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央民族大学 > 院校资讯

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实力介绍


 

  二、科研成果与科研特色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始终遵循中央确定的办学宗旨和办学任务,充分发挥民族类学科的优势,不断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经过几代人的扎实建设和不懈奋斗,逐渐积淀形成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鲜明办学特色——致力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和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为国家的民族团结和发展事业提供高水平服务。学校的这一办学特色凸显了中央民族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成为学校创建一流、服务社会的巨大财富和独特优势。学校的科研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2项,社会横向课题138项,自主科研立项625项,出版学术专著1,067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866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5项。建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围绕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确定了一批对凝练学科方向,提高学科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原创性研究项目,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一)科研引领民族理论创新和为国家民族问题决策咨询服务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延安民族学院的继承者,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倡导知行合一,追求明智笃行,把国家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理论、少数民族发展与民族政策、边疆安全与稳定等重大问题作为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的主攻方向,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经济等学科,并以其特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贡献,成为国家民族问题决策咨询的思想库。
  早在建校初期,学校就承担和完成了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研究、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和文字改革与创制等国家交给的一系列重大任务。改革开放后,学校专家学者围绕新时期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地区发展,在民族学基本理论、民族经济、民族宗教、民族政策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例如《中国民族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民族学通论》、《西藏历史地位辩》、《中国宗教通史》、《广义民族学》、《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和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建议,关于西沙南沙考古新发现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处于我国民族和边疆问题研究的最前沿地位,分别获国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对中央的宏观决策、民族问题的认识与处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中,学校进一步强化国家民族问题决策的实证研究,紧紧围绕中国当代民族问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与边疆史地研究、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与公共行政管理研究,开展了全方位、大规模、多学科的田野调查,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东突”与恐怖主义问题、边疆跨境民族与边疆稳定问题、宗教与国家安全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在新形势下确定发展战略、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依据。学校有多名教授被聘为国家有关部委的咨询专家。戴庆厦教授主持的中国语言国情调查等项目,直接为国家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杨圣敏教授被聘为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咨询专家,他的研究报告被中央领导肯定为“对维护新疆稳定具有指导意义”,他还应邀为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学习讲课;牟钟鉴教授被聘为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局咨询专家,他的《民族学与宗教学的分途与际遇》等论著,确立了民族宗教学这一新的学科方向;薛达元教授担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首席科学家,他主持编制的《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规划纲要》,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在环境领域的主流化;青年学者张咏博士作为上海合作组织中方教育咨询专家,应邀为教育部、外交部作《中亚的民族宗教与地缘政治》的报告,“为研究中亚地区国家教育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科研关注和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注和服务于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是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学者治学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不断拓展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深入民族地区,重点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生态环境、医药卫生、教育、社会公共管理与法制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民族经济学与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研究成果,奠定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荣获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的研究成果——《农民权利论》,提出了新形势下保证农民权利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原则;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惠益分享政策的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知识惠益分享机制,被国家环保总局、知识产权局采用;在青海省海北州建立的高原毒草研究基地,成功地研制出“灭狼毒”和“灭棘豆”两种灭杀毒草药物,获得了国家专利,大面积地改善了该地区草地群落生态结构,大大提高了天然草原生产能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甘肃裕固族聚居区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建立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通过对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动植物基因研究,从大黄橐吾等植物中分离出15个世界上尚未见报道的新的活性化合物,尤其是对独龙族特有的独龙鸡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初步确定发现了我国第101个鸡品种;对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区野外生物资源的调查,提出了彝族社区生物保护及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在民族医药和公共卫生方面,建成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文化遗产数据库;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建立了毒品与艾滋病研究基地,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提出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毒品与艾滋病防治的模式,受到卫生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
  在民族地区教育方面,研究者深入考察和解析了凉山彝族社区50年来语言与教育的社会变迁过程,提出了破解少数民族在融入现代主流社会过程中既希望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又力图保存本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的两难问题的对策与思路,其成果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组织开展了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研究与乡土教材资料库建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效益分析等重大项目研究,为民族地政府部门教育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法制建设方面,开展了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急机制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安全研究、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保护研究和鄂伦春族文化权利保护等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有的被当地政府直接采纳,有的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而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