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中南大学 > 院校资讯

中南大学文学院介绍


  中南大学文学院座落在古城长沙美丽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系于2002年5月在原文法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在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学院和中南大学一起成长,以特色文科创学院品牌,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一个基础文科学院的快速发展。

  一个新的文科学院在成长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专职教师从不足20人发展到现在的40人。其中有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博士后3人。

  建院8年来,学院本科专业从1个发展到2个,硕士点从1个增加到11个,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一个对外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点。本科生从不足200名发展到700余名,研究生从不到2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余名,从规模到水平都有了跨越式发展。

 
  文学院下设两系、四所、两个研究中心、三个研究基地和两个工作室。

  学院坚持“经营学院、和谐人心、创新工作、跨越发展”的办院理念,积极实施“以特色创品牌”、“差异化发展”的战略,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博士点突破,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精干而富有特色、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学院。

  小学院要有大作为

  1.文学院的现实基础

  文学是一个基础人文学科,被视为“文科中的文科”。如果说,文史哲是文科的基础,那么“文”则是文史哲的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在一个以工医理为优长学科的大学,要发展这样一个基础人文学科,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的特点。综合来看,新兴的文学院,在起步时期存在三个方面的“软肋”:

  第一,规模不大。我们的目标是“适当做大,尽快做强”,如何把小院经营好,实现小院大手笔、小院大作为,需要科学规划和更多付出。

  第二,历史不长。文学院是中南大学最年轻的学院之一, 1998年招收首届中文本科生, 2001年开始招收文艺学硕士生,学院组建挂牌于2002年。我们没有历史积淀,却不能没有长期打算,如何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第三,起点不高。由于没有学科积累,我们得从“零”做起,一切都得靠自己,需要从低端起步,向高处腾飞。

  当然,新兴的文学院也有自己的优势:

  一是有一支学缘优化的教师队伍。我们40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超过80%。这些老师年轻,有活力,有后劲,他们分别来自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名校,有着很好的学缘结构。

  二是全院凝心聚力,有着很好的人气。学院建院之初就提出“经营学院,和谐人心”的口号,这些年来,班子团结,老师心齐,上下协力同心,人气挺旺,信心十足,让大家感到学院有前途,个人有奔头,小而团结,“穷”并快乐着。

  三是没有历史负担,可以在一张白纸上谱写“最新最美的图画”。学科从头做起,可以把目标定得高一点,把眼光放的远一点,确保不输在起跑线上。

  2.文学院发展定位

  建院之初,我们设定了“特色立院、差异发展”发展定位,即以差异化的错位式发展,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这个定位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

  从校内层面上说,我们要考虑文学院能为中南大学的发展做些什么。在这方面,文学院的职能作用有二:一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改善理工科大学的学科结构,培养人文学科人才,与各类新闻传媒建立学科和校友关联,优化学校的办学环境。

  在高校间学科竞争的层面上,我们要考虑怎样在同类学科中尽快显山露水,创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中文学科是一个传统文科,许多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都有强大的中文系或文学院,我们这个后起的学科怎样不被同类学科所遮蔽,只能独辟蹊径,走特色立院、差异发展的路子。几年的奋斗和进取,我们已经在网络文学、文化产业、小说创作等几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较好的践行了差异化发展战略。

  
  在特色中打造品牌

  我们一直倡导在创新特色中打造自己的学科品牌,也就是不在传统学科上与名牌大学争高低,尽量在新学科和交叉学科上抢占制高点。

  建校10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和中南大学一起成长,文学院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逐渐培育了自己的学科品牌:

  1.网络文学研究抢占先机

  文学院率先在全国创办了网络文学研究基地,建立了“网络文化批评”网站,先后获得了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出版《网络文学论纲》、《网络文学发展史》、《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比特世界的诗学》等20多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系列论文100多篇。2次获全国文科最高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欧阳友权教授的《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实现了湖南省该项大奖零的突破。我们的网络文学研究基地连续几年在全省50多个基地评估中位列前三甲。现在,文学院已成为全国网络文学研究的重镇,学院在这一新领域创出了品牌,打出了名气,占领了一个学术制高点。北京大学董学文教授、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复旦大学陆扬教授、中山大学高小康教授等一大批学界名家都在文章中给予我们的网络文学研究以高度评价,取得了“一种特色,带动一个学科,锻炼一批队伍,推动一个学院”的“多米诺效应”。

  2.文化产业学科异军突起

  文学院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开始培养文化产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成为学院新的学科增长点。我们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国家级规划教材《文化产业概论》,2006年成立了我国第一家文化品牌研究机构――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每年出版并发布《中国文化品牌年度报告》,举办文化品牌全国高峰论坛,并发布中国文化品牌排行榜, 2007年在深圳文博会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年度报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作了报道,2010年在第六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举行2010文化品牌报告首发式和五周年庆典,《光明日报》报道品牌中心成长历程,得到了李长春同志和刘云山同志的批示。2011年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光明日报》、红网在第七届深圳文博会发布中国文化品牌排行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对欧阳友权院长作了专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学术声誉。

  3.小说创作饮誉文坛

  阎真教授的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和《因为女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沧浪之水》多次获全国和省级文学奖,已发行50多版近百万册。学院成立的“阎真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扩大了文学创作与传播品牌的学术影响力,也提升了我校文科的影响力。欧阳友权教授与阎真教授当选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2011年他们被选为湖南作家代表赴京参加了第八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展示我院文学创作的实力。归国博士聂茂教授亦有多部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著作面世,并获得多项奖励。

   让文学之花美丽绽放

  文学院离不开中南大学,中南大学也不能没有文学院。一个强大的文学院是中南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的重要标志。十年的艰苦创业,十年的风雨兼程,文学院初具雏形,小有起色。回顾十年改革发展历程,我们有几点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

  1.重视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措施,优化师资队伍,增强学院发展后劲,全院教师从最早不足20人增加到现在的40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超过达80%。他们绝大多数从全国各大名校引进,其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和职称结构都十分优良。各二级学科逐步形成了科研梯队,一批年轻的博士、博士后迅速成长。

  2.对接社会需求,注入学科活力

  文学院从自己的学科特点出发,探索学、研、产相结合的学院发展模式,积极对接社会需求,找到了两个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互联网新媒体和文化产业。其中,网络新媒体研究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文化产业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在网络文学和新媒体文化上,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和2门省级精品课。在文化产业领域,我们主要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在政界、业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学科赢得了许多纵横和横向研究课题。各级政府都把我们的文化品牌研究数据作为行政决策和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每年湖南省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时,主动要求把我们的文化品牌发布作为湖南省参会活动之一。

  3.组织协作攻关,创造学科亮点

  文学院人不多,心很齐,善于团队作战,协作攻关。我们以博士点建设、基地建设为抓手,将分散的科研力量集中起来,在全院形成一股合力。先后创办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中南大学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文学创作与传播基地。先后出版了“网络文学教授论丛” 、“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文艺学前沿论丛”、“新媒体文学丛书”等学科丛书,在20余家重要学术期刊以专栏方式发表专题系列论文。这种以科研群体创造拳头产品和系列作品的做法,容易产生全国性影响;同时,通过协作攻关,也让青年老师找到了科研方向,获得了发表成果的机会。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文科发展,任重道远。与各兄弟学院相比,文学院的差距还很大。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建设好文学院对改变中南大学的文化生态和学科生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提倡“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团结拼搏的进取意识,小院大作为的自强意识”,从低端起步,向高处腾飞,不骄不躁,再接再厉,让文学之花更加灿烂!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