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吉林研招网 > 吉林大学 > 院校资讯

吉林大学改革大刀阔斧 教授不再是“铁饭碗”

  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低聘、未聘、缓聘、解聘了186名教授或副教授,其中包括12名博士生导师;越级聘任了6名年轻教师……今年初以来,吉林大学推行的改革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巨大反响,围绕教授“下岗”的议论风生水起。

  打破职称能上不能下的“习惯”

  一些学生戏称教授被低聘、解聘是“下岗”。在吉大校园网站上,学生们议论最多的是“教授也不好混了”。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宋冬林认为,改革最震撼人心的是学校真正打破了职称终身制,一大批不符合标准的教授和副教授真的被低聘或解聘了,这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事情。

  2004年底,吉林大学出台了《2004年定编设岗及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同以往职称评定的标准有很大不同,这个聘任方案打破了各级教师职称只能上不能下的“习惯”,规定凡是在科研或教学上达不到标准,不能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的教师,一律按能达到的相应标准低聘;对于长期脱岗以及不履行本岗位职责的教师,不聘、缓聘或解聘。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实行越级聘任。

  今年1月,改革正式启动,对全校4187名教师实行了聘任。越级聘任了6名年轻教师为教授、副教授;未聘、缓聘、解聘了272名教师,其中教授或副教授186名,占原有高级职称人数近1/10.近日,学校下发文件,决定在改革中被低聘的博士生导师于2006年停止招收博士生。据悉,停止部分被低聘的教授和副教授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文件也即将于近日出台。

  靠吃老本混日子行不通了

  今年30岁的吴金辉原是物理学院的一名讲师,此次他被越级聘任到了教授岗位,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之一。谈到这次改革,吴金辉用“没想到”来形容,并称改革的积极作用已经在他和同事中显现。他说,从明年起将可以带研究生了,危机感也增强了,“改革给了我们年轻人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使大家意识到不思进取,靠吃老本混日子是行不通的。”

  改革方案实施近半年来,校园里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教师谈论业余时间在外兼职的人少了,大家一起探讨业务的氛围浓了。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举例说:“往年全校每年向国家申报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在100项左右,改革后,全校2005年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达到了179项。这说明,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上来了。”

  对那些当了多年教授或副教授、如今却要以讲师或助教的身份面对学生的教师来说,改革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一些被低聘教师对记者说,他们在乎的不是少收入了几个钱,而是丢了名誉。多数被低聘的教授和副教授从中看到的则是自己的差距。他们给自己规定了两年左右的期限,希望通过努力,争取两年后回到原来的职称。有的在忙着跑课题,有的在忙着写论文。

  调查显示,全校90%以上的教师对改革表示认同,改革还在校外产生了辐射效应。长春大学的一些教师说,吉大改革给高校教师发出了预警信号,作为省属高等院校老师,他们也开始有了危机感。

  谈到这次改革的最终目的,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说,就是力图通过进一步规范编制管理、强化岗位设置、完善聘任机制,打破用人制度中存在的教师职称终身制,逐步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初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

  对校方拟定的应聘标准,也有老师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学校在聘任中科研有硬指标,教学却是软指标,有可能导致教师把工作重心由教学转向科研,不利于教学。对此,校方承认在改革的具体措施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王胜今说:“改革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