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南大学文学院各学科考研大纲
中南大学2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基础》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I.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
中南大学2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相关知识的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II.考查目标
汉语基础考试内容涵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及基本的语言学知识。要求考生:
(1)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约80%
汉语应用能力约40%
汉语语言分析约30%
Ⅳ.试卷题型结构
1、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
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选择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汉语应用能力(40分)
语音能力题(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0分)
汉字能力题(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5分)
语法词汇规范(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
文言文阅读题(加标点、填空题、选择题等),共10分
3、汉语语言分析(30分)
语音分析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
词语辨析题(共10分)
语法分析题(辨别词性、句子分析)(共10分)
病句修改题(共5分)
Ⅴ.考查内容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1.语言学基础
2.汉语概况
3.现代汉语语音
4.现代汉语词汇
5.现代汉语语法
6.汉字
7.古代汉语
(二)汉语应用能力
1.辨音和标音能力
2.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
3.词汇、语法规范
4.文言文阅读理解
(三)汉语语言分析
1.语音分析
2.词义分析
3.语法分析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II.考查目标
一、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二、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三、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材料分析写作4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
1.填空题26题,30空,每空1分,共30分
2.判断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3.简答题4题,共35分
(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
1.填空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判断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选择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案例分析写作(40分)
写作题为论说文。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
1.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
2.基于文字材料的案例分析。
每次考试为其中的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所给文字材料和题意的基础上,写出思想健康、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的文章,鼓励考生结合实际发挥创造性。
Ⅳ.考查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能力考试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材料分析写作"三部分组成。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一)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1.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及未来
2.地理概况
3.历史发展
4.姓氏与名、字、号
5.汉字
6.学术思想
7.宗教信仰
8.古代教育
9.科举制度
10典籍藏书
11.科技成就
12.传统建筑
13.古典文学
15.风俗习惯
16.中外文化交流
(二)外国文化基础知识
1.美洲地区文化
2.欧洲地区文化
3.亚洲地区文化
4.港澳台地区文化
(三)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1.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2.文化定势
3.世界观、民族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
4.汉语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5.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6.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一)教育学基础
1.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3.教学内容与教学法
4.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二)心理学基础
1.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实质、心理学主要学派
2.认知过程
3.情感和意志过程
4.人格心理
5.人生全程发展
6.学习理论
7.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8.学习动机
10.教师心理
(三)语言教学基础
1.语言要素教学
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
2.语言技能课教学
汉语综合课教学、口语课教学、听力课教学、阅读课教学、写作课教学
三、材料分析写作
材料分析写作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分析与实践能力
2.论文写作能力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外文学史》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中外文学史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本科阶段掌握中外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水准以及综合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素质。
II.考查目标
中外文学史科考试涵盖大学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
(1)明确中外文学史相关课程的的基本知识点。
(2)准确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把握中外文学史展开的基本轮廓。
(3)对中外名家名著有准确、系统的把握。
(4)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综合分析文学史展开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规律。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史约5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约25%
外国文学史约25%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
简答题40分(4小题,每小题10分)
分析题80分(3小题,1、2题每小题30分;第3题20分)
Ⅴ.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先秦文学
1、《诗经》
2、屈原与《楚辞》
二、秦汉文学
1、秦及两汉散文
2、司马迁与《史记》
3、两汉乐府诗
4、《古诗十九首》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
2、陶渊明
3、《世说新语》
四、隋唐五代文学
1、李白等盛唐的诗人群体
2、杜甫、白居易等中唐诗人群体
3、唐代古文运动
4、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群体
5、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五、宋代文学
1、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2、苏轼
3、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4、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5、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6、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六、元代文学
1、元杂剧代表作家与代表剧作
2、元代散曲
七、明代文学
1、《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2、《水浒传》
3、《西游记》
4、"三言"、"二拍"
八、清代文学
1、《长生殿》、《桃花扇》与清代戏曲
2、《聊斋志异》
3、《儒林外史》
4、《红楼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3、革命文学论争和1930年代文艺运动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小说
1、鲁迅:《呐喊》、《彷徨》
2、茅盾、老舍、巴金
3、沈从文
4、张天翼、丁玲、艾芜
5、赵树理
6、钱钟书、张爱玲
三、诗歌
1、早期白话诗
2、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
3、戴望舒、卞之琳
4、艾青
四、戏剧
1、戏剧运动
2、曹禺
五、散文
1、鲁迅散文和杂文
2、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文学思潮和运动
1、新的文学体制的建立及文学事件
2、胡风案件、双百方针、文艺反右
3、新民歌运动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4、两个批示、《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三突出"
5、现实主义的回归与流变
6、现代主义的萌发与兴盛
7、文化寻根与失落
8、"新国学"、"后现代"话语及"现代性"话题
二、诗歌
1、艾青、郭小川、贺敬之
2、"朦胧诗"诗人与诗歌文本
3、"归来诗人"
4、"第三代"诗人
三、小说
1、百花时期短篇小说
2、《青春之歌》、《创业史》
3、叙事方式探索与中国式现代主义写作
4、长篇小说潮流
5、陈忠实《白鹿原》
6、帝王将相题材小说
四、散文、戏剧
1、老舍《茶馆》
2、新时期话剧
3、巴金、杨绛的散文
4、报告文学的兴盛
5、余秋雨散文
6、张承志、史铁生散文
外国文学史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1、古希腊文学的分期、特点
2、古罗马文学的特点
3、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4、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起源与特点
5、《俄狄浦斯王》的剧情、主旨、艺术成就
二、中世纪西方文学
1、中世纪西方文学的特点
2、《神曲》思想内容的双重性及艺术成就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学
1、意大利
2、法国
3、英国
4、《堂吉诃德》的情节、人物、艺术成就
5、《哈姆莱特》的情节、人物、艺术成就
四、古典主义文学
1、各主要欧洲国家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2、《伪君子》的剧情、人物、主题
3、《失乐园》的内容、人物
五、启蒙文学
1、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法、英、德等国家启蒙文学的发展过程及重要作家与作品
3、《浮士德》的剧情、人物、主旨、艺术成就
六、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唐璜》的内容、人物及艺术成就
3、《悲惨世界》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各主要国家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特点、重要作家与作品
3、《红与黑》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4、《高老头》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5、《德佰家的苔丝》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6、《死魂灵》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7、《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8、《罪与罚》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9、《玩偶之家》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10、《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八、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和其他思潮
1、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基本主张与特点、重要作家与作品。
2、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基本主张与特点、重要作家与作品
3、《恶之花》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九、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各主要国家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与作品
3、《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4、《老人与海》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十、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现代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主要流派
3、《荒原》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4、《城堡》的内容、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5、《等待戈多》的内容、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6、《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7、《百年孤独》的内容、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十一、苏联文学
1、苏联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2、《母亲》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3、《静静的顿河》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4、《日瓦戈医生》的情节、人物、主旨及艺术成就
十二、东方文学基础知识
1、《旧约》
2、《一千零一夜》
3、泰戈尔
4、川端康成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与写作》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文学理论与写作》考试是为中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文学理论解答文学现象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有利于在研究生阶段很好地完成专业学习。
II.考查目标
《文学理论与写作》考试涵盖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要求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评论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的写作能力。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熟练掌握文学理论的相关原理。
(4)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较好的理解,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与观点。
(5)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
(6)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字写作能力,能针对文学材料写出有观点、有思想、文字顺畅的作文。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1)文学理论占60%
主要包括文学理论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2)文学评论写作占40%
在给出的文学材料中,运用文学有关理论,进行文学评论小论文写作,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学理论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结构合理,行文流畅,体现良好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特性。
Ⅳ.考查内容
文学理论部分:
一、什么是文学理论
1.什么是文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
3.文学理论的主要特征
4.文学理论的作用
5.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二、文学文本
1.文学文本结构
2.文学作品构成
三、文学体裁
1.媒介演化与文学体裁
2.文学体裁的划分及各种文学体裁
四、文学类型
1.作品性质类型
2.文学品质类型
3.文学历史类型
五、文学审美形态
1.文学形象
2.文学典型
3.文学意境
4.文学风格
六、文学起源与发展
1.文学艺术的起源
2.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3.文学的纵向流变
4.文学的横向交流
七、文学本质与特征
1.文学本质
2.文学特征
八、文学功能与价值
1.文学功能
2.文学价值
九、文学创作
1.作家素养
2.创作过程
3.艺术思维
十、文学欣赏
1.文学欣赏的意义和特点
2.文学欣赏的条件和过程
3.文学欣赏的审美规律
十一、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2.文学批评标准
3.文学批评方法与原则
写作部分:
给出具体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运用文学理论知识,按要求写出一篇文学评论或理论分析文章。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学理论》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新闻传播学理论》是2012年新闻与传播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新闻传播学理论》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科学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II.考查目标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新闻学概论约40%
传播学概论约40%
中外新闻事业史约20%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分(5小题,每题4分)
简答题30分(3小题,每题10分)
案例分析20分(2小题,每题10分)
论述题30分(2小题,每题15分)
写作题50分
Ⅴ.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学概论
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3、新闻活动的渠道
4、新闻的基本特点
5、两种新闻定义
6、新闻本源
7、新闻要素
8、新闻类别
9、新闻与信息
10、新闻与宣传
11、新闻与舆论
12、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13、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14、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15、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16、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17、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18、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19、读者的需要促使报纸多样化
20、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21、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22、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23、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24、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25、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26、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7、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28、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29、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30、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31、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32、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33、大众传媒与政治
34、大众传媒与经济
35、大众传媒与文化
36、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37、新闻自由的涵义
38、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39、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40、新闻法规
41、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42、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43、新闻媒介的经营
44、第一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45、受众的特点
46、受众的细分
47、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48、受众的权利
49、新闻真实性
50、新闻指导性
51、新闻的群众性
52、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53、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54、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55、新闻选择的标准
56、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57、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58、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59、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60、新媒介技术与网络新闻
第二部分传播学概论
1、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4、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5、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6、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7、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8、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9、象征性社会互动
10、传播的基本过程
11、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12、人内传播
13、人际传播
14、群体传播
15、组织传播
16、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17、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8、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19、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20、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21、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22、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23、"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24、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25、"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26、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27、传播产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28、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29、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30、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31、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32、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33、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34、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程序的争论
35、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36、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37、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38、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39、抽样调查法
40、内容分析法
41、控制实验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
(一)中国新闻事业史
1、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2、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报刊的诞生
3、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的发展
4、国人办报的兴起
5、维新变法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6、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
7、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8、民国初期自由新闻体制建立
9、新闻事业的职业化
10、《新青年》等与新文化运动
11、新闻业务工作的重要改进
12、新闻教育的发展新闻学研究的奠基
13、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14、中国共产党党报报系的建立
15、国民党的新闻体制
16、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17、文革前的新闻事业
18、新时期的新闻事业
19、港澳台新闻事业
(二)外国新闻事业史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
5、网络传播
6、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7、法国新闻传播事业
8、德国新闻传播事业
9、意大利新闻传播事业
10、俄罗斯地区新闻传播事业
11、东欧各国新闻传播事业
12、美国新闻传播事业
13、加拿大新闻传播事业
14、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15、朝鲜半岛的新闻传播事业
16、印度的新闻传播事业
17、东盟及西亚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18、埃及的新闻传播事业
19、澳大利亚的新闻传播事业
20、新西兰等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21、巴西的新闻传播事业
22、墨西哥的新闻传播事业
23、拉美其他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24、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美学原理》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美学原理考试是为文学院招收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美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一般要求达到高等院校中文本科专业能达到的良好水平,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专业水准,以有利于美学专业硕士生的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美学原理课程的考试主要检测考生对美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内容主要包含关于美和美感、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艺术美)、美学范畴(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荒诞)、审美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也适当涉及中西美学史上关于美学基本理论问题思考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要求考生:
(1)准确地表达对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总体认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范畴与重要理论观点。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表达自己对美学理论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4)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习的美学理论知识,较好地回答与解释中国当代美学的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美与美感理论约20%
艺术理论约30%
美的形态理论约15%
审美教育理论约15%
中西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观点约20%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
简答题60分(4小题,每小题15分)
论述题60分(2小题,每小题30分)
V.考查内容
一、名词解释,如:
美感有意味的形式
二、简答题,如:
1、西方美学史关于美的本质探讨有哪些途径?
2、自然美有什么特点?
三、论述题,如
1、联系审美实际,谈谈你意境美的认识。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化产业概论》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文化产业概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文化产业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文化产业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文化产业概论考试需要考察考生的相关知识背景主要有:中外文学史、中外文化史、中外思想史的相关知识,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以及文化创意、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和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
(1)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文化产业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文化产业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文化产业理论,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答文化产业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文化产业基本概念,约20%
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约30%
文化产业不同业态的理论问题,约20%
文化产业理论运用与案例分析,约30%
Ⅳ.试卷题型结构
解释名词概念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
基础理论简答题60分(3小题,每小题20分)
论述题30分
案例分析应用题30分
Ⅴ.考查内容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二、文化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三、文化产业的资源与分类
四、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
五、文化产业的功能与运行机制
六、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七、文化创意与核心竞争力
八、文化产业的品牌塑造与产业链
九、文化产业政策与国家文化安全
十、文化产业的不同业态
1.报刊出版业
2.广播影视业
3.网络文化业
4.广告业
5.动漫产业
6.休闲文化产业
7.艺术、体育及其他产业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语言学综合》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语言学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语言学方面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够在考试中达到优秀,考试成绩将作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两个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选拔依据。
II.考查目标
语言学综合科考试涵盖本科阶段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基础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学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概念。
(2)熟练掌握语言学各方面的语言规则。
(3)了解语言学的大致发展规律。
(4)使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解释有关的语言现象。
(5)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评论和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语言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语言的本质约5%
语音约20%
词汇约20%
语法约20%
文字约5%
语义约5%
语言的发展与演变约25%
Ⅳ.考查内容
一、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思维工具
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是层级系统,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二、语音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基本单位
语音的基本单位:音素、音节、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
2.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3.语音的生理基础
发音器官的构造,发音的原理。
(二)语流分解
1.元音的分类
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情况,元音的描写。
2.辅音的分类
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情况,辅音的描写
3.音素的结合
音节的特点,音素组合的规律,声韵调配合的规律。
(三)语音变化
1.随位变化
元音弱化、辅音弱化、音的脱落。
2.联合变化
同化、异化、变调、元音和谐、增音
(四)音位理论
1.音位和音位变体
对立和互补关系、音位、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
2.音位系统
区别特征、音位的归纳和分配。
三、词汇
(一)词汇系统
1.词汇单位
语素、词、短语概念和分界。词根、词缀。
2.词汇分类
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二)词义
1.词义的性质和分类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概括性、客观性、民族性。本义、基本义、引申义。
2.词义的聚合
单义、多义、同义、反义。语义场。
3.词义的组合
义素、义项。义素分析法。词语的搭配。词义和环境。
四、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单位
1.语法
定义、性质。
2.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
(二)组合规则
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单纯词、合成词。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2.词的组合类型
主谓、联合、述宾、述补、偏正。
3.组合的层次性
层次分析法
(三)聚合规则
1.词类
词类划分的标准,各个词类的特点和分类。
2.词组
词组的分类,词组的分析。
3.句子
句子的分类,句子的分析。
(四)语法学理论和流派
1.语法理论
语言的机构类型,语言的普遍特征。
2.语法流派
传统语法、结构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和其他。
五、文字
(一)文字的本质和特点
1.文字的本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系统。
2.文字的特点
文字的作用,文字的特点,文字和语言、思维的关系,文字的类型。
(二)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1.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
2.文字的发展
造字法,字体的变迁。
3.文字的改革
汉字改革的措施和状况,文字的发展趋势。
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一)语言系统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语音发展的规律性,语音对应关系,历史比较法。
2.语法的发展
语法规则的发展,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3.词汇的发展
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产生、词语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词义的演变。
(二)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社会发展是根本原因,各种因素影响语言发展,语言发展的特点。
2.语言的分化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语言谱系理论。
3.语言的统一
共同语和共同语的规范。
(三)语言的接触
1.语言的借用
借用的类型和动力。
2.语言的融合
语言融合的原因和过程。
3.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
洋泾浜、混合语、国际辅助语。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中南大学文学院为招收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古汉语知识阅读古文献和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语言事实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能达到高等学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良好及良好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攻读汉语言文字学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的基本专业知识。
II.考查目标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试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掌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有术语、概念。
(2)熟知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声、韵、调三方面的特点及其古汉语来源。
(3)了解古今汉语词汇的特点、汉语词义的演变以及常用词的古今词义的异同。
(4)对现代汉语语法系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古今比较的基础上,掌握古代汉语中特殊语法现象。
(5)认识最常用汉字的古汉字形体(甲骨文、小篆等),了解其形体构造;能准确地辨认古书中的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
(6)对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有一定的了解。
(7)能准确地标点并翻译文言文;能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事实。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古代汉语语法约30%
古代汉语词汇约30%
古代汉语语音约5%
古文字约10%
现代汉语语音约20%
现代汉语词汇约15%
现代汉语语法约20%
现代汉语修辞约10%
现行汉字及汉字规范化约10%
Ⅳ.考查内容
一、古代汉语
(一)汉字的构造及古书中的用字
1.传统六书说
2.古汉字的形体构造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3.古书中的用字
(1)古今字
(2)异体字
(3)通假字
(二)古代汉语词汇
1.古汉语词的构成
2.词义的演变及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词义引申的途径
(3)古今词义异同
(三)古代汉语语音
1.中古三十六字母
2.中古汉语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关系
3.清代以来学者关于上古音声母的结论。
(四)古代汉语语法
1.词类活用及特殊动宾关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3.古代汉语特殊语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有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4)代词"是"做宾语前置
4.古代汉语虚词
(1)代词
(2)副词
(3)介词
(4)连词
(5)语气词
二、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语音
1.现代汉语声母:
(1)声母的发音
(2)声母的辨正
2.现代汉语韵母
(1)韵母的发音
(2)韵母的辨证
3.现代汉语声调
(1)调值与调类
(2)变调
4.现代汉语音节
(1)音节结构
(2)拼音
5.语音规范化
(二)现行文字
1.汉字的整理与标准化
(1)汉字改革问题
(2)汉字的整理
(3)汉字的标准化
2.汉字规范化
(1)规范汉字
(2)纠正错别字
(三)现代汉语词汇
1.词的构成
2.词义的性质及构成
3.词义的分解与聚合
(1)义项
(2)义素
(3)语义场
(4)同义词和反义词
4.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2)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3)行业语、隐语
5.熟语
(1)成语
(2)惯用语
(3)歇后语
6.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规范化
(四)现代汉语语法
1.词类
(1)词类的划分
(2)实词及实词的运用
(3)虚词及虚词的运用
2.短语
(1)短语的结构
(2)短语的功能
(3)多义短语
3.句法成分
4.句子
(1)句类与句型
(2)几种动词谓语句
(3)变式句与省略句
(4)句子的变换
(5)句子分析
5.常见句法失误
(1)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与多余
(3)语序不当
(4)句式杂糅
6.复句
(1)复句的类型
(2)多重复句
(3)紧缩复句
(4)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五)现代汉语修辞
1.词语的锤炼
2.句式的选择
3.辞格及辞格的综合运用
- 2023-08-17一战上岸,中南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初试经验贴
- 2022-06-282023【中南大学】哲学考研超详细经验分享
- 2021-03-042019考研400+ 中南会计 经验贴
- 2021-03-02中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分享
- 2021-02-27中南大学安全工程937经验贴
- 2021-02-2220mti 经验分享
- 2021-01-29分享03-13的中南966真题
- 2021-01-05中南哲学复试 真题回忆
- 2020-10-15中南管工初试(运筹学)+复试资料
- 2020-07-12中南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