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复旦大学 > 导师介绍

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导师介绍:谢佑平

  ►论文

  1、《律师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载《律师与法》1986年第10期;
  2、《提高检察人员素质管见》,载《法学季刊》1987年第4期;
  3、《律师分工应专业化》,载《北京律师》1988年第1期;
  4、《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载《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2期;
  5、《检察机关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刍议》,载《当代检察》1988年第3期;
  6、《论审判行为》,载《行为法学》1988年第4期;
  7、《刑事控诉与辩护关系论》,载《法学天地》1988年第5期;
  8、《我国应制定[图书馆法]》,载《现代法学》1988年第6期;
  9、《国外律师辩护制度摭谈》,载《北京律师》1989年第1期;
  10、《商品经济与律师服务》,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5期;
  11、《廉政建设与行政诉讼》,载《法律与社会》1991年第1期;
  12、《法律顾问应为企业提供超前服务》,载《律师与法制》1991年第2期;
  13、《检察机关应加强对自诉案件的监督》,载《检察研究》1991年第2期;
  14、《人民法院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政法学刊》1991年第3期;
  15、《辩护律师与公检法之间的关系》,载《中国律师》1991年第3期;
  16、《完善刑事诉讼法,促进反贪污贿赂斗争》,载《政法丛刊》1991年第3期;
  17、《刑事诉讼中的诉权探讨》,载《现代法学》1992年第1期;
  18、《公诉人与律师》,载《律师与法制》1992年第4期;
  19、《无罪推定原则评论》,载《法学评论》1993年第5期;
  20、《廉政建设与检察监督》,载《现代法学》1993年第6期;
  21、《刑事审判模式探析》,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3期;
  22、《刑事诉讼程序的法理学分析》,载《法学评论》1994年第5期;
  23、《关贸总协定与环境保护》、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5期;
  24、《背景与机理:律师制度的宏观考察》、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
  25、《市场经济与法律服务》、载《司法行政优秀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获司法部优秀论文二等奖);
  26、《刑事诉讼模式评论》,载《云南法学》1996年第2期;
  27、《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载《政法学刊》1996年第2期;
  28、《理想与现实: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6年第5期);
  29、《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人民检察工作》、载《云南法学》1996年第4期;
  30、《刑诉制度改革要落实配套措施》.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4期;
  31、《美国律师制度管窥与思考》、载《律师与法制》1996年第4期;
  32、《新旧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区别》、载《法律函授》1996年第4期;
  33、《“混合型”刑事诉讼模式评论》、载《法学》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6年第5期);
  34、《世界刑事诉讼发展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的改革》、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7年第3期);
  35、《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6期;
  36、《同步与差距:从国际标准看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载《政法学刊》1997年第1期;
  37、《我国法院功能模式演进历程的宏观考察》,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论律师在法律秩序建构中的作用》,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1期;
  39、《律师执业与社会条件关系论析》,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
  40、《撤回公诉论》,载《云南法学》1999年第3期;
  41、《诉讼文化论》,载《诉讼法学新探(陈光中教授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版;
  42、《关于刑讯逼供的理性思考》,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3、《刑事诉讼诉审同一原则探讨》,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44、《论我国律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论点摘编’);
  45、《论拒绝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6期;
  46、《刑事诉讼牵连管辖制度探讨》,载《政法学刊》2001年第1期;
  47、《论刑事审判对象》,载《云南法学》2001年第1期;
  48、《一事不再理原则重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2001年第9期转载;
  49、《审判中立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0、《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载《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51、《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的法理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5期;
  52、《模式与定位:法院变更罪名探析》,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53、《刑事诉讼国际准则视野中的证据排除规则》,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4、《刑事诉讼国际准则与中国刑事诉讼》,载《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卷;
  55、《论程序法定原则》,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6、《刑事辩护制度发展史论纲》,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
  57、《论刑事诉讼的参与原则》,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58、《程序法制原则评论——兼评司法机关的解释权》,载《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59、《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功能探究》,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1期;
  60、《警、检、法:错位与缺位》,载《中国律师》2002年第2期;
  61、《背景与机理:关于设立证据开始程序的反思——一个跨文化法律移植的话题》,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
  62、《刑事公诉变更制度论纲》,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3、《关于审判公正的法哲学思考》,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2期;
  64、《检察官当事人化与客观公正义务——对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一点反思》,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5期;
  65、《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论纲》,载《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66、《刑事诉讼原则:概念演进和辨析》,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2期;
  67、《刑事控审分离原则的法理探析》,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68、《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重构》,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69、《独立性:律师职业的本质属性》,载《中国律师》2002年第7期;
  70、《论刑事控审分离原则》,载《诉讼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1、《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另论》,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4期;
  72、《检察监督原则另论》,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5期;
  73、《论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
  74、《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6期;
  75、《试论公诉条件及其审查程序》,载《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76、《司法行政化与司法独立:悖论的司法改革——兼评法官等级制与院长辞职制》,载《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77、《社会基础与技术支撑:律师与司法公正》,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78、《侦查法律关系论纲》,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79、《法律权威与司法创新: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期;
  80、《背景与机理:律师制度的宏观考察》,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3年第1期;
  81、《法理视野中的刑事诉讼效率和期间:及时性原则研究》,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82、《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关于监听的法律思考》,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期;
  83、《差异与成因:中国古代“辩护士”、“讼师”与现代职业律师》,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2期;
  84、《法内程序与法外程序——我国司法改革的盲点与误区》,载《学术研究》2003年第4期;
  85、《司法公正与群众参与:陪审制度的理论分析》,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86、《刑事侦查职能论纲》,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2期;
  87、《属性解读与制度完善:律师职业透视》,载《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88、《形式主义:刑事侦查的程序价值分析》,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
  89、《论侦查程序中的监听》,载《犯罪研究》2003年第3期;
  90、《罪刑法定的程序要求》,载《华东刑事司法评论》2003年第2期;
  91、《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成因》,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92、《历史视野和文化语境下的刑事诉讼模式》,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93、《中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三重障碍》,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4期;
  94、《论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障与司法保护——以刑事司法为中心》,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95、《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载《理论参考》2003年第10期;
  96、《律师职业与法治的辨思》,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11期;
  97、《困境与进路:司法审查原则与中国审前程序改革》,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98、《律师角色的理论定位与实证分析》,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0期;
  99、《论我国强制措施的完善》,载《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00、《理想与现实:控辩平等的宏观考察》,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01、《预审法官制度比较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02、《意大利刑事侦查制度的改革与启示》,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4期;
  103、《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
  104、《刑事国际私法准则视野中的刑事辩护制度》,载《华东刑事司法评论》2004年第1期;
  105、《宪政与司法:刑事诉讼中的权力配置与运行研究》,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106、《秘密侦查的解读与诠释》,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6期;
  107、《论审前程序的律师辩护》,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2期;
  108、《关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基本方向的思考》,载《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
  109、《论刑事司法领域内的行政权力与司法审查制度》,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10、《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障与司法保护——以刑事司法为中心》,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11、《防止冤假错案,有利于健全的刑事程序法》,载《法学》2005年第5期;
  112、《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方向和具体目标》,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13、《审前程序的改革:以律师辩护为视角》,载《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14、《应以“公民参与”取代刑事诉讼法中的“依靠群众”原则》,载《法学》2005年第7期;
  115、《司法公正与法治》,载《检查风云》2005年第13期;
  116、《刑诉法修改研讨会综述》,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3期;
  117、《质疑与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118、《死刑复核程序: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思》,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19、《中国封建社会秘密侦查史略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20、《从野蛮到文明:<反对酷刑公约>的机理与要求》,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21、《<反酷刑公约>的价值与一般原则》,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9期;
  122、《冲突与协调:检查监督与审判独立》,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
  123、《论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应有视角和立场——以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比较为中心》,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124、《沉默权的类型化研究》,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25、《受贿犯罪的认定与预防控制》,载《求索》2006年第2期;
  126、《国际刑事司法中的中止犯研究——基于<罗马规约>第25.3.6条的比较刑法分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6期;
  127、《科学发展观与刑事诉讼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认同》,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28、《如何提高法律监督说理能力》,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6期;
  129、《把握刑事诉讼发展的国际性趋势》,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22期;
  130、《配置与运行:论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关系》,载《社会科学》2007年1第期;
  131、《从治罪道维权: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之重构》,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
  132、《论公诉权的监督性》,载《法学》2007年第9期;
  133、《刑事和解的配套措施》,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34、《多元视野下的没哟青少年法治教育:途径、策略及启示》,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3期;
  135、《关于建构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思考》,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36、《刑事二审程序的功能与检察机关的作用》,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0期;
  137、《现代辩护制度的现正根基与实证考察》,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38、《论我国以人为本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应有结构——科学发展观的刑事司法解读》,载《北方法学》2007年第4期;
  139、《论公诉权的监督性》,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21期;
  140、《科学发展观与刑事诉讼规律的认同》,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141、《“缓刑考察费”拷问司法公正》,载《人民论坛》2007年第9期;
  142、《检察监督与政治生态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2期;
  143、《律师职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1期;
  144、《量刑公正与程序规制》,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9期;
  145、《权力制约机制与我国检察监督的优越性》,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10期;
  146、《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底限》,载《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4期;
  147、《论法律监督与途径创新的必要性》,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3期;
  148、《建立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必要性》,载《检察风云》2009年第24期;
  149、《检察监督与政府权力》,载《上海人大月刊》2009年第11期;
  150、《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51、《论权力及其制约》,载《东方法学》2010年第2期;
  152、《检察机关与非法证据排除》,载《中国检察官》2010年第21期;
  153、《被羁押者人身危险的制度防范》,载《法学》2010年第7期;
  15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是实质与适用误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55、《被羁押者人身安全的程序法思考》,载《法治论坛》2010年第4期;
  156、《检察官角色的冲突平衡与定位》,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57、《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量刑程序构建》,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6期;
  158、《论法律秩序与律师功用》,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11期;
  159、《中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现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60、《德国的秘密侦查制度》,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161、《“亲亲相隐”与亲属间窝藏、包庇类犯罪的豁免》,载《河北法学》2011年第12期;
  16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预防与治理》,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第4期;
  163、《程序法的价值分析——从宪政、法制品质与司法正义三重意义上》,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164、《台湾地区的“线民”制度》,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165、《试论舆论监督与刑事被告获公平审判权利之冲突及平衡》,载《中国司法》2011年第8期;
  166、《<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进步与展望》,载《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
  167、《程序与实体:未成年人社会矫正机制的改造》,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168、《新<刑事诉讼法>述评:以历史为视角》,载《中国司法》2012年第6期;
  169、《未成年人作证的若干问题研究》,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1期;
  170、《刑事法律援助与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建构——以新<刑事诉讼法>第34条、第267条为中心》,载《清华法学》2012年第3期;
  171、《我国检察权性质的复合式解读》,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9期。

  ►当前研究
  《公设辩护人制度研究》,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正在进行中,2013年结项。

  ►主要课程
  1、1988年-至今 本科生项目 – 刑事诉讼法
  2、2001年-至今 法学硕士项目 – 司法制度专题
  3、1992年-至今 法学硕士项目 – 中国刑事诉讼法专题
  4、2003年-至今  法学硕士项目 – 外国刑事诉讼法专题
  5、2001年-至今  法律硕士(非法学)项目 – 刑事诉讼法
  6、2001年-至今  法律硕士(法学)项目 – 刑事诉讼法专题
  7、2004年-至今  博士生项目 – 国际刑事司法专题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