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师范大学 > 推荐免试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全国教育学原理相关专业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成功举办

  2020年7月7日至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主办的第五期“思想的原野”全国教育学原理相关专业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云端”成功举办。本次夏令营录取正式营员共80名,来自全国各地42所高校。

  7日上午8时,暑期夏令营首先举行了开营仪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余清臣院长、檀传宝教授、康永久教授出席,由程猛老师主持。余清臣老师首先代表研究院向本期营员表达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并希望本期营员能够在“思想的原野”上不畏挑战勇于探索、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交流和分享。研究院教师代表檀传宝教授与康永久老师在致辞中也对本期营员表达了殷切的期望。檀传宝教授寄语:“云端自有原野,思想到处丛生。神州各路英雄,煮酒定夺乾坤!”他特别期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把握住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康永久老师期望营员们保持纯粹的学术态度,在思想的原野上自由驰骋,自己来定义思想的边界。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李露作为营员代表发言,分享了自己作为河北籍的武汉人在疫情下的感受以及对中国本土教育的思考。

  图1三位老师致辞

  图2营员代表李露发言

  接下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11位老师在3天时间里为营员们带来了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涵盖了我院教育哲学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人类学、德育原理、教育政策与法学等研究方向,讨论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讲座形式多元,营员们互动积极、讨论热切,在教育学原理的思想原野上尽情奔跑。

  余清臣老师向学员们分享了最新研究“现代教师专业性的哲学审视及其立法意义”,在阐释“一体两翼”式现代教师专业性模型和对《教师法》修订建议的基础上,引导营员们认识到教育哲学对象的广泛性和方法的专业性。学术报告结束后,余清臣老师还和营员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回应了营员们关切的问题。

  图3余清臣老师题为“现代教师专业性的哲学审视及其立法意义”的学术报告

  7月7日14:00-15:30,丁道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学习哲学初步”的学术报告。丁老师分享了菲利普·杰克逊的《课堂生活》中的观点,并对诸多课堂中的权力关系案例进行了分析,引导学员们跳脱出原有的对学习与教学的思考方式,分析“隐性课程”对学生可能带来的影响。

  图4丁道勇老师题为“学习哲学初步”的学术报告

  7月7日15:45-17:15,班建武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近期的热点话题——劳动教育,带来了题为“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班老师对劳动教育的新形式与新实质进行了阐述,强调劳动之于人的存在性价值,反对一种狭隘的劳动观与劳动教育,提出应当拓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载体,重视劳动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引导作用。

  图5班建武老师题为“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

  7月8日8:30-10:00康永久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先验的社会性与家国认同”研究,从家国观念的先验根基、对“符号之网”的依赖、初级社会化的性质等方面为营员们讲解了何为先验的社会性以及先验的社会性与家国认同之间的关系,并之后回应了营员们关于“先验的社会性”以及“家国认同”等方面的疑问。

  图6康永久老师题为“先验的社会性与家国认同”的学术报告

  7月8日10:15-11:40檀传宝教授演讲的主题是“真幸福与中国教育的改造”。他首先从中国教育目前取得的成就入手导入中国教育突出问题的分析,并发出了中国目前的教育当事人是否幸福的诘问。此后檀老师进一步对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进行了深入的概念分析,得出幸福是人的目的性的自由实现的人生状态的定义。最后,基于幸福的概念的内在要素以及教育与幸福的关系理论,檀老师和大家一起推论教育应当如何改造、幸福定义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育人生质量提升提供什么样的启发,等等。

  图7檀传宝老师题为“真幸福与中国教育的改造”的学术报告

  7月8日14:00-15:30,杜亮老师带来了题为“从民权运动到黑命贵: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漫谈”的学术报告。结合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理论阐释,杜老师与学员们探讨了两个问题:为何要追求教育机会平等?对于处境不利的群体,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是什么?

  图8杜亮老师题为“从民权运动到黑命贵: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漫谈”的学术报告

  7月8日15:45-17:15,王啸老师带来了题为“《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中国教育精神”的学术报告。王老师对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发展、作用与价值,对孔孟、朱熹等先贤的思想进行了讲解,呼吁学员们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与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图9王啸老师题为“《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中国教育精神”的学术报告

  7月9日8:30-10:00,王曦影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促进性别平等,预防校园性别暴力:基于北京私立中学的行动研究”。王曦影老师聚焦初级预防为主的暴力干预阶段理论,辅以同伴教育为主的干预模式和社会生态视角的改变理论,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同伴教育式的、学校社工参与的、具备社会性别视角的校园性别预防的示范性干预模式,从提高学生预防性别暴力的能力、鼓励年轻人共同参与和采集预防校园欺凌的数据资料三个方面回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预防校园欺凌的六项优先行动。

  图10王曦影老师题为

  “促进性别平等,预防校园性别暴力:基于北京私立中学的行动研究”的学术报告

  7月9日10:15-11:40林可老师和大家分享了题为“数字时代的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术报告,指出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除了受众搜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帮助甄别和应用有价值的信息。基于此,林可老师提出了五点可以借鉴的西方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经验:构建家庭媒介文化、“亲子对话”训练、定制个性化方案、积极的线下亲子活动、尊重成长共同面对。

  图11林可老师题为“数字时代的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术报告

  7月9日14:00-15:30,程猛老师和大家分享了题为“苦难的教育社会学意蕴”的学术报告。程老师分析了社会学视野下的苦难研究以及苦难内隐的教育性质,结合哈佛大学凯博文教授的相关研究对“迈向苦难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期望学员关注我们自身所经历的苦难,关注我们身边的苦难以及关注更广阔世界发生的苦难。

  图12程猛老师题为“苦难的教育社会学意蕴”的学术报告

  7月9日15:45-17:15,刘水云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教育公平之路: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研究”的学术报告。刘老师从现有的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以及受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困境,从政策设计、各相关利益主体、政策执行环境等各要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给同学们分享了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范式。

  图13刘水云老师题为“教育公平之路: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研究”的学术报告

  在丰富的讲座安排之余,为了缓解营员们的压力,提供多元的沟通与交流平台,7月7日晚进行了师兄师姐交流会,邀请2018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宫奕莹、陈哲、李洋、向干分、郭岚五位同学为营员介绍不同学科方向的研究特点,分享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日常,并对营员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与美好的祝福。此外,为了营造轻松的学术交流氛围,促进学员和学员,学员和师兄师姐以及学员和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7月8日晚,举办了一场营员们专属的“后浪之思”学术沙龙,分为两个分论坛。分论坛一话题围绕“疫情下的教育思考”、“教育公平与质量”展开,分论坛二话题围绕“家庭与学校教育”、“教育观察与文化研究”展开。4名主持人、25位主讲人和34位点评人均由营员自主报名产生。沙龙上主讲人们的发言引发了听众们热烈的提问和讨论,点评人旁征博引,或犀利或风趣,也尽展后浪风采。张莉莉老师、康永久老师、杜亮老师、班建武老师、林可老师、程猛老师积极参与了论坛讨论、提问和点评。

  图14“后浪之思”学术沙龙

  7月9日17:25,在全部讲座均成功举办完成后,在林可老师的主持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班建武老师作闭幕发言,肯定了学员们的抱负、情怀与思想,对学员们在为期三天的暑期夏令营中的深入思考与积极交流表示欣慰和感动,并期待同学们能够带着这三天的回忆与思考,继续在思想的原野尽情驰骋。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