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苏研招网 > 南京邮电大学 > 导师介绍

南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范曲立


  个人简介
  1. 基本情况
  
范曲立,男,1974年12月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博士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常务副主任,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纳米生物研究所所长。
  2.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2.9-1996.7 南京大学 本科生
  1996.9-1999.7 南京大学 硕士研究生
  2000.1-2003.6 新加坡国立大学 博士研究生
  2003.6-2006.7 复旦大学 讲师
  2006.8-迄今 南京邮电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9-迄今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纳米生物研究所所长
  2007.9-2010.9 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9.5-迄今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0.2-迄今 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常务副主任
  3. 奖励与荣誉
  
1)“磷光金属配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年),排名第二
  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010年)
  3)“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材料”,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排名第二
  4)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09年)
  5)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2008年)
  6)“高性能芴基蓝光材料”,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排名第二
  4. 目前承担的人才项目
  
1)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50万,已批准。
  2)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特殊拓扑的嵌段共轭高分子的聚集态与光电器件”,编号111051,2008年5月-2011年4月,1.88万美金,项目负责人,完成。
  3)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有机电子与纳米技术”,编号TJ207035,2008年1月-2010年12月,30万,项目负责人/团队带头人,完成。
  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008年12月-2011年12月,6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5. 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同拓扑结构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分子刷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研究”,编号51173080,2012年1月-2015年12月,60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具荧光性质的水溶性聚合物/磁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生物检测应用”,编号20874048,2009年1月-2011年12月,32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有机纳米材料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及相关原理”,编号2009CB930600,2009年1月-2012年12月,3200万,骨干,在研。
  4)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有机电子与纳米技术”,编号TJ207035,2008年1月-2010年12月,30万,项目负责人,完成。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的生物功能化”,编号20504007,2006年1月-2008年12月,25万,项目负责人,完成。
  6)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水溶性荧光磁纳米粒子及其生物检测应用”,编号BK2008453,2008年12月-2010年12月,8万,项目负责人,完成。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共轭聚合物传感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检测应用”,编号:60537030,2006年1月-2009年12月,150万,参与,完成。
  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水溶性含铱配合物的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传感应用研究”,编号:20093223110003,2010年1月-2012年12月,6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从事的水溶性共轭高分子领域属于国际上的前沿研究领域,该类高分子可应用于平板显示、照明、生物与化学传感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实现水溶性共轭 高分子的高性能化为目标,围绕“共轭高分子的分子组成、空间结构、聚集行为与光电性能的相互关系”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沿着“结构-聚集-性能”这一研究主 线,从分子构筑入手,设计制备了具有不同主链结构的共轭高分子,有效解决了三基色水溶性发光材料单一的问题,进而系统研究了水溶性共轭高分子主链构型与外 界环境对聚集行为的影响,揭示了聚集态与光电性能的关系,并据此开发出高效的水溶性蓝光材料和以高效蓝光材料为主体的基于能量转移的客体发光的红色磷光高 分子,探索其在化学/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证明通过分子设计和外界环境调控聚集态以提高发光性能这一思路的普适性,使水溶性共轭高分子的开发和高性能化从 经验摸索上升到了理性设计阶段,拓展了共轭高分子的研究领域。
  在Biomaterials、Macromolecules、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Organic Letters等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5篇,IF>3.0的有62篇,他引807次;近五年来,共发表SCI收录论文86 篇,IF>3.0的有56篇,他引777次,单篇最高他引51次,H-index因子为20,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获得并主持了三项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一项“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多项重点项目。同时,受到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 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的支持,并且获得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 人培养对象的资助,作为团队带头人主持一项“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已结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受邀或口头报告十余次。2008、 2009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联系方式
  单位电话:***********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