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陕西研招网 > 第四军医大学 > 专业介绍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化学(药学系)


  (四)药物载体与纳米药物
  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高分子化学交叉的新兴学科。与传统分子药物相比,纳米药物的EPR效应使其容易进入细胞而实现高疗效;链接或载带的功能基团或活性中心多,可以实现治疗与疗效跟踪同步化;易于药物缓释控制及实现靶向给药等优势。在抗肿瘤、抗病毒、心血管疾病和基因转染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整个靶向给药系统中发展较快的领域。
  1.微/纳米药物载体
  包括新型载体和控释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载体体系的生物医学性能评价,是目前纳米药物研究最为活跃的一个方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863”、全军医药卫生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在微/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缓控释性能及其生物效应方面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基础、临床科室合作,初步建立了纳米载药系统缓、控释及靶向载体的研究平台。
  2.智能化释药载体
  该类载体可通过感应病变部位环境信息的变化或依据治疗疾病的需要释放药物,代表了控释制剂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有研究的温敏、酸敏体系虽然有较好的智能化可逆响应,但不能降解,限制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课题组把握这一前沿,以发展新型复合与智能生物材料为研究方向,将可生物降解及智能化响应的微凝胶释药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已制备出2种智能响应灵敏度高、药物释放可控、可降解的纳米凝胶。
  3.肿瘤靶向纳米药物
  开展了利用纳米技术改良抗肿瘤药物及基于新型纳米微粒的高效低毒治疗或诊断药物的研究,着重开展了针对肿瘤的双重靶向释药体系的研究。在智能药物载体的基础上,筛选对肿瘤组织pH值特异响应的纳米凝胶(微粒)。进一步与靶向物质结合,包封或支载抗肿瘤药物,构建对肿瘤组织具有特定靶向性和可控释放性的双重靶向给药系统,有望为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药物治疗开辟新途径。
  本研究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863”项目2项(副组长单位),军队医药卫生课题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28篇,申报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6名。
  六、科研条件
  “十五”以来,本学科建成了4个现代化的手性合成技术实验室,3个新药研究实验室,1个纳米药物研究实验室,2个手性分离、分析实验室和1个高压氢化室。实验室配备有毛细管电泳仪、高效液相色谱仪(3台)、气相色谱仪(2台)、红外光谱仪、自动旋光仪、荧光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仪、低温冷冻干燥机等十余台大型设备和充足的常规仪器,能完全保证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新药研发和生物医药材料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需要。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运转良好,开机率达到85%以上,其中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基本上满负荷工作。
  七、“十五”以来主要科研成果
  自200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重大创新药物研究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1项,军队“十一五”攻关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军队创新药物研究(军用特需药项目)2项,陕西省科研项目9项,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2部。在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