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林业大学 > 导师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导师介绍:王冬梅




  二、代表性中文论文
   *王晓英,王冬梅, 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养分交互作用的生态效应研究,北方园艺,P111-114,2009(6) 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杨秀梅,陈保冬,朱永官,王冬梅.丛枝菌根真菌对铜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3)(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通讯作者)
   [1]王冬梅,吴卿,王西林,刘程里. 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提取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分类后处理技术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06,(5).
   [2]王冬梅,周心澄,贺康宁,李世荣,史常青,常国梁.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区主要造林树种生产潜力[J]. 生态学报,2004,(12).
   [3]王冬梅. 黄土丘陵区沙棘水土保持薪炭林土地生产潜力研究[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4,3).
   [4]王冬梅,翟宝辉,侯旭峰,崔建国,李永贵. 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对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影响[J]. 源科学,2004,(S1).
   [5]王冬梅,李永贵,蒋文琼,侯旭峰. 山区小流域脱贫致富的经营管理体系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6]王冬梅,李永贵,蒋文琼,侯旭峰. 北京山区小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石匣小流域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1).
   [7]王冬梅,张文艳,苏新琴.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2001,(5).
   [8]王冬梅,张学培,赵云杰. 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综合评价[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5).
   [9]王冬梅,让义务植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森林与人类,2001(3)
   [10]王冬梅,孙保平,刘敬军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林业科学研究,1998, No.1
   [11].高金晖,王冬梅等,植物叶片滞尘规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vol.29(2),P94-99,2007.3 (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12]. 贺露红、王冬梅,不同施肥水平下VA菌根对沙棘改土效应的影响,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7年第3期, P11-17(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13]吴卿,王冬梅,周心澄,秦志强,丁素荣. 基于虚拟现实的分类模板定义技术在水土保持遥感调查中的应用[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6). (王冬梅为责任作者)
   [14]杨娜,王冬梅,王百田,张津林,. 土壤含水量对紫穗槐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3). (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15]蒋文琼,王冬梅,李永贵,侯旭峰.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以石匣小流域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 (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16]杜丽娟,王冬梅,李忠魁.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学报,2002,(S1).(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17]谢汉生,王冬梅,苏新琴. 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 水土保持学报,2002,(S1). (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18]许丽,周心澄,王冬梅. 煤矸石废弃地复垦研究进展[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
   [19]汪西林,白占雄,王冬梅,李永贵. 可视化技术在城市水土流失调查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学报,2004,(4).
   [20]杜丽娟,柳长顺,王冬梅.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核算[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 (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21]岳德鹏,刘永兵,王计平,王冬梅,徐伟,黄月艳. 河流冲积沉积沙地风蚀规律及植被防风蚀效应——以北京市永市河沙地为例[J]. 生态学报,2006,(9).
   [22]张宇清,朱清科,齐实,张岩,王冬梅. 梯田埂坎立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3).
   [24] 毛磊,王冬梅,杨晓晖,喻泓.樟子松幼树在不同林份结构中的空间分布及其更新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vol.30(6),P71-77,2008.11(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25] 刘莹,王冬梅,刘孝盈,于琪洋,徐慧.国外调水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与对策,中国水利,P64-68,2008.8(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26]宁月胜,王冬梅,逯进生.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危险区扩张情景分析及其避险通道设计,现代林业,2008 vol.2(2-4)P9-16;
   [27]燕楠,王冬梅,李金海等.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功能评价方法初探,现代林业,2009 vol.3(2-4)P16-22(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28]燕楠,王冬梅等,退耕还林的固碳释氧效应初探,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蓝天出版社,2009. (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29]张维成,田佳 王冬梅,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森林碳汇研究,林业调查规划,2007,32(5):18~22. 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30]张维成,王冬梅 丁国栋,我国盐渍荒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综述,山东林业研究,2007.(06):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31]徐慧,王冬梅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临的问题与建议,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蓝天出版社,2009.9;(第一作者为本人研究生,本人为责任作者)
   [32] 王晓英,黄玉清,王冬梅, 青檀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对岩溶区不同生境的响应,林业科学研究, 2009.22(4):475~482.
  
  著译目录: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第二著者;
   2.WOCAT. Where the Land is Greener, Case Studies and Analy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itiatives Worldwide.2007(ISBN:978-92-9081-339-2) ,2007,参编;
   3.《水土保持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参编;
   4.《水土保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副主编;
   5.《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参编
   6.《黄土高原土地生产潜力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著者;
   7.《农地水土保持》,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0月,主编;
   8.《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编委之一;
   9.《区域综合治理技术决策系统》,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主要参编者;
   10.《中国妇女与社会林业》,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主要参编者;
   11.《Chinese Women and Social Forestry》,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所出版,1995,主要参编者 ,独立完成2万字。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