
  第2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包括: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阶段、设计,教育传播模式。
  第3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包括:教育传播信息的来源、特性、开发与利用,教育传播符号的分类、应用与符号互动原理,教育活动中的多符号传播系统。
  第4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包括:教育传播通道的概念,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特性、选择与利用。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包括:教育传播中教师的角色、传播行为、素质要求,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传播行为、素质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传播心理、互动传播机制。
  第6章教育传播环境
  包括: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功能、优化、评价。
  第7章教育传播效果
  包括:传播效果观点简述,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特征与表征、测量和评价、优化。
  第8章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
  包括: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类型和一般程序,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类型,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的运用。
  三、主要参考书
  南国农、李运林主编,教育传播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