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陕西研招网 > 第四军医大学 > 导师介绍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硕导介绍:张 菊


   张 菊,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5年5月生。1986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10年任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全军基因诊断研究所教授。担任陕西省生物芯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基因检测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及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

  1.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平台建设、改良与应用:荧光偏振(FP)检测技术是一种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它把荧光物质标记在特定物质分子,使原本微弱的反应信号转化成较强的荧光信号,同时在光路的合适位置分别加上起偏器和检偏器就可测出待测物的偏振荧光强度,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在分析分子结合的方法中,FP法是一个独特的方法,由于该方法不需分离游离和结合的示踪物,而且所有测定在溶液中进行,可以达到真正的平衡,因而具有快速、简单和准确等特点。我们在国内外首次将FP技术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鉴别、分型及耐药突变临床检测领域,建立了基于FP技术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单纯疱疹病毒分型、CTS、URA、NG、MP、CP、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微生物耐药相关热点突变分析系统。临床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结果准确和简便易行等特点,适用于对临床样本进行快速高通量筛查;以FP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人乳头瘤病毒分型、CTS、URA、NG、MP、CP、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偏振检测试剂盒。参与完成了《解脲脲原体、人乳头瘤病毒、沙眼衣原体抗体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上述两个项目均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

  2.肿瘤预警、耐药相关基因、SNP及甲基化的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群体中个体的表型(形态、代谢和免疫状态等),个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抵抗力差异显著,这种差异的遗传基础就是基因组结构或基因型差异。SNP、基因型及甲基化能充分地反映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通过研究识别这些基因,确定疾病相关基因,可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改进疾病的诊断及预防。在利用药物进行疾病治疗时,不同病人的治疗效果有时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是由药物本身在不同个体体内活化、代谢、清除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这种差异本质是遗传差异。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不同基因型个体对药物反应:药物敏感性或耐受性的的差异,可以阐明遗传因素对药物效用的影响,从而寻找带来新治疗方案的靶向基因,预测发现有治疗效果的基因。对药物开发提供指导和依据,为临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和根据不同基因型对药物的反应来改进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平台上对多种肿瘤化疗药物进行了相关SNP的研究,取得初步进展,并获得多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3.病毒感染的定向免疫治疗研究:我国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疾病发病率近年有所增高。空泡样增生是最常见的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良性皮肤粘膜增生。顽固难治、反复复发型与癌症及其它细菌、病毒特别是爱滋病相关,因此,对人体有更长期及严重的影响。空泡样增生的复发是临床比较常见且较难处理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手术激光、冷冻或保守治疗:大剂量干扰素肌注及应用抗病毒药物,外涂药物等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从1998年起,我们研究了对难治性复发的空泡样增生患者用HPV病毒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4.负责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题课题1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1项,参加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全军重大扩试项目1项,省级基金课题4项、横向课题1项。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