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装备学院 > 考研大纲

2016年装备学院考研大纲

  军事学基础理论(701)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军事学基础理论为招生考试初试的一门自命题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军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军事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设计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军事思想、军事历史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发展历程。
  (二)理解和熟练掌握军事战略、战役、战术的基本理论与战法。
  (三)能够掌握和运用作战指挥理论、及军事运筹学原理对作战指挥效能进行科学的分析。
  (四)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军事法规,熟悉本军兵种专业的军事训练内容和方式。
  (五)理解和掌握军队管理、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军事装备的主要内容。
  (六)能够结合本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基本的军事学问题。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军事学基础理论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
  军事思想、军事历史约15分
  军事战略、战役、战术约40分
  作战指挥、军事运筹约50分
  军事制度、军事训练约15分
  军队管理、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军事装备约30分
  (三)题型比例
  辨析题约占20%
  简释题约占20%
  简述题约占30%
  论述与分析计算题约占30%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
  一、军事思想、军事历史
  (一)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内容包括:马列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事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论述。
  (二)军事历史
  军事历史主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近期几场主要局部战争等。
  二、军事战略、战役、战术
  (一)军事战略
  军事战略主要包括:军事战略及其特点,军事战略的构成要素,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军事力量,国防动员。
  (二)战役
  战役的形成与发展,我军战役发展及特点,联合战役,相关知识点。
  (三)战术
  战术主要包括:合同战术,联合战术。
  三、作战指挥、军事运筹
  (一)作战指挥
  作战指挥内容包括:作战指挥规律与原则,作战指挥活动,作战指挥环境,作战指挥体制,作战指挥机构,作战指挥方式和手段等。
  (二)军事运筹
  主要包括:规划论,效能评估,决策分析,对策论,作战模拟概述等。
  四、军事制度、军事训练
  (一)军事制度
  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军队组织体制,兵役制度,军事法规等。
  (二)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规律,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军事训练体制,军事训练内容与方法。
  五、军队管理、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军事装备
  (一)军队管理
  军队管理的基本职能,军队管理教育。
  (二)军队政治工作
  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军队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
  (三)军事后勤
  军事后勤保障,军事后勤建设,军事后勤管理。
  (四)军事装备
  军事装备及其地位作用,军事装备发展,军事装备管理,主要军事装备知识等。
  参考教材
  《军事学基础理论》,国防大学研究生院编著,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出版,2000.08,第1版

  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理论(702)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理论为招生考试初试的一门自命题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政治工作实际问题。考生应能: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和熟练掌握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理。
  (三)能够运用军队政治工作的原理分析、论述政治工作的相关问题。
  (四)能够运用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方法提出解决政治工作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
  基本原理和知识约30分
  运用原理分析阐述相关问题约40分
  运用原则、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约40分
  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约40分
  (三)题型比例
  简答题约占40%
  论述题约占27%
  案例及材料分析题约占33%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
  一、军队政治工作总体理论
  (一)军队政治工作的本质
  军队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本质、内容、原则及方法。
  (二)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
  我军政治工作的指导理论及指导意义。
  (三)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
  军队政治工作学的地位、作用。
  (四)军队政治工作的方向任务
  军队政治工作的方向、任务。
  (五)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
  (六)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军队政治工作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
  (七)军队政治工作的组织制度
  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
  (八)军队政治工作的作风和方法
  军队政治工作的作风、方法。
  (九)军队政治工作的继承和创新
  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二、军队政治工作业务理论
  (一)宣传教育工作
  政治教育、经常性思想工作。
  (二)文化工作
  文化工作、科学文化教育。
  (三)党组织建设工作
  党委、纪委、党支部。
  (四)干部工作
  干部工作一般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原则和任务。
  (五)共青团和军人委员会
  共青团、军人委员会。
  (六)群众工作和联络工作
  群众工作、联络工作。
  (七)政法工作
  保卫工作、军事审判工作、军事检查工作。
  三、执行任务中的政治工作理论
  (一)军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
  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中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方法。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政治工作
  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反恐怖军事斗争中的政治工作。
  (三)战时政治工作
  战时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方法。
  四、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
  (一)案例分析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
  认识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筹划政治工作及组织实施的实际能力。

  微观经济学(801)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微观经济学为招生考试初试的一门自命题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一)准确掌握和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二)理解和熟练掌握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
  (三)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微观经济学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
  需求与供给理论约15分
  效用论约10分
  生产论约20分
  成本理论约30分
  市场理论约30分
  分配理论约20分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约15分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约10分
  (三)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占7%
  多项选择题约占7%
  简答题约占14%
  计算与分析题约占52%
  论述题约占20%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
  一、需求与供给理论
  (一)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
  1、需求、需求量、需求函数
  2、供给、供给量、供给函数
  3、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决定方法及运用
  (二)弹性理论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等概念
  2、需求价格、需求收入、需求交叉和供给弹性计算公式和类型
  3、蛛网原理
  二、效用论
  (一)效用论基本概念
  1、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消费者剩余
  5、需求曲线的推导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偏好的假定
  2、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3、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三)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1、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变动
  2、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的图形及其含义
  (四)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4、恩格尔曲线
  (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3、补偿预算线
  4、低档物品的收入效用和替代效应
  5、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市场需求曲线
  三、生产论
  (一)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二)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类型
  4、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三)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1、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2、等产量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3、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的递减规律
  (四)等成本线
  1、等成本曲线的含义
  2、等成本曲线的图形
  (五)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六)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含义
  2、规模报酬的图形表示
  四、成本理论
  (一)成本概念
  1、机会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的含义
  2、机会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二)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曲线
  1、各种短期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变化关系
  2、各种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3、各种长期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变化关系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三)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的含义
  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含义
  3、最优产出率与最佳工厂规模
  五、市场理论
  (一)完全竞争的市场
  1、厂商和市场类型的含义及特征
  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4、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实现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6、生产者剩余
  7、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二)完全垄断市场
  1、垄断市场的条件和原因
  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6、价格歧视的含义及类型
  (三)垄断竞争的市场
  1、垄断竞争的条件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6、非价格竞争
  (四)寡头垄断的市场
  1、寡头市场的特征
  2、古诺模型
  3、斯威齐模型
  4、博弈论初步(博弈的基本要素、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六、分配理论
  (一)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1、生产要素及其报酬形式
  2、引致需求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4、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5、厂商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
  6、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及需求曲线
  7、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二)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要素供给的原则与无差异曲线
  2、劳动、土地、资本的供给曲线
  3、工资率、地租和利息的决定
  4、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七、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一般均衡
  1、一般均衡的含义及其实现
  2、两种市场达到均衡时的条件
  (二)经济效率
  1、帕累托最优状态
  2、埃奇沃思框架图
  3、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三)社会福利函数和效率与公平
  1、效用可能性曲线
  2、社会福利函数
  3、不可能性定理
  4、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加法型、乘法型、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5、效率与公平
  八、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垄断
  1、“哈伯格”效率损失
  2、寻租理论
  3、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二)外部效应
  1、外部效应效率损失
  2、科斯定理
  (三)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
  1、排他性与竞争性
  2、公共产品
  3、公共资源与公地悲剧
  (四)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1、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理解
  2、逆向选择
  3、道德风险
  4、委托代理理论
  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上册微观部分),高鸿业编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第5版
  
  运筹学基础(802)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运筹学基础为招生考试初试的一门自命题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运筹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为灵活地运用运筹学基本理论方法分析、求解军事应用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特征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熟悉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以及单纯形法。
  (二)理解和熟练掌握运输问题求解方法。
  (三)能够运用图与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求解图的最小支撑树及最短路问题。
  (四)能够对单服务台负指数分布的排队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理解和掌握矩阵对策的基本定理和基本求解方法。
  (六)能够灵活运用期望值方法求解出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方案,能够灵活使用乐观准则、悲观准则、等可能准则、后悔值准则求解出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方案。
  (七)能够运用运筹学基本理论方法分析求解军事应用问题。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运筹学基础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
  线性规划问题建模与求解30分
  运输问题建模与求解30分
  图与网络问题分析及求解30分
  矩阵对策问题建模与求解30分
  决策分析问题建模与求解30分
  (三)题型比例
  分析计算题100%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
  一、线性规划
  准确识别什么样的问题是线性规划问题,能够建立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对于二维的线性规划问题模型能够用图解法求解。能够把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标准化,熟练运用单纯形法求解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运输问题
  能否建立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表上作业法求解产销平衡与非平衡的运输问题。
  三、图与网络分析
  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建模,求解图的最小支撑树的方法,最短路问题求解方法。
  四、对策论
  是否掌握对策问题三要素,并能够利用三要素写出对策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矩阵对策的基本定理,能够求解有鞍点的矩阵对策问题,掌握求解矩阵对策的公式法和图解法。
  五、决策分析
  是否能够准确辨识风险型决策问题及不确定型决策问题,是否掌握了求解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决策树方法,以及求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一些基本决策准则。
  六、军事应用问题运筹分析
  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运筹学基本理论方法(数学规划、图与网络分析、对策论、决策分析)分析求解军事应用问题。
  参考教材
  《运筹学》,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9,第4版
  
  信号与线性系统(803)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信号与线性系统为招生考试初试的一门自命题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及分类。
  (二)理解和熟练掌握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三)理解和熟练掌握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和傅立叶变换,熟练掌握系统对信号响应的频域分析方法。
  (四)理解和熟练掌握连续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能够熟练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系统问题。
  (五)解和熟练掌握离散系统的z变换,能够熟练运用z变换分析LTI离散系统。
  (六)掌握系统函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系统函数零极点分析系统性能。
  (七)熟练掌握系统动态方程的建立。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信号与线性系统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
  信号与系统基本知识约20分
  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约25分
  傅立叶变换及系统的频域分析约30分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约20分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约20分
  系统函数约25分
  系统动态方程的建立约10分
  (三)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占40%
  填空题约占33%
  计算与分析题约占27%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
  信号的描述、分类,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的概念、性质,信号的自变量变换以及时域运算,系统的定义、特性和分类,系统的描述形式。
  二、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连续系统的描述及其经典解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及其求解,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冲激函数和冲激响应、卷积积分及其主要性质。
  离散系统的描述及其响应,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及其求解,单位序列和单位响应,卷积和及其主要性质。
  三、傅立叶变换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正交函数和信号正交分解的基本概念,周期信号傅立叶级数的分解方法及其频谱特性,画出方波、周期性矩形脉冲的频谱,信号带宽的概念,傅立叶变换的定义式、主要性质、定理及常用的傅立叶变换对及其运用,线性非时变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调制与滤波的概念,信号无条件传输条件及时域抽样定理,抽样速率与信号带宽的关系。
  四、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收敛域,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定理和常用变换对,部分分式展开法求拉普拉斯逆变换,双边拉普拉斯变化收敛域与原函数的对应关系,复频域分析,S域模型图的画法及复频域电路方程的建立,系统函数及其时域响应的求解方法。
  五、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Z变换的定义及收敛域的确定方法,双边Z变换及收敛域与原函数的关系,Z变换的常用性质,常用变换对,利用Z变换的定义式、主要性质和定理及部分分式展开法求解信号的Z变换及逆Z变换,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以及框图描述的系统问题,系统函数的定义、求解及其与单位响应的对应关系,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及频率响应的求解。
  六、系统函数
  系统函数的定义、实频域系统函数与复频域系统函数的关系及系统函数的各种求法,H(S)、Z(S)在S平面、Z平面上的零极点分布与时域、频域特性的关系,系统稳定的概念及判断系统是否稳定的基本方法,由系统函数采用级联和并联形式进行系统模拟,信号流图的简化和计算。
  七、系统状态变量分析
  由电路、模拟框图、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及信号流图建立系统的动态方程,包括连续和离散系统,动态方程由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组成,以矩阵形式表示最终建立的动态方程。
  参考教材
  《信号与线性系统》,吴大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第4版
  
  操作系统原理(804)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操作系统原理”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的指定笔试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较系统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和设计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机制的基本流程和算法,并能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主流实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及技术。考生应能:
  (一)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基本机制。
  (三)能够设计和分析操作系统管理机制的主要数据结构和算法。
  (四)能够结合本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理解主流操作系统的主要实现技术与最新发展。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操作系统原理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
  操作系统概念及发展约20分
  进程管理约40分
  处理机调度约30分
  存储管理约40分
  文件系统约10分
  设备管理约10分
  (三)题型比例
  概念题约占20%
  简答题约占45%
  设计(计算、分析)题约占35%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
  一、操作系统引论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二)操作系统分类、运行环境与用户界面
  (三)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二、进程管理
  (一)进程概念、状态与转换
  (二)进程的数据结构与组织
  (三)进程控制
  (四)进程通信的主要方式
  (五)线程概念、线程与进程的区别
  (六)进程互斥与同步的基本概念
  (七)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
  (八)信号量与P、V原语
  (九)典型同步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
  (十)死锁的概念与处理策略
  三、处理机调度
  (一)处理机调度的概念与层次
  (二)进程调度功能、时机与切换
  (三)典型调度算法及性能评价
  四、存储管理
  (一)存储管理的概念与功能
  (二)程序装入链接与地址重定位
  (三)连续/非连续分配(区、页、段、段页)管理
  (四)虚拟存储与请求页式管理方式
  (五)交换与覆盖与页面置换算法
  五、文件系统
  (一)文件系统的概念
  (二)文件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目录结构
  (三)文件共享与保护
  (四)文件目录和存储空间的管理
  六、设备管理
  (一)设备分类与设备管理的功能
  (二)主要的数据传输控制方式与特点
  (三)缓冲技术与设置方式
  参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张尧学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第3版
  
  自动控制原理(805)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自动控制原理为招生考试初试的一门自命题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较系统地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生应能:
  (一)理解和熟练掌握经典控制理论关于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
  (二)准确理解和掌握线性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三)能够运用控制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瞬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四)能够选择适当的控制器及控制规律以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使其满足控制要求。
  (五)能够结合本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设计基本的工程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自动控制原理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约20分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约20分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约30分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约30分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约30分
  控制系统的校正约20分
  (三)题型比例
  概念题约占15%
  计算题约占35%
  分析题约占50%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
  一、控制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分类方法、基本要求和基本控制方式、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其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基本控制方式是该部分的重点。
  二、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时域数学模型及建立方法,控制系统复数域模型及建立方法,控制系统结构图及信号流图。其中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零极点分布图、求解方法是本部分的重点。
  (一)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由系统物理机理建立微分方程的方法,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
  (二)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及其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三)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
  系统结构图的组成及绘制方法,信号流图的性质及绘制方法,Mason公式及其求解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瞬态响应分析方法,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稳态误差计算方法。其中系统稳定性判据、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误差的计算是本部分重点。
  (一)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系统典型输入信号的时域及复域描述,动态过程及稳态过程,动态性能指标,稳态性能指标。
  (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系统稳定性概念,稳定性充分必要条件,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及运用,利用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和确定系统各种参数的稳定取值范围的方法。
  (三)二阶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二阶系统的性能改进方法,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方法。
  (四)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稳态误差概念,系统类型,典型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静态误差系数,动态误差系数,利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和动态误差系数法求解稳态误差的方法,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四、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系统性能的根轨迹分析方法。其中系统根轨迹的画法、利用根轨迹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是本部分的重点。
  (一)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定义,根轨迹与系统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性能之间关系,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直接关系,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二)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180°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参数根轨迹与0°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三)系统性能的根轨迹分析
  闭环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开环系统、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Nyquist稳定判据,稳定裕量及频率响应与时域响应的关系。其中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利用Nyquist判据进行系统稳定性判断是本部分重点。
  (一)线性系统频率特性
  系统频率特性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对数幅相曲线,典型环节及其频率特性
  (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绘制
  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方法,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绘制方法。
  (三)线性系统频率域稳定性判据
  Nyquist稳定性判据的数学基础,包括幅角原理、闭合曲线的绘制、闭环曲线包围原点圈数的计算;Nyquist稳定性判据及其应用;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及其应用。
  (四)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相对稳定性指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频带宽度,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六、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基本概念,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利用频域法和根轨迹法设计系统的方法。其中串联校正的步骤和方法是本部分的重点。
  (一)线性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系统校正方式,基本控制规律,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二)串联校正
  串联超前校正的方法步骤及应用条件,串联滞后校正的方法步骤及应用条件,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方法步骤及应用条件。
  (三)反馈校正与复合校正
  反馈校正的原理和特点,复合校正的概念、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原理及应用条件、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校正原理及应用条件。
  参考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黄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第2版
  
  军队政治工作史论(806)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军队政治工作史论为招生考试初试的一门自命题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考查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政治工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基本理论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考生应能: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军队政治工作史论的基础知识。
  (二)运用有关理论,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
  (三)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四)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三、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军队政治工作史论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
  军队政治工作的初期探索约10分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与形成约30分
  军队政治工作的成熟约30分
  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约20分
  军队政治工作的过渡转变约10分
  军队政治工作的曲折前进约10分
  军队政治工作的严重挫折约10分
  军队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与积极推进约10分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约20分
  (三)题型比例
  简述题约占60%
  论述题约占40%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
  一、军队政治工作的初期探索
  (一)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
  (二)东征军的政治工作
  (三)党在初期作战中的政治工作
  (四)党在初期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二、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与形成
  (一)南昌起义军的政治工作
  (二)三湾改编
  (三)井冈山时期的政治工作
  (四)《古田会议决议》
  (五)反“围剿”作战期间的政治工作
  (六)长征中的政治工作
  三、军队政治工作的成熟
  (一)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治工作
  (二)开辟敌后战场中的政治工作
  (三)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政治工作
  (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五)《论持久战》关于政治工作的论述
  (六)《谭政报告》
  (七)党的“七大”对政治工作的理论贡献
  四、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
  (一)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转变的政治工作
  (二)打开连队之门的“三把钥匙”
  (三)新式整军运动
  (四)立功运动
  (五)团结互助运动
  (六)开展瓦解敌军工作
  (七)建军原则的重要发展
  (八)我军民主建设
  (九)我军党委制建设
  (十)我军纪律建设
  (十一)三大战役中的政治工作
  五、军队政治工作的过渡转变
  (一)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工作
  (三)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
  (四)正规训练中的政治工作
  (五)军事演习中的政治工作和政治工作演习
  六、军队政治工作的曲折前进
  (一)“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影响下的军队政治工作
  (二)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建设
  (三)加强军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
  (四)1960年《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政治工作
  七、军队政治工作的严重挫折
  (一)军队政治工作的严重偏差
  (二)军队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三)军队进行整顿中的政治工作
  (四)在困境中发挥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五)经验教训对政治工作的警示
  八、军队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与积极推进
  (一)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及其决议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干部队伍建设
  (四)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
  (五)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六)执行多种任务中的政治工作
  (七)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八)“五句话”总要求
  (九)开展“三讲”教育
  (十)“十六字”原则
  (十一)抗洪斗争中的政治工作
  (十二)《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
  (十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四)军队政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九、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
  (三)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四)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政治工作
  (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军队政治工作
  (六)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军队政治工作
  参考教材
  《新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教程》,惠淑英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09,第1版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