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北研招网 > 华中师范大学 > 考研经验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专门史专业考研初试复习经验

 
  我报考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专门史专业,今天名单公布,终于考上了,我把自己初试的经历整理了一下,给大家发上了,权当做个参考。希望研友们则其善者而从之。

  繁忙紧张的复习终于结束了,激烈的考试告一段落,从考完的兴奋到对答案时窃喜,再到坐在电脑前的平淡,我发现自己有一些沉淀下来的心得,把一些经验上升为方法论,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希望我的心得对已经参加了13年考试,还有准备参加14年历史考试的同学们有一点点的借鉴作用。

  一、我为什么要报考历史学?
  我要考华中师范大学,这个学校在武汉地区享有盛名,文理工都很好,而我的本科在新疆艺术学院上的是文化事业管理,我本科的课程主要是艺术史论、概论、管理学、市场营销、公关、文化经济学这一类,专业侧重于策划活动和文秘方面。老实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管理者,因为我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下决定总是如此的困难,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和参数太多,所以我可以作分析,却不适合做决定。面对这种情况,我可以选择考研有三个方向:本专业(管理学或公共管理)艺术学、文科跨专业。
  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我选择了历史学。
  (一)首先,如果考本专业方向,管理学或者公共管理,我要准备的专业课主要是管理学或者和市场营销,经济学甚至数学挂钩,而我本科阶段对这些科目的学习其实都很浅,远远没有达到深度,更谈不上有什么心得了。而且如果和数学沾边,就更不可能,市场学方面太难了。所以管理学或公共管理方向我第一个排除。
  (二)其次,艺术学,2012年艺术学独立了,以前艺术学仅仅作为文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所有学艺术的人拿到的都是文学学士的学位证。艺术学独立了意味着艺术学考研的名额会大大增加。但是考艺术学研究生的同学大多数是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影视戏剧、电影这一类的艺术生,他们大多是有着艺术专业特长的,这些我没有;我虽然很喜欢艺术史论,我愿意更深层次的学习,但是我比不过那些艺术学本专业;很多学校的艺术学都要靠艺术学基础或者和美学哲学沾边(比如东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压力太大。基于以上几个原因,艺术学考研的方向我也放弃了。
  (三)我从小喜欢各种历史故事和奇闻异事,从小喜欢看书,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给我一本我喜欢看的书我可以坐一天,我看到书又很杂,中学以后尤其喜欢上历史课程,六年的中学时间我当了六年的历史课代表,参加了六年的全疆历史知识竞赛,次次都得奖 。我本专业学习的美术史、舞蹈史、音乐史、电影史这一类的课程我也很喜欢。最终我有了考历史学研究生的打算,我去查招生简章,”313历史学基础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什么是313历史学基础,我百度了一下,我才知道,原来历史学基础包括了那么多内容,我不禁问自己,靠这个专业岂不是难死了!靠这个专业要背多少东西啊!但是毕业了到中学去当个历史老师也不错啊……于是,在这个暑假,我终于决定要考历史学!

  二、我的复习过程
  暑假回来后花了三百多块,把历史学的十几本教材都买了,开始看书。那么多佶屈聱牙的名字,还有繁丰复杂的历史事件我不相信自己可以记得住……
  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我就在图书馆扎根了,那日子真苦逼啊,尤其当你还是一个跨专业的时候。

  (一)12年第一次参加历史学基础考试
  从暑假开始一直到大三第一学期的期中,我参加了12年的历史学基础考试,因为我是08年入校的,因为生病,所以休学到09年,我的学籍和学生证上都是08的,所以我钻了空子报考了12年的考试。现在想想,这个举措实在是很明智,自从报了12年的考试,我大三复习专业课的速度提高了很多,虽然提高了,我仍然没有完成第一遍的教材通读工作。在考试的前几分钟,我坐在考场的座位,六卷本古代卷下册我正翻到四大汗国的建立。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种屈辱的感觉!
  当你在考场上你他考试的人奋笔疾书,你却无所事事!有的题目你明明看到过,你甚至知道在哪一本书的哪个章节,哪一段文字,但是因为你在看书的时候掠过了,所以你答不上来!面对一张纸你发现你是如此的苍白!30道选择题可以确定的不过3,4道!名词解释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很多你只能写上一句话,【拉美西斯二世】埃及帝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沙恭达罗】古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后三头同盟】安东尼、屋大维、雷必达组成的政治同盟。林林总总,名词解释的部分大片大片的空白。论述题,论述从西汉到唐代的赋税制度发展。我为什么答不上呢?我不是大三第一学期的其中就把两本古代史看完了吗?一场考试下来,我们考场另外两个考历史学基础的人手都没有停下过,不停地写,而我只是希望快点结束可以回家看书……最后的结果,我参加12年的历史学基础考试得了125分。如此屈辱的一个分数,从我高中数学考不及格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正是参加了一次正式的考试,让我知道了差距,让我知道了努力的方向!让我知道我要学的很多,时间很紧迫。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也正是参加了这次考试,才使我在背名词解释的痛苦岁月里坚持下来,没有放弃。

  (二)正式考研备考
  寒假结束前几天,我终于完成了第一遍通读的工作,接下来我买了一本12年的大纲解析,我开始看一章划一章重点,我把这个过程作为第一遍看书的巩固过程,终于看完了,划完了。也背了一些东西,但我发现自己没有记住,于是我买了长孙博老师的名词解释词典,大纲解析没没勾画完一个章节,我就背一个章节的名词解释,把名词解释词典上的名词解释和大纲解析对照。我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张孙老师的名词解释词典有一个大纲上的名词解释没有提到【1649年法典】。
  背名词解释的过程很同痛苦,但是不背我记不止,而且我是跨专业的考生,那些历史学本专业的学生哪个不是读了很多的书,记了很多的史实?看看华师12年的录取名单,那些牛人们的历史学专业课多高!不背我凭什么和他们竞争!我每天晚上背20个名词解释,读三遍背两遍,一个名词解释五遍,有的名词很难记就一遍一遍的来,到了第二天上午我把昨晚背过的名词解释再背一遍,晚上再背20个新的,开始背中国近现代的名词解释的时候,每天早上再按照章节把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解释背一遍。就这样,我花了大概6个月的时间把名词解释背了2遍,直到问道大纲解析里任意一个名词解释都可以打出来个1 2 3的时候,我背名词解释的过程才告一段落。我的专业课复习从背名词解释开始分成了三个部分,复习12年大纲解析抓主线理线索、背名词解释记忆史实、看相关专业书提高史学修养。

  我觉得看相关专业书真的是一种享受,在你背的很痛苦的时候,你进入另外一个时空,体会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好像你回到了那个时代一样,除了课本以外我还看了《国际关系史》三卷本(总共5本)《中国史学史教本》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纲要》王树民、《西方史学史》张广智、《西方史学史》郭小凌、《中国思想文化史》张岂之、《西方文化史》《西方文化概论》方汉文、《比较文化学》方汉文、《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钱穆、《历史学理论与方法》马卫东 。看了这些书我的史学素养有明显的提高,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也深化了,也基本找到了以后的研究兴趣。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史学素养在313的考卷中体现的十分有限……
  12年大纲解析看完遍。名词解释背完两遍,史学专著看完一些,我的强化复习第一轮结束了,我兴奋的发了说说,心里很激动!但我知道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接下来,我用《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历史学2000题过关》《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解》《历史学题型练习》这几本书开始第二遍的强化复习,所有的选择题都不能放过,在做题的过程中,我感觉这些练习题的选择题和313 的选择题真的是差的太远了,完全是初中和大学的区别,练习题不是出的特别简单就是出的特别偏,体现不出来313选择题那种分析综合的要求。但是,做练习题的选择题可以练手,可以扫盲,见到不会的,赶紧去查,可以丰富史实。

  练习题的名词解释也很重要,这基本练习题的名词解释我都仔细过了一遍,它们和大纲解析的名词解释、长孙老师的名词解释互为补充,应该仔细的看一遍,这样,我的名词解释第三遍又过完了。练习题的大题,也应该看一看,写一写,想想自己怎么答题,还可以增加史实,也要认真对待,做练习题要仔细,不要怕麻烦,不知道的内容一定要查一下,会增加史实储备,比如说在2000题上有一道论述题“清代人口内迁化的认识”这个我就没有在任何一本辅导书和教材里见到,除了一些专题论文外几乎找不到。这一点,为我补充了很重要的史实,提高了分析能力。
  除了背名词解释,做练习题,还应该做真题分析,我仔细做了12年 11年10年的三套真题分析,做完以后我对每个部分怎么出题,考哪些,占多少分,有什么规律,这些都非常有益,可以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分析完真题,你就会觉得原来也不过如此。比如,10年有一道选择题【下列那三个民族属于印欧语系】,考的就是古代西亚诸文明,老实说,我觉得这一章的内容在古代史部分是最难得。今年一道选择题【贝希斯顿铭文用哪三种语言写成】古巴比伦文,古波斯文,埃兰文。你要是分析了真题,就会注重对这个部分的复习,那么这道题,你一定可以答对。
  再比如,每年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的重点主要在【民初政治】【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于苏维埃革命】这几个章节。你要是分析了真题,就会着重复习这几个章节的一些小而琐碎的史实,那【民国前期的国会结束于】这道题你一定答得上来。对于我来说,名词解释背完、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过完遍,练习题都做完,真题分析完才是强化复习的完成。

  接下来我开始了第三个阶段,冲刺复习。这个阶段我首先又把名词解释词典仔细的看了一遍,没办法,不多看几遍记不住……这就是第四遍了,第四遍结束了我买了“论述题高分解析”正式开始冲刺,我总结了一下,总共有215道论述题,一天背上20道足够了。当然,论述题的复习是必须要动手的,因为你必须动手写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让自己更富有条理性。如果你的名词解释背的不错,那么着215道论述题不过就是把名词解释按照一定的线索组合一下而已,根本不难背。我花了10天把这本书第一遍背完了,感觉非常有效果。
  当然,还需要补充,我用仝晰纲的《历史学历年真题解析》里面各学校的统考前历年真题,名词解释还有论述题又做了一定的补充,没有背但是仔仔细细的复习了,还是有效果的。冲刺复习时间很紧张,尽管如此,我还是把历史学论述题高分解析又背了一遍,这本书背完两遍以后,就已经可以做到藐视论述题了。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每个章节有一定深度,可以出做论述题的知识点就那么多而已。其他的都是名词解释。
  论述题背完了两遍以后我开始做6年以来的313真题,名词解释 论述题都动手写了,哪怕我事先做过真题的分析,名词解释和论述都了然于心,真真动起手来依然存在不熟练和条理性不够的问题,所以真题必须要认真做,但是真题总共还不到10套,每一套真题都及其的珍贵,要做就要好好做否则就是浪费。我每次做完选择题都查了一堆内容,记几下很多东西。 以上就是我专业课的基本复习过程了。

  三、考完试的感想
  平心而论,313考试真的很难因为你要复习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扎扎实实的复习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会严重挤占你复习公共课的时间。在最后阶段尤其是和政治抢时间,因为历史和政治都要一遍一遍的记忆,否则很难记住。每当真题出现一个新的类型,比如【沙恭达罗】【年鉴学派】这都以为着你的复习量呈几何级数的倍增。
  今年的这个【佩德罗二世】有打破的真题命题的一个规律了,重者阿猫阿狗一类的对象也成为名词解释考察的重点,复习如果不全面绝对是一个死路一条。真题已经考过的内容还会再出,真是坑爹啊!比如说隋朝都已经考过3次了,【简述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论述从西汉到唐代的赋税制度变化】还有这次的这个北朝胡汉的问题。还有这次的这个论述题【论述1500年以后美洲作物对中国和欧洲的影响】这玩意题目貌似很灵后,实际上考察的还是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作物商品化的发展。南宋已经考过这种题了。
  313 考试反压题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了,这意味着越来越打破常规,考生复习的压力会也来越大(虽然历史学考研的人很少),我这次考试都写上了,选择题得分17分 名词解释没有一个空的,材料题练写带闷,论述题自己撩菜。调理不够清晰,答案不够完整……

  313考试既注重基础,又注重考察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部分,真是越来越难了,复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我这次没考好,我明年一定报考自主命题,最起码一半的复习内容就被砍掉了,专业课相对简单一些。
  历史学不好学,要背的太多,不背记不住,必须要结合理解记忆,国别史,断代史、史学史、社会文化史都不能忽略。如果让我重回我大二的时候,我一定不会选择文科考研里最苦逼的一门——313历史学基础。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4938024p1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bbs.kaoyan.com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