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学科地理,如何圆我东师教育梦
三跨学科地理,如何圆我东师教育梦
摘要: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六大师范高校之一,也是很多人心仪的高校。这篇文章的作者高分考取东北师大学科地理,让我们来看看他又什么秘籍吧。
作者由理工科跨考东师学科教学(地理),已被东师地理学院拟录取,排名7|18。
►首先呢,我想先讨论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跨考?
为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寒假期间和一位学妹交流,学妹是校级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成绩排名在中上游、想要从理工科跨到文科类。但是,她有跨考的想法却没有具体的目标,迷茫的她希望我和她一起找到自己为什么想要跨考的原因,可是我们最后也没有搞明白。
想要跨考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对本专业没有学习兴趣或者学习成绩较差;本专业目前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欢迎;喜欢上另外的专业或者发现自己更加适合另外的专业;单纯因为某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热门而跨考。
说说我自己吧,其实起初我也是非常迷茫,我一直在想:我选择跨考究竟是因为我确实不适合从事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工作还是因为三年间自己没有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进而导致自己最终丧失了兴趣?
如果是前者,跨考是正确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即使跨考成功,我恐怕最终也会学无所成。
我拿出了那份看似很漂亮的成绩单,很容易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得以保研的成绩不是因为专业课多么优秀,而是由于一些通识类的课程尤其是偏文科类的课程成绩较高。
我认真反思了三年间自己在学校的表现,不得不说,某些情况下由于参加学生工作确实耽误了本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这对我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学习兴趣或多或少是有影响的。
前者指示我该跨考,后者告诉我不能跨考,那么,我该怎么办?
我仔细梳理了自己的学习历程,在初中,我就经常被老师们当做“角色互换”教学实验的对象,当时我还很享受那种当老师的感觉;在高中,因为学校文科整体偏弱的原因我选择了理科,文理分科后我的成绩在班里降低了十多名,那时还曾经在全市统考中拿过地理学科第一名;在大学,我综合理科生的身份和对地理的兴趣报考了地矿类专业,却在学习中发现这个专业重点在于数学、物理、计算机……在暑期支教中,我在没有付出较多精力的情况下就拿到了中青网和东北师大主办的全国支教课程设计竞赛的三等奖。
这些都告诉我,我一直走在一条相对错误或者说不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上,所以我最终选择跨考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
以上我们讨论了“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我的想法是:不能单纯因为自己在本专业的学业成绩不佳或者本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而选择跨专业考研。
原因不再多说,如果我们已经确认要跨考并且通过自我剖析找到了方向,那么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如何选择学校以及如何寻找相关信息。
►如何选择学校?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是原则是一样的:量力而行,但这里的“量力而行”绝不是“保守”。以我自己为例吧,我选择跨考的是学科教学(地理)方向,我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是查找各所师范大学在该学科的排名情况,得出的结果是:北师大第一,东北师大第二……考虑到自己的备考时间和北京地区的考生人数(考生人数越多自然竞争压力越大,公共课阅卷时会相应压低分数),便选择了直接放弃北师大(后来又发现北师大此专业不要跨考生)。好吧,只能在剩下的高校中选择了,我通过各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查找了以下信息:历年招生人数、报录比、历年真题来源、历年分数线,我发现每所学校招生人数都在20人左右、报录比都在6:1—10:1之间、各院校专业课自主命题(除政治、英语全国统考外,学校有专业课命题的自主权)、分数线相差不大,既然都是自主命题而且分数线相差不大,如果我尽最大努力去学,得到的分数应该差不多,那么为什么不选择最好的学校呢?(报考好学校,如果过了国家线却没有过学校线,调剂时也是有优势的,当然前提是你本科学校也不算差)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报考学校。
那么,在选定学校之后,我们该干什么呢?是不是直接买到参考书目就开始狂学呢?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当然这样是最好的,学的扎实一切考试都不怕。但是,如果时间不允许呢,这时候就要体现出“靶子”的重要性了,有人说考研是一场信息战,那么跨考的同学面临的就是一场强电磁干扰下的信息战。
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靠卖假资料骗钱的“跨考网站”,你可能还会下载到假的历年真题、遇到假的学长……当然,希望大家都能幸免于难,以下给出我的一点小建议。
►如何查找相关信息?
第一步,尽力找到正在目标学校目标专业读研的学长学姐。他们曾经是和你一样的考研人,他们最清楚这个过程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你可以找到一个靠谱的学长学姐,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信息战中拔得头筹了,当前建议男生找学姐,女生找学长,原因你懂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动用自己可以使用的一切人际关系和媒介手段,不限于同学亲友、贴吧论坛。
第二步,寻找专业课历年真题。考试考什么,很大程度上就隐藏在历年真题中。这些真题,有些学校会直接挂在官网上、有些早已经被挂在百度文库中、有些在各种论坛上,反正通过各种方式你一定拿得到真题。拿到真题并不是结束,有些学校出题比较固定、甚至每年会出很多原题,这样的话围绕真题好好练习就好了;有些学校出题比较诡异、题目每年都是新的,这时候你就去把历年的真题对应到课本的每一章节上,题目会变,但是考试所要考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不会变的,列一个表你就会发现哪个章节是重点、哪些肯定不会考。关于具体怎样操作,我们留在以后再讨论。
第三步,尽力找到组织,也就是找到一样在备考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同学。对于跨考同学来说,除了要面对相对陌生的学习内容,还要面对的是身边没有可以互相帮助的小伙伴,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如果能找到真心相待的研友,在整个过程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对自己的考研之路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步:好好学习!
那么谈到具体的经验,先说说政治吧,我是如何做到考研政治80加的。
先列举几个事实,我在大学阶段上过四次党课(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示范党员培训班一期);我看过不少历史剧,像政治考的近代史内容,大多数我都看过相关影视作品,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等;我平时还爱读历史政治类的书,朴槿惠的自传、胡耀邦的传记等等。
那么,看到这儿,我的经验或许就掉价很多了。没错,政治非常认真的复习,可以考到70+,但是再想进一步,绝不仅仅是复习的结果。
考研政治要不要报班呢?个人建议是要报的,说实话,对于那些比较深奥的哲学问题,我们自己很难短时间搞懂,另外对于一些应考技巧,老师比我们熟悉的多,报班可以省很多时间,但是要有选择,不是所有的课都要去上。强化班是要上的,后边再到点题班去一下就可以了。一门100分的政治,从基础一直到点题这么多班,完全不至于。比如如果对自己的道德品质很有信心,思修一部分自己看看抓几个点就行了。当然,学的心烦了,去听老师们讲讲笑话扯扯淡也是可以的。
考研政治辅导书我是跟着肖秀荣走的,基本上他的系列都买了,没必要翻出以前的课本,但是肖的大纲解析还是应该认认真真看一遍,这一步不做踏实,后边就是空中楼阁,难以为继。不要说没有时间看那么厚一本,每天烦了看上一些,其实很有意思的。前面的马哲,这是最难的部分,慢一点很正常,后边的近代史、思修,很快就能看的完。但是不要刚刚看完大纲解析就马上做对应的练习题,那样意义不大。隔上一天之后,再去做题,这样你就能够得出哪些知识已经印在脑子里,哪些知识需要加强。1000题得做,而且做错的一定用红笔好好标记出来,后边只看错题就可以。
关于选择题和大题,个人认为选择题更重要,拉开差距的往往是选择题,所以有人说,一个人的分数大概就是选择题的分数*2,这不无道理。单选相对简单,难的是多选,之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点选择题,是因为做题多了能够形成一种感觉,那种感觉能让你在看不懂的情况下照样选对题,形成题感,这很重要。那种设置迷惑项的套路,大多是一致的,就像被一个人骗多了,我们就能揭穿他的骗术一样。
大题不能眼高手低,认为看一遍感觉懂了就行了。只是看懂,如果没有深厚的政治素养,直接上阵一定是不行的。所以,政治大题需要模考,找个不被打扰的地方,静下心来做几套模拟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看懂的真的写不出来。大题都是结合时事来出题的,一年的事儿就那么多,重要的更少,所以那些押题的老师一般都能押的准。因此对于大题,最后的那几套卷子,什么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大题要仔细的看认真的背。
背书是要讲究策略的,从记忆的规律来看,上午考政治,所以应该上午学政治,让我们大脑的“政治区”在一天的某一个时间段持续保持兴奋,从而形成习惯,这样的话考场上同一时间段也会兴奋,有利于临场发挥。背书还要讲一个“24小时原则”,在记忆之后的24小时之内进行复习,效率是最高的,我一般选择在24小时那个点儿上重新去看一遍。另外,背书要拿笔,感觉是关键词的一定要划下来,甚至写一遍,背诵时划关键词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是一种重要的复述方式。而提炼关键词、列提纲、作示意图是促进知识编码的一种重要策略。
那么政治说完了,其他科目再稍微说一下,其实很多经验对所有科目都适用,重要的不是经验,而是坚持做。
我们都知道枪械上一般都有准星,在击发时只有做到眼睛、标尺和准星、目标之间的三点一线,才能准确的击中目标。考研也是一样,尽管掌握足够广博的专业知识一定是有益的,但是要想拿高分,那就必须有重点的去寻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在哪儿呢?这里大概分两种做一下介绍。第一种,是题目范围或者题型相对固定的考试科目,第二种则是考试形式多样,但是考核思想不变的科目。
对于前者,最好的方式是在熟悉课本之后首先开始做真题,然后对历年真题进行整理,去找出考察的重点。
比如数学,一般某个大题考察什么知识点都是固定的,那不妨专门做一个专题整理,将所有该大题考察的角度全部整理在一张A4纸上,每做一道题就整理一次、复习一遍,这样到上考场时你早就熟悉了全部的套路,自然无往不胜。
比如教育学,虽然每个题不可能确定地考察哪个方面,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将题目对应到不同的章节。例如下图中外国教学史部分,我对每一章近几年各高校出过什么题目均进行了整理,其中红色的是所要报考学校近五年的考察过的题目,黑色的是其他高校近三年考察过的题目,按照此种方式对所有章节进行整理,那基本上可以得出所有可能考到的内容要点。
这样的方式同样可以用到英语学习中,很多有经验的辅导老师都会告诫学生,英语千万不要单纯背单词,收效很小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举个外国人学习中文的例子,外国人:“你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勤奋的民族。”中国人:“怎么看出来的?”外国人:“每当我早晨上街,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英语学习也是一样,脱离了语境下的单词学习,可能会使得我们做阅读理解时候完全蒙圈,不知所云。其实做完考研真题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单词会重复出现,甚至很多时候考察的意义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不妨做完一篇阅读后将不熟悉的词汇、考察的含义记录下来,这样的话重要单词会被重复练习,背诵单词的效果自然是提高了很多。
对于后者,考核形式多样但是考察思想是不变的。对于这样的科目,要做到熟读课本、将课本内容掌握的尽量扎实,此外需要寻找有关的论文、杂志。通过深入阅读和广泛阅读来了解考察的思想核心,这样不管什么样的题,你都可以做到随机应变了。明显的是,后者的复习难度要远远大于前者,但是一旦某一天你掌握了后者考察的思想,那么剩下的事情则远远比前者简单的多了。
后者的学习和考研政治的学习是有相通之处的,对于政治大题来说,无明显错误即正确,也就是说,你只要说的在理,只要不是跑偏的太离谱,没有犯意识形态的错误,那就是可以得分的。因此,考研政治中实在想不出来如何作答的话,就可以思考政治考察的中心思想。例如,对于“怎么做”类型的问题?就可以从个人角度、家庭角度、社会角度、国家角度分别进行阐述,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考虑,然后结合当下政策走向进行综合阐述,这样总没错吧?
因此,定靶在任何考试的准备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做好,就可以大大提高应试效率,但是要想真的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就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了。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小乔偏不爱周瑜,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我是实习小编覃夜: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 2022-02-26学科语文10年至14年专业课真题集锦 (附文学院本科生课件)
- 2021-09-21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态学真题
- 2021-08-2219拟录取东北师范大学学科语文初试经验帖
- 2021-08-05东师[新闻与传播]经验贴~
- 2021-07-28关于教育学去年复试的一点经验
- 2021-05-12[外语]我的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笔记等资料
- 2021-04-302018东师英美文学真题回忆+初试复试经验帖
- 2021-04-022019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硕
- 2021-03-3019东北师大教育技术学初复试第一上岸经验~
- 2021-03-28天道酬勤——东师小教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