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大学 > 考研经验

研友分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论学习指导

  《中国古代文论》(以下简称《古代文论》)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课程。由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卷帙浩繁,时间跨度大,加上理论课程本身的抽象性、古代语言所造成的障碍,学习该课程有相当的难度。要学好该课程,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通读教材,把握整体

  古代文论内容繁多而抽象,要掌握课程内容首先要通读教材。只有通读教材,才能了解理论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了解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论家们的理论观点,更好地掌握理论重点。教材中对重要的文论家的理论贡献和局限都有所评价,要理解这些评价就必须对古代文论发展有整体的了解。一般考生对古代文论极少接触,初读教材不易理解,可采取粗读与精读结合的方法。对于某些重要的内容需要反复阅读。通读教材还包括阅读附录的文论资料。这些文论资料都是文言文的,读起来较困难,但对理解教材内容却有好处。起码要结合教材中的论析阅读附录的部分文论资料。

  (二)准确理解,分辩异同

  古代文论的许多概念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的特点。某些概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如曹丕的“文气”,体现了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背景条件,就不易理解其深刻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价值。学习时必须准确理解范畴、概念。古代文论的继承性较强,前后不同时期的某些文论家的理论概念往往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某些观点、概念放在一定的背景条件或实际理论环境中去准确理解。例如钟嵘和司空图都以“味”论诗,笼统地说,“味”相当我们今天说的审美感受,但钟嵘处在讲求形式美的齐梁时期,他强调诗的“滋味”与“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密切相关,而司空图的“韵味”说是在总结唐诗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他更强调超越形式(离形得似)而追求一种更深远的“韵外之致”学习时应注意其异同。

  (三)理清线索,注意联系

  中国古代文论表面上看比较零散,若不理清文论发展的线索,不注意文论家的理论观点的相互联系,对理论问题就不易理解。中国文学理论在儒道渗透互补中发展。儒家文论重视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质与文的关系、作家的道德修养等问题,道家文化则偏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审美态度、思维规律、言与意的关系、朴素自然的风格等问题。两家文论虽不同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理解儒、道两家文论的不同特点,有利于掌握古代文论发展的线索,并由此注意文论家们的理论观点的联系,可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

  (四)结合考纲,消化重点

  教材对古代文论内容已作精选,介绍的都是在文论史上有贡献的文论家的理论观点,或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但仍然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一般说,对于那些在文论史上第一次提出的理论观点,或者比前人有新发展的理论观点或理论范畴,须特别注意。注意重点不等于其它不重要,消化重点应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考纲对必须了解、识记、理解、阐释的内容部分别作了说明,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考纲的要求进行学习,对于考纲中要求理解和阐释的内容,应该认真消化,理解其理论的内涵和理论的逻辑层次,对于某些文论家的理论观点还需要作出评价。

  二、了解各时期的文论特点

  教材中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草创时期、独立发展时期、成熟时期、总结时期、转变时期。每章都有“总论”,概述该时朗文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一些有一定历史地位但又不作专门介绍的文论家的基本观点进行介绍。全书还有一个绪论,介绍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包括古代文论的性质、内容、思维、特点、理论偏向等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理论表现形态。从宏观上了解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对于理解后面各章的具体内容有帮助。了解各时期文学理论的中心内容和理论特点,对于具体文论家的理论观点也很有好处。

  (一)先秦两汉文论

  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草创时期。先秦文论以阐述文学性质、功能、原则为主要内容,即主要围绕对诗书礼乐的评价而展开。诸子百家之中,儒、道、墨、法等各家除了儒家对文艺采取肯定态度之外,其余各家均采取否定的态度,但道对文艺的否定却又包含着肯定的因素。考生须了解儒、道、墨、法四家的文艺观点,特别是儒家(包括孟子和苟于)和道家的文艺观点。两汉文论主要是围绕着对《诗经》、屈原、汉赋、《史记》的研究、评价而展开,在研究和评价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儒家文论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但也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由于它揭示了文艺创作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先秦文论基本莫定了儒道互补的古代文论发展框架和体系,对后世文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了解这种影响,对理解各个时期的文论有帮助。

  但先秦两汉文论还处在与其它的学术浑浊未分的状态,特别是在先秦,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甚至诸子的一些理论观点也不是专门论文艺问题的,却又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考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这一特点。

  (二)魏晋南北朝文论

  这是古代文论的独立发展时期。考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学衰落,思想解放;玄学的兴盛;创作的繁荣。(2)文学理论在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文论家对各个范畴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较深的阐释。

  这一时期的文论不仅有了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而且文学理论有较全面的发展,但仍属于杂文学观念阶段。

  (三)唐宋金元文论

  这是古代文论成熟并多元发展与熔炼臻美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论成就主要在诗文理论方面。在诗论方面,初唐时期主要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观点;盛唐诗歌发展达到鼎盛,但理论上的总结是在中唐之后,意境理论的逐步成熟,是这一时期诗论的特点。宋代由于道学思想的影响,诗论观点较复杂,其中成就较高的是作为对唐宋诗总结学的严羽的《沧浪诗话》。此外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观点也很有见地。在古文理论方面,主要是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主张,欧阳修的“文道”观。韩愈古文理论则在专节作介绍。

  (四)明清文论

  这是古代文论的总结时期。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发展成熟,理论上也有高度的总结。这一时期文学理论不再局限在正统的诗文理论。所以,这一阶段分为明清诗文理论、明清戏曲理论、明清小说理论三章(四一六章)。

  诗文理论 明代作为中国传统诗文理论总结的准备阶段,一方面是文道合一观点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文学解放思潮的产生;一方面要求创新,另一方面却提倡复古。湾代的诗文理论主要是对传统诗文理论的总结,而在总结中又出现各种的理论派别如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等。

  戏曲理论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戏曲理论发展成熟,在戏曲创作、表演、鉴赏方面都出现了很精彩深刻的理论观点。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戏曲创作论,关于戏曲创作目的的“助风化”的观点,关于戏曲创作题材主张“奇”的观点,考生在学习中都应注意理解。

  小说理论 明清的小说理论关于小说的特征主要通过小说与史传的“虚构”与“实录”的实质区别来认识和阐述;关于小说的语文特征主要强调其“通俗性”,关于小说情节主要强调其完整性;关于小说人物形象,经历了由李贽的“传神论”到金圣叹的“性格论”的理论发展过程。关于小说功能则强调小说的史鉴功能。古代小说理论的形态主要是评点。

  (五)近代文论

  中国近代文论是古代文论的转变时期。近代文论的“变”主要体现在文学思想、观念上的变专制的封建文学为“国民文学”。变杂文学体系为纯文学体系,由独抒性灵走向创作“自由”论。这其实是一个古代文论近代化的进程。这一进程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共同完成的。而引进西方的文学理论观念,是完成这一变化的途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融会中西,从理论上构建了近代新貌。因此这一个“变”是中与西交融的变,是旧向新转化的变,包括了形式、性质、思想基础、发展方向等方面。但在变化之中,仍然保持着民族特色。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场变革并未建立起系统、深刻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它又毕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观念,宣告了旧的文论体系的即将退位,新的文论体系正在建立。

  三、理解教材内容的重点

  任何时代的文论都是由具体的文论家的文学思想和文论观点组成的考生在学习中应该结合各理论发展时期的特点和考纲的要求理解文论家的理论观点。

  (一)先秦两汉文论重点

  先素时期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对立互补,影响后世文学思想的发展,因此先秦时期的文论的重点是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