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辽宁研招网 > 沈阳医学院 > 导师介绍

2015年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师简介

  1.马明月,女,1970年出生,教授。2007年于日本北海道大学获社会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初审评审专家,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生殖缺陷专业委员会及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毒理学学科带头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人选。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省市科技基金等11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5篇。研究方向:发育毒性与出生缺陷。

  2.王艳,女,1978年出生,副教授。2011年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辽宁省教育厅课题1项,沈阳医学院优秀人才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参与辽宁省教育厅等省级课题3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目前承担的课题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将近年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用于砷智力损伤机制的研究,提出D-丝氨酸-NMDAR-CaMKⅡ信号通路在砷致学习记忆损害中的作用,研究探讨砷智力损伤的初始靶作用位点。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的神经毒性。

  3.王慧文,男,1965年出生,教授。1993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医学统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常委,沈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和2004年先后赴瑞士巴塞尔大学和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访问学习。主持、参与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及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多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及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等。主编、参编教材各一部。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

  4.张越,女,1973年出生,副教授。2010年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11年9月到2013年8月在清华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做博士后。2010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面上项目资助。2011年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支持计划资助。2012年获得教育部留学启动基金支持。2011年获得沈阳医学院优秀人才基金。2012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研究方向: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治疗。

  5.李鹏飞,男,1961年出生,教授。1989年于中国医科大学获流行病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辽宁省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带头人。承担或参加并完成科研项目多项,获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

  6.周波,女,1963年出生,教授。2006年于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2002年英国医学会人类营养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任辽宁省营养学会理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带头人。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课题3项,沈阳市科技局项目1项,国际合作课题3项,横向课题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预防。

  7.孟斐,女,1972年出生,副教授,主任医师。2010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妇产科获博士学位。现任辽宁省预防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近年来一直从事宫颈癌的研究,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医学院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市级课题研究多项。曾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及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发表与课题相关的中英文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主编著作1本。研究方向:宫颈癌的病因学及治疗学研究。

  8.金焕荣,女,1965年出生,教授。2002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获硕士学位。现任辽宁省核学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省级、市级、国家级课题十余项,其中辽宁省自然基金1项,沈阳医学院科研基金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8篇被CA收录。参编教材及专著3部。主要研究方向:工业污染物对人健康损害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

  9.金喆,女,1973年出生,副教授。2007年于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辽宁省公共营养师协会理事。主持辽宁省科技厅课题1项,横向课题2项,获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奖1项,主持参与学院科研课题3项,主编参编专著3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国家级论文多篇。与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对沈阳市卫生改革进行探索研究,为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有力的调查依据。研究方向:基层卫生服务与卫生政策研究。

  10.段志文,男,1965年出生,教授。1994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内容为:①雄激素受体的功能和细胞定位;②DEHP及BPA对雄性生殖和发育的影响;③DEHP及BPA联合染毒对雄性生殖的影响;④DEHP及BPA在雄性生殖系统的Hormesis。研究方向:生殖毒理学。

  11.夏书月,女,1962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2009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内科获博士学位。现任辽宁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沈阳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沈阳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承担省、市及学院科研课题五项,参加国家攻关及国际合作课题多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第一作者30余篇,SCI2篇。研究方向:慢性气道性肺疾病发病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12.景汇泉,女,1971年出生,教授。2010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12至2014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做博士后。现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重大决策咨询项目评审专家,沈阳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专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等各级教学管理与科学研究课题30余项,主持参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教育部、卫生部的重大改革项目,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20余项成果奖励,发表教学、科研和管理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12部。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人选,获得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百佳科技创新能手,沈阳市“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卫生统计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13.韩松,男,1962年出生,教授,沈阳医学院副院长。1995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教育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教育分会委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和吉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获辽宁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有机磷农药宫内暴露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及其易感基因的筛选,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产妇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影响)等多项课题,近5年在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妇幼保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2篇。担任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临床流行病学》副主编,高等教育公共卫生管理教材《预防医学》副主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编委。学科领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方向:慢性流行病学研究。

  14.裴秀丛,女,1975年出生,副教授。2005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获博士学位。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人选。从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的免疫、生殖毒性研究,探讨EEDs调控T细胞功能的Ca/NFAT信号传导通路;并从免疫-内分泌的角度,以巨噬细胞为切入点,分别从功能基因转录和表观遗传调控角度,研究EEDs的生殖毒性机制及其联合作用模式。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700371,NO.81373029)和三项沈阳医学院课题。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的免疫生殖毒性研究。

  15.潘秀丹,女,1963年出生,教授。2008年于吉林大学获免疫学硕士学位。现任辽宁省卫生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医学统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辽宁省统计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副主编、编委编写《医学机能实验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现场调查技术与统计分析》、《医学统计学》等教材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疾病统计与肿瘤防治研究。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