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三跨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考研经验
摘要:本文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学姐所写,是一个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的三跨考生,本科是广州某排行倒数的三本院校,专业是财
摘要:本文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学姐所写,是一个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的三跨考生,本科是广州某排行倒数的三本院校,专业是财务管理,所以考研er们快来看看学姐是如何备考的吧~
报一下我的成绩,因为我拿手的专一考得比较差,所以本来不太想报的…
初试:政治62日语89专一128专二127
总分406,技术分(上外的排名按照技术分计算)384.6,排名第二(第一又是德语的学霸)
复试:
现代汉语90日语面试89专业面试86.6
最后总分是563.53,总排名第二。
一,关于上外的分数计算方法
初试的排名按照技术分计算,也就是
初试技术分=专一+专二+外语+总分*10%
也就是说专业课和外语的分数是算110%,而政治分数只算10%。所以政治在上外没有多大意义,考过国家线就行(但是也别太轻敌了)。技术分总分是450分。
复试的分数是3个100分,总共300,但是外语100折算为50分,专业面试100折算为150分计入总分。
最后的总成绩中初试折算为350总分,加上复试300分,总分是650分。
总分计算方法是:总成绩=初试成绩/450*350+复试外语成绩/100*50+复试专业面试成绩/100*150
二,关于上外试题特点和跨考难度分析
上外适合跨考。
上外的题目特点是这样的,按照常规来说一份试卷应该有区分度,题目的难度应该是有梯度的,但是上外不是。
专一的现代汉语构成,一部分是历年的原题(考试时不需要动脑),一部分是非常基础的题目(送分),剩下的本来应该是一部分较难的题目和一部分非常难的题目,但是上外剩下的一部分是“非常奇怪”的题目,这部分的题目千奇百怪,有些是缺乏必要的限制条件而模棱两可,有些是跟课本矛盾没有答案,有些是答案有复数选项,有些是不同参考教材不同观点(但是上外没有指定教材)。这种题目,我猜有可能是老师故意这样出题,来试探你的思维,让你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因为是客观题,选择题上没有说明是有多选或不选的,为了稳妥起见我没敢去挑战,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去选一个答案。因为是这样的题目风格,也不知道老师会用什么角度和标准来改分,这造成有两个结果:第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大家分数拉不开差距,第二有可能基础扎实但考出低分。(第一名德语学霸大概跟我是一样的情况)。这一点拿初复试的现代汉语比较就可以看得出来。
再说专二,跟其他学校相比上外的专二算特别温柔了…中国文化部分全部在《中国文化要略》里面,应该是没有课外的。外国文化只有几分,但是也有时候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难度不高,大部分是常识性的题目(连我这个文化很弱的人都知道)。第二部分的题目是对外汉语教学和心理学的题目,这部分有30分,也有上外的特点,那就是有不少题目书上找不到。没错,很多课外的题目,这部分基本是在为难你,不给你拿分的,但是你还是得看,因为有一些书上有。整体来说专二范围明确的很明确,不明确的你怎么着都是那样,所以分数一样拉不开差距。
那么上外的题目到底差距在哪,就是外语了。这点我不用太详细说明,英语要拿高分是比较难的,相对而言其他语种则多出了“高分的可能性”。但是其他语种更简单也是有原因的,其他语种的学习人数、资源、投入力度都不如英语,就算其他语种题目更容易,也没有多少人敢放弃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去重新选一门新的语言来考试。其他语种外语能考到高分也并不是仅仅因为“题目容易”,也因为过去几年确实付出了很多时间在外语的学习上。
按照一般逻辑,本专业应该有专业课的优势,而跨专业应该有外语的优势,但是因为上外的风格,导致专业课拉不开差距,而外语又特别拉分,这一点对汉国教本专业的人确实不公平。但是本科四年学过的东西并不会只在一场考试里发挥作用,进入学校之后本专业与非本专业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希望汉国教本专业的也不要太过在意。说这么多其实最终成绩还是看自己,有【小部分人】一听到我日语考得比较高就会酸我“还不是因为日语简单”,可是他们也不知道我这三年多学日语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我考过N1和CATTI口笔译三级,做了150万字的翻译练习,抱着字典看完了20本左右的日文原著,听听力听到几乎失聪。没有什么成绩是白来的,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因为别人简简单单一句“题目简单”就化为泡影。
总结:上外特别适合外语类专业的跨考,难度相对其他学校来说更低,而且外语优势能得到最大发挥。有位美女也是考日语的,八九月份了才来看书,报名最后一天才选了上外,最后也考上了(但是这种成功不是能复制到每个人身上的,所以还是留出半年左右扎扎实实学习比较稳妥)。但是相对,对本科汉国教专业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会不太公平。
三,初、复试参考书目及选用推荐
初试【必备】参考书:
政治:
《风中劲草》
《肖秀荣1000题》
《肖秀荣八套卷》
《肖秀荣四套卷》
专业一:
《现代汉语(增订5版)》黄伯荣、廖序东(跨考务必选黄廖版,如果是本专业又已经选看张斌版,可以不买这个)
《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增订5版)》黄伯荣、廖序东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李守纪王红(非常重要)
《现代汉语语法答问》杨玉玲(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后面会说)
上外历年真题(非常重要)
全国各高校真题
专业二: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中国文化要略考研笔记》程裕祯(作者自己编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冯忠良
【可选】及【不选】参考书:
《现代汉语800词》(工具书,查阅虚词非常实用,推荐买)
《新编现代汉语》张斌(内容较多,可补充黄廖,深度掌握黄廖的情况下选看)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张斌(这本练习册最好买,会出原题)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第二册(高中语文及格的话不需要看)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完全不需要看)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修订版)》朱勇(对付上外的案例分析很合适,有时间推荐看,不看对成绩影响也不大)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15年以前考的是这本书,可选看,没时间可不看)
《跨文化交际》胡文仲(不考小题但最好看一遍,很薄,很快看完)
注:#不需要特地看外国文化相关的教材#
复试参考书:
《现代汉语第五版》黄伯荣、廖序东(笔试的基础知识,专业面试什么都有)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周小兵(看教学法,对付专业面试的教学法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李守纪王红(笔试和面试的词语辨析)
《现代汉语语法答问》杨玉玲(笔试的词语辨析,面试的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张斌(有可能出里面的思考题)
上外历年真题
四,初试(仅限参考)
这部分的看书方式每个人不尽相同,看再多经验贴也不如自己去摸索,尝试,调整,所以我说出来仅供参考。
首先说一个整体的看书方式,我是先集中看现汉,之后再看专业二和其他书。所有看过的书,都不能放开一边不管,看完一遍就开始看第二遍第三遍,只是时间安排上有所区别。比如我一开始是一天12-15小时的现汉,第一遍之后是4小时现汉第二遍,6小时文化第一遍,2小时引论第一遍。引论结束之后,现汉2小时第三遍,5小时文化第一遍,引论1小时第二遍,概论2小时第一遍。概论结束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减少其他书的时间,开始腾出时间看心理学。看过的书不能丢开,只能减少时间,所有的书按照重要性来排列顺序,以叠加的方式积累起来。
专一:
现汉:我是跨考,5月23开始(因为5月21之前都在准备CATTI口译考试),一直看到7月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平均每天12个小时左右,只看黄廖的现代汉语。有人半个月可以看完一遍,但是我第一遍看了一个半月,我看的很细很细,一天看不到几页,但是每一段话我都读得非常细(因为不知道重点,我把每一个字都当做重点)。看完第一遍的时候上外的题目我有60%已经会做了(因为很多都是基础)。现代汉语这一门是最需要理解的,真正理解了本质之后甚至不需要太刻意去背,见到题自然会做(部分概念记忆性小题和大题除外)。看完第一遍之后,一直到考试为止,我都在重复看这两本,书不看就会忘,所以看过的书不能丢开不看,即使要看新书,看过的也要每天抽时间重看。
现代汉语需要理解,一般同学最头痛的也是这一门。不要因为难懂就盲目做笔记,做笔记是很有意义的,但做笔记之前一定要考虑这个笔记有没有辅助理解的价值,如果只是抄一遍书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安慰自己看似在努力。现汉教材的整体框架比较好,我的习惯做法是用荧光笔画出句子的核心词,不同颜色划不同层级,然后总结每一段说了什么,标上(1)(2)(3),这比做笔记省事,而且后面再看的时候一目了然,扫一眼就能看出这一段说了什么内容。
另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回答问题。我加了不少群,刚开始看别人的问题只能懵逼,后面边看书边使用看过的知识尝试去思考对方的问题,为了让对方信服,让对方理解,我不得不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翻书找出理据,必须把逻辑整理得非常好理解,让对方能轻松get到要点。在这个回答的过程里,自己对书上的知识理解越来越深刻,知识系统在我脑袋里整合得也越来越好。所以回答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但是务必要态度严谨,不能确定的答案绝对不能用确定的口吻告诉别人,有时候说法看上去富有逻辑但藏着漏洞,如果别人深以为然就会被误导。不确定的情况下,一定要贴上“个人观点”的标签。
关于做题,因为很多人觉得教材内容很难理解,只有通过做题的方式来辅助学习。这个其实可以,只不过有个问题就是,现汉的真题没有官方标准答案,市面上很多不严谨的练习题泛滥,答案错误误导的情况很严重。我的建议是集中做正规教材的配套练习,不要轻易去做不知名出版的乱七八糟的练习题。我一直到10月才开始做题目。当然考试后期大量刷题是一定需要的,是有必要的。只是不要太过依赖做题,教材才是最根本的。
考上外一定会面临一个黄廖和张斌的问题,总有人说上外考张斌的,的确,是会考,但是看不看对你最终成绩影响没多大。在黄廖未掌握的情况下看张斌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深度掌握了黄廖的情况下,看张斌的时候才会有体会,能对其中的补充,差异,对立的观点有印象,我张斌只看过一遍,但是很多内容看过一遍就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我已经有黄廖塑造起来的框架了。打基础的时候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不会错。如果黄廖看的比较艰难,这时候不要去看张斌,黄廖掌握了,分数不会低。勉强看完张斌也不会提高多少分的。
但是从扩充知识角度来看,如果黄廖掌握比较好,我推荐看张斌。
在这里我要提到一本很重要的书《现代汉语语法答问》。这本书我复试才知道,复试才看,初试的经验贴里没看到有人推荐,但是实际上它对初试和复试都极其的重要。我们看的现代汉语教材是语言学角度写的,但是实际上上外的题目从修改病句,词语辨析,到分析题全都是站在对外教学的角度来出的,这两个重点差异很大,实际上题目根本不难,但是看着就会懵逼,因为你看现代汉语是不会注意到某些问题的。《语法答问》这本书是站在对外教学的角度写的,里面的词语辨析和偏误分析超级超级实用,初试的大题几乎都在里面。比如17年最后一道趋向补语的大题,包括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黄廖只是一笔带过,但是答案在语法答问里非常详细。这本书不论初试还是复试都一定要看。修改病句也是一样,看这本书之前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分析偏误,很难说清理由,但是看过之后恍然大悟。我很惊讶之前看的经验贴居然没有人推荐这本书,这里我要郑重推荐,初试也一定要看。
另外《201例》这本书,初试请背到滚瓜烂熟,复试要背到倒背如流。初试的词语辨析,复试笔试的四道分析题,全部出自201。这本书我不多说,尽情的背,背烂了你就赚了,背不下来你就吃亏。
古代汉语部分,10分,没有翻译。考的比较简单,不用专门去看两本书,做做真题就行。
专二:
《中国文化要略》:文化部分80分,大部分都是这本书里的。几分外国文化,找点资料背一背,背背真题上遇到的,足够了。这本书我一样不喜欢做笔记(大部分人都不会做笔记)。推荐方式:用荧光笔,自己画,挖空。用荧光笔的好处是显眼,我一个男孩子的书花花绿绿的(扶额)…但是好看,而且特别方便。第一遍画的时候会比较累,自己做好计划就行。都是背的东西,大家文科生不需要多说。
对了记得买程裕祯自己编的《考研笔记》,那本书框架整理的非常好,但是不详细,可以自己补充上去。
关于大题整理的问题,我买了去年学姐的三本大题整理。但是实际上现汉和词语辨析没什么意义,只有文化大题的整理是有必要的,因为文化大题杂多乱,有必要集中在一起记忆才行,我在是学姐寄给我的笔记背面继续补充。
对外教学这部分,考上外又会遇到《引论》还是《概论》的问题。根据真题情况来看,15年左右之前的题目是从《概论》上出原句,的但是最近两三年基本找不到了。所以没有强制看《概论》的必要,因为《概论》真的是我看过最辛苦的书,比心理学痛苦多了。知识点零散,离生活太遥远,概念性太强,头疼死了。相比之下《引论》要轻松一些,比较系统,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虽然上外在这部分总是出课外的题目,但是这部分的知识概念一定要有。如果有时间还是两本都看,没时间的只看刘珣的《引论》就行。
《教育心理学》,对很多人来说这本书可能看的比较痛苦,但是我个人而言这本书超有意思……因为里面讲的是教学和学习的本质,很多内容是可以直接迁移到我们实际的学习过程里的。包括里面一些比较实际的记忆术,我都有直接拿来用。看的时候不要太大心理负担,觉得很痛苦很难理解,多把理论内容联系一下生活实际,就会发现妙用无穷。另外,心理学这本其实重点范围比较明确,多是考学习动机和迁移理论那几个模块。我建议还是不要偷懒光看别人的笔记,因为这一块出课外的还更多,虽然不是书上的内容,但是如果理解了书上的话,很多东西其实可以互通的。这一点光看笔记是做不到的。
案例分析,这一块40分基本是给你送分的。考前半个月自己找模板看看,套用一些术语,言之有理即可,木有什么难度。
关于真题,不要太早去做,上外的真题最好留在10月以后去做,之前可以看看,但不能做。这是为了留着真题来测试自己的程度。另外上外每年重复的题目特别多,别以为考过就不考了,它就是喜欢这么出题,所以多重视真题。
外语:
这部分我考的是日语,虽然我不是日语专业的,但是因为之前自学得比较扎实,这一块我基本没花功夫。203日语是国家统考,虽然整体难度不高,但是因为是国人命题,而且有翻译和作文,和JLPT的差距还是挺大,跟日语专业的专四专八风格差不多。考过N1也未必能考高分,网上所谓的N2难度绝对是假的,不少人真信了。如果你是日语专业,我建议是真题和模拟题做赵敬的那本考研日语,其他做你专四专八或者能力考的题目,教材只需要用你的新编日语就行了。如果还真有和我一样非日语专业用日语考上外汉国教的人,还是乖乖用《新版标准日本语》自学比较合适。我建议最好不要买明王道的资料,因为真的价值不大,我买了两本五十多块直接扔了。
关于我自学日语的方法,我很少看教材,除了刚起步的那几个月,几乎没背过单词,都是在听译、笔译、原文书阅读的具体语境里通过大量可理解输入自然习得的,口语的练习方式则是朗读、录音、听、修正。写作是我的弱项,我不说话……
政治:
这一块,我觉得没什么需要多说的,上外不在乎政治,过线就行。我10月中旬开始看书,发现精讲精练太厚了根本看不下去也没必要看下去,大纲解析估计也是这样。后面直接放弃,做1000题,搞懂1000题,背肖四肖八。选择题拿1000题和肖四肖八,以及蒋中挺的五套卷(好像是五套?)练手,记住里面的题目有关的知识点。最后一般选择题都在30-40的样子,大题背肖四肖八背熟了,写满试卷,三十分跑不掉。17年政治难度提高了,但60分左右还是可以有的,我花的时间特别少。对于文科生来说,这种纯应付性的考试没什么技术含量。
前期认真学习专业课和外语,但是考前那半个月到一个月,每天要多花一点时间来背政治。到了最后那段时间,你专业课和外语已经没什么提升空间了,那些都不是短时间能提高的。但是政治就是短时间冲刺的,所以最后半个月每天都要花到四五个小时背政治,不要因为上外政治要求低就轻敌了。
五,复试
今年国家线15号公布,16号上外公布复试名单和复试安排。3月19号下午报道,20-24号全过程。20-22三天结束笔试,外语面试,专业面试,政审和体检。23号浪,24号上午出成绩,下午开会。
1.现代汉语笔试:考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四个分析题全部在201上。复试题目比较规范,比初试舒服多了。有选择,判断,注音,修改错别字,四个分析题。我把我记得的题目写出来:
注音题(我没想到会有注音,吃了亏):
发难
洞庭湖
阿拉伯国家的人初次见面
修改错别字(我直接打正确的):
以逸待劳
九州四海
陈词滥调
优柔寡断
枉费心机
分析题:
辨析“没有”和“不如”
“非…不可”的用法
辨析“立刻”和“马上”
句末“了”的用法
2.外语面试:今年人多,英语和专业面试合并进行,其他语种还是分开的。我考的是日语,单独进行外语面试。今年汉国教考日语的有6个人,我只知道4个,最后这4个也录取了,另外两个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录取。进去以后没有让自我介绍,不许说名字和本科学校,只报自己的考号后四位。我准备的自我介绍和一些问答,全都没用上,但准备还是要准备的,万一用上了呢。日语面试的问题太过简单,问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不用担心,能闯进复试你的日语一定不差,应付这些问题绰绰有余。不过我建议,如果问题太简单了,请自行扩展一下内容,多说一些,多表达一些,让老师感受到你的表达能力。我当时没想到,问的问题我没什么内容可说,所以没说太多,后面回想起来,根本不用管真的假的,多说点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你口语没什么自信的话,就稳妥一点,不多不少就行。
另外每年考试方式难度上可能会有调整,调整好心态以不变应万变。
我整理了一下问题大概是:
什么时候开始学日语的
是日语专业吗
(如果不是)是自学的还是大学老师教的
吃过日本料理吗
对日本料理什么感觉
觉得日本料理和中国料理的不同
做过兼职吗
有想过做本专业相关的兼职吗
想做什么样的兼职
有日本人朋友吗
对日本的印象
对日本人的印象
3.专业面试。这部分题目比较杂,普遍难度不高但是题目范围广,类型多,而且评分主观性强。一般是教学法,词语辨析,偏误分析三大类别。候考的时候整个教室都在看书,我等了两个多小时,期间没看书,一直在调整状态。考前那一小会儿没有必要去拼命看书了,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不要紧张。
专业面试这一块,一般情况下都会遇到答不上的题目,老师也有可能会刁难你,这时候考验的是你心理素质(这话真不是安慰,也不玄乎)。答不出的话,尽量按照你的思路整理出一些内容,大大方方有条理的说出来,记得强调“这是我个人看法,我并不确定”就行了。冷静,镇定,有条理,言之有理,老师绝对不会苛求你答案标准完美。千万不要一碰到不会的题目就懵逼大脑空白,那就语无伦次了。
流程:侯考室候考→去另一个教室抽题→进考场→读题→回答问题→老师提问→才艺表演→回去归还抽到的题目→离开
其他人题目有读拼音方案的,有词语辨析的(很多都是201上的),还有拼音的省音规则,语流音变,教学法,偏误分析等各个方面。
我遇到的问题是:“他把这件事不应该告诉奶奶”和“我把衣服洗累了”属于同一类偏误吗?为什么?
我是这么回答的:我认为这两个不属于同一类偏误。首先第一个句子中,“告诉”是双宾动词,这句话可以改说成“他不应该告诉奶奶这件事”。双宾句中,如果直接宾语是定指的情况下,应该用把字句。所以第一个句子使用把字句本身没有错误,本句错在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位置,在把字句中否定词和能愿动词不能出现在“把”字后面,而应该在“把”字前面,所以第一句属于语法偏误。
第二句中,我们知道“把”字句是为了表达一个处置义,它的基本语法意义是主语通过将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施加在“把”字所介引的宾语上,从而使宾语代表的事物产生某个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本质上是要对宾语变化的描述,所以这种变化往往会用补语的形式来说明。也就是说谓语动词后的结果补语,应该是“把”字介引的受事因动作产生的变化,补语的语义指向应该指向“把”字宾语,但本题补语“累”的语义指向是指向主语“我”,而不是描述“衣服”的变化,所以这句应该使用动词重叠,改成“我洗衣服洗累了”,而不应该使用“把”字句,所以第二句应该属于语用偏误。
我答完之后等着老师提问刁难,心里还有点小紧张,结果老师几秒没说话,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专业问题的追问了,而都是问一些我个人信息。比如我现汉是不是自学的,是日语专业吗,四六级过了没有(我没过六级),学校没有硬性要求吗。然后旁边一个女老师要问我一个英语问题,问题是:你在这个专业中最享受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都五年没学英语了,大学裸考飘过四级,六级无缘,所以只能用有限的词汇答了这个简单的问题,老师基本还算满意吧。之后他们没什么想问的了,正想结束的时候发现我带的文件夹,问我是不是准备了才艺,我只好尴尬地说老师你们可能都看腻了,但是我没什么才艺。然后给他们看了剪纸(对就是烂大街每个人都有的剪纸),然后我等着他们问我还有没有别的,我还练了下太极。。结果老师没问,他们直接就特别温和开心地说没事没事,回去多练几个才艺就行。然后我就走了。
对自己的专业面试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最后分数还是偏低了。大概还是才艺或者英语方面不太符合老师要求吧,但是终于考完了,出去的时候激动地失声。
4.政审就是随便问问题,没什么好说的,老师看心情随便问,问什么都有。
5.体检也不用说了,排队排很久,可以提前去。
23号和小伙伴浪去了,24上午出了结果,下午开会,发调档函和拟录取通知书,说明一些事项。
六、总结
去年看经验贴备考的时候就想着来年的自己写经验贴的样子,当初定下的目标也一步步实现了。考研过程最大的还是情绪问题,考研需要紧张和自律,但也不需要太压抑。我是往届生跨考,初试的7个月几乎有两百天是一个人在家里度过的,现实中没有研友没有同伴,只有网上认识的研友。每天一个人学习看书,做饭,吃饭,运动,洗澡睡觉。偶尔偷懒看个剧,经常熬夜,偶尔通宵,放纵之后感觉身体被掏空又努力调整回来…如果你有条件的话,还是找个研友一起比较好。但是如果跟我一样只能一个人,那也不要太在意,一个人经过这段时间,也会获得很多宝贵的财富。
我是2016届毕业生,同届4000多人只有14个考上研究生,而且考上的大多是二本学校,所以我在同学里算个奇葩了。我考研的初心和目的也好,我的个人经历也好,过去的经历和情绪也好,这些对我来说的确很重要,但对其他人来说不过一碗鸡汤,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所以我就不说了。希望这篇帖子对即将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有问题可以继续提问~祝大家都能圆梦上外~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海边的里伽子,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实习小编:阿丽)
- 2021-03-27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最全保姆经验贴!
- 2021-01-22202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专硕真题以及详解视频
- 2021-01-22201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专硕真题以及详解视频
- 2021-01-22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专硕真题以及详解视频
- 2021-01-22202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真题
- 2021-01-22201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真题
- 2021-01-22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专硕备考全解!!!
- 2020-09-2420考研之上海外国语大学精华经验真题汇总【入版必看】
- 2022-02-13【说不上经验的经验贴】上外日语语言文学——相信自己,坚持到底
- 2021-09-122018上外泰语真题题型<回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